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基金增值的中国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7日14:01 公益时报

  当加拿大华裔退休医生陈辅唐向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捐赠2000多万元人民币时,他只提出了一个要求,不允许宋庆 龄基金会将这笔钱用于除银行利息增值外的任何投资行为,“宁可放在银行里,也不能寻求一种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但是,谋求基金会基金增值仍是各基金会在极力探索的事情。如何在安全有效的基础上实现增值,还需要基金会在实 现市场对接时付出更多努力。

  基金会为什么要“钱生钱”

  -本报记者宋扬

  为什么基金会要进行投资?也许有人会问,基金会作为一种公益的、非营利机构,为什么要进行带有营利性质的行为 呢?

  “对于一个优秀的基金会,保值、增值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副秘书长刘京扬说。

  《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中国公募、非公募基金会竞相成立。一方面,在现有捐赠市场一定的情况下,众 多基金会都要分一杯羹;另一方面,企业成立自己的非公募基金会,而不再向公募基金会捐赠,这些都迫使基金会加大筹款力 度,拓宽筹款渠道,寻找多元化资金来源。

  另外,国债、银行存款利息逐年降低,也促使基金会必须对资金进行保值、增值。“从2001年起,我国金融市场 开始降息,而物价却在上涨,如果不增值,基金实际在贬值,这也要求基金会必须开始进行基金增值。”宋庆龄基金会基金部 财务处处长向小竞说。宋庆龄基金会2006年投资收益960万元。

  据向小竞介绍,2002年前,宋庆龄基金会主要采取国债和银行存款的增值方式,因为当时国家的利息非常高,最 高的存款年利率达到百分之十几,这样就没有必要冒风险进行其他的投资品种,利用国债和银行存款就可以满足增值的需要。 而上海慈善基金会也是2000年左右进入资本市场的,可见,存款利息下调迫使很多基金会做出投资的决定。

  “消费指数在上升,不增值就是贬值。”上海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马仲器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该基金会2006年 投资收益达3600万元。

  诺贝尔奖和诺贝尔基金会也很好地证明了基金会进行保值、增值活动的必要性。

  1896年去世的诺贝尔遗产变换为现金的总额3323万瑞典克朗,约为920万美元。毫无疑问,诺贝尔的这笔 遗产确实是一笔巨额遗产。但是,如今诺贝尔奖每年都要支付高达500万美元的奖金。一笔不足千万美元的遗产,怎能持续 100多年不断地为获奖者颁发奖金?

  这就不得不提到1900年成立的诺贝尔基金会。诺贝尔基金会设立的意义就在于,对诺贝尔遗留的资产进行保值、 增值,不断地促进基金数额增长。说得简单一点,诺贝尔基金会的使命就是让“钱生钱”。以“钱生钱”为使命的诺贝尔基金 会成立后50年间,成绩并不理想。据当时的规定,以及诺贝尔本人的初衷,“投资应用于安全的证券上。”这使得诺贝尔基 金会只能进行低风险的投资行为:将钱存在银行,或购买国债。

  随着每年奖金的发放与基金运作的开销,到1953年,该基金会的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为了转变这个情况 ,基金会的

理财观由原来只准存放银行与买公债,改变为应以投资
股票
房地产
为主,就此扭转了基金的命运,截至1993 年基金的总资产已经滚动至2亿多美元。

  从920万到2亿,投资增值对于诺贝尔奖的延续功不可没。福特基金会如此,盖茨基金会亦是如此。投资增值成为 国际大型基金会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举措。可见,多元化的筹款渠道也是现代基金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