|
|
|
1977年:邓小平力主恢复高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7日12:49 郑州晚报
高考 核心提示: 在中国当代历史中,1977年绝对应该被浓浓的写上一笔,上百万青年如过江之鲫般地涌向刚刚打开大门的大学。 而此前,这种选拔读书人的制度,已在中国消失了10年。 邓小平力主恢复高考 1977年8月4日,正式复出一个月的邓小平,在北京饭店组织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者座谈会上拍板,决定当年 就恢复高考,并要教育部追回上午刚送出的给国务院的报告。 邓小平亲自修改了教育部起草的招生文件,关于招生的条件,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 由于邓小平的果断拍板,10月初,中央政治局讨论了招生工作文件;10月中旬,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 7年高校招生的意见,恢复全国统一考试,凡是工人、农民、知青、干部、应届高中毕业生都可以报考。 这是结束“十年浩劫”后,在中国老百姓中引起巨大反响的第一件事。 有人说这是新中国教育史上出现一个奇观,国家为尽速弥补“文革”给高等教育带来的耽搁和损害,决定在当年冬季 就进行大学招生。 据说,当时的补习老师家坐满了高考学生,有些在农村插队的青年向生产队请了几个月假复习,所有的辅导都是免费 的,很多培训都是自发的,只要肯学,谁都会免费提供帮助。 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几个月时间内,神州大地就有了世界上有史以来声势最浩大的一次考试,参加考试的 总人数达1160多万。1978年的春天和秋天,两级学生走进大学课堂,这恐怕是高考史上的特例。更让人惊讶的是,“ 文革”对经济造成的巨大破坏使国家一时竟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考卷,于是,中共中央果断决定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 卷的纸张。不难想象,决策者当年做出这一抉择之艰难、所需魄力之巨大及其意义之深远。 这里面有太多的故事令人回味。 众所周知的导演张艺谋,就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在此之前,他下乡插队,做了三年农民,后又调进咸阳棉纺 织厂,当了七年的搬运工。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到西安进行全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次招生,张艺谋经过一番曲折的争取, 被破格收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七七、七八、七九这“新三届学人”,从军队里、从农田中,走进了改变命运的考场,今天,许多人内心都认为,他 们的人生,是从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开始的。所以到了学校之后,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从教室到图书馆,从 早到晚,看书的盛况空前绝后。 一个专栏作家说:一个宿舍上下铺十人,一到晚上十一点熄灯,大家都开始老老实实地睡觉,其实大家都买了电池电 筒,晚上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看书复习到凌晨三四点。 1977年大学生进大学后,同样也让老师紧张不安,彻底改变了大学的读书风尚。学生们渴求而挑剔的眼光,让老 师措手不及。 高考恢复三十年 1983年9月10日,邓小平给北京景山学校写下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题词送到了学校 。次日,“三个面向”的内容传遍了全国。 知识的流行也引起了人们对高考的重视。上世纪80年代,高考已经如常进行,成了中国内地高中生必经的人生洗礼 和重要考试。考得好的,将有成为“社会栋梁”、享受国家分配的权利,没考好的,进不了大学的象牙塔,也将有另外的一种 出路。所以整个80年代,大学生被名副其实地称为“天之骄子”,身上布满了神秘而神圣的光辉。 与“天之骄子”不无联系的另一个词是“黑色7月”。自1979年到2003年的七月,高考充满了“千军万马挤 独木桥”的盛况。 因为全国各地区发展程度不同,各地之间录取率、录取分数线有很大差异,由此引发了“高考大移民”现象。 1999年,对于许多考生和家长来说是值得纪念的一年,全国高校招生数在1998年208万的基础上激增加了 22万人。扩展了高等教育的受众面。 此外,近年来出现了系列高考单独命题的试点改革,2005年,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13个省、市(直辖)实 行了高考单独命题。 改革不会停歇 恢复高考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仅是恢复高考制度,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种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教育部考试中心原主任杨学为说:“恢复高考,恢复了什么?表面看,恢复高考只是招生的一个环节,但作用不仅在 此。我父亲是农民,但在我这一代发生了变化。在目前的情况下,普通百姓虽然改变身份的途径很多,但最多的和最有效的途 径,还是高考。这是社会之所以如此关注高考问题的原因所在。” 专家们说,恢复高考,恢复了知识的价值和知识分子的地位,恢复了社会的公平。中国是个考试大国。仅教育部考试 中心每年承载的各式各样的考试,参加人次即超过4000多万,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国内外为之瞠目。 “高考制度作为人才教育的选拔方式和手段,在目前情况下,仍然是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 生于六十年代的人们,如今大都已经或正在步入中年之旅,成了单位和社会的中坚。他们在回忆过去时觉得,那是一 种公平的,给千万考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当然,考试必然会有种种弊病,对此的确不能忽视。但在恢复高考制度30年后的 今天,对于一个曾经以千万人的青春为代价、狂热地废除过考试制度的社会来说,更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考试制度,并不断 使之更加科学、合理,更趋完善。(郑州晚报综合报道)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