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大时代的青春足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7日15:42 法制周报-e法网 (来源:湖南广播电视报)
点亮大时代的青春足迹
第一师范的欧式建筑

点亮大时代的青春足迹
第一师范的欧式建筑

  一如拍岸不休的湘江水,时间在不知疲倦的流淌中定格了一个个历史画面,曾经发生过那些或惊人或平常事件的地方,慢慢成为人们记忆中的支点。

  沐浴着红色偶像剧《恰同学少年》的风发意气,无数的人纷纷来到长沙,这座印记着青年毛泽东学业和爱情的古城。倘徉于清水塘、爱晚亭、第一师范、橘子洲头之间,在一个个记忆的支点中,人们一边踏寻毛泽东当年指点江山的青春足迹,一边抚今追昔,感受着时代的变迁。

  来源:湖南广播电视报

  本报记者 肖猛

  第一师范 校友几何

  在仲春旭日的温暖中,我们来到地处湘江东岸的长沙城南妙高峰下,放眼望去,可见一排颇具欧式风格的古老建筑掩映于的新翠欲滴的绿意之中,墨蓝色的墙面,纯白色的拱形顶装饰,每一个拾阶而上者,都能看到建筑正中央一个三角形顶的大门,上方所书“第一师范”的草书提示着,这里就是青年毛泽东曾经求学的地方。

  1913年,毛泽东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在这里开始他求学救国的步伐,时年20岁的他,也开始在这里收获他人生的第一份爱情。

  正值课间休息,第一师范校园内到处是走动的学生,那一张张洋溢青春风采的脸庞,让人有意无意会想象青年毛泽东的样子。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们来到毛泽东当年伏案读书的教室,那一组他曾经用过的课桌椅子,依然安静地立在教室的一隅。

  一位老师告诉记者:“毛泽东离开这张课桌已经快一百年了,但他追求真理的理想主义情怀和故事,从来都没离开过这里一步。”

  学校东面有一口清澈可鉴的水井,这就是当年毛泽东坚持冷水浴的地方,和毛泽东一样,多数人都相信坚持冷水欲可以强身健体,抵御风寒。学校老师介绍,尽管过去了一百年,这口水井从来都是长流不息,至今仍是第一师范师生的重要生活水源。

  在一排灰砖砌成的宿舍中,一间宿舍的陈列恰如从前,这就是毛泽东当年与第一师范同学彻夜畅谈救国救民理想的寝室。第一师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一直是游客参观的重点,但自从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热播后,来这里的游客又猛增了不少。

  从2000年开始,第一师范从中师升格为普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校招生年年递增。由于老校址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现在大批学生已陆续转到湘江对岸的新校区就读。但根据学校规定,所有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都是来第一师范旧址参观和了解学校历史,为的是让后来者感受当年毛泽东的精神,激励学生奋发向上。

  “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这是毛泽东1950年回母校时的勉励辞,现在已经成为第一师范的校训。

  游览中,记者和该校的一名学生攀谈起来。“我从小就崇敬毛泽东,现在能成为他的校友,感到特别骄傲,”他告诉记者,“听说国家现在现在鼓励师范教育,免除师范生的学费,这对第一师范来说同样是喜讯,真这样下去,毛主席的校友会越来越多。”

  清水塘边 见证爱情

  在长沙市八一桥附近,有个名叫清水塘的地方,数十年来让人们一直神往。走进这个环境幽静的小园林,可以发现一座砖木结构的老房子,这里,就是《恰同学少年》中的景点之一——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省级支部所在地、中共湘区委会员旧址。正是在这里,毛泽东组织指挥了安源煤矿工人大罢工、粤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水口山工人大罢工等一系列工人运动。

  长沙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清水塘已经成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级

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来这里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年均接待数已近三十万人。随着红色旅游热的升温,清水塘更成为人们了解毛泽东的必来之地。

  提及清水塘,很多人,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会马上把它和中国革命联系到一起,但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眼中,清水塘不仅是革命的圣地,也是爱情的圣地。

  当年,毛泽东与杨开慧在一段“蝶恋花”般的浪漫之后,终于收获了爱情的果实,他们组建了毛泽东的第一个革命家庭,并在清水塘居住。

  走进清水塘的那座老房子,你会发现这里的大厅不算宽敞,但看着木墙上挂着的毛泽东黑白

老照片,你能真切地感觉到什么叫意气风发,什么是“同学少年”。往右稍微一转,就来到了当年毛泽东与杨开慧的卧室。看着故人之物,更多的参观者立马能吟出毛泽东诗词中对骄杨的爱意和眷恋。

  一对正在参观的恋人告诉记者,他们每年都会来清水塘看看,为的就是在感受毛泽东革命情怀的同时,巩固自己的爱情,在他们的眼里,毛泽东对杨开慧的爱“堪称经典”。

  也许真如这对恋人所言,在那每年近30万的游客心目中,会有无数人的爱情在这里得到见证和升华。

  旧址之热 新生之梦

  位于长沙市氵荣湾镇的刘家台子,现在也叫新民小区,是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新民学会”旧址。这里也曾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蔡和森的寓所,1917年至1920年间,他就居住在这里。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罗章龙等13人在这里举行“新民学会”成立大会,确定了学会宗旨是“砥砺品行,革新学术,改良人心风俗。”

  “五四”运动期间,学会经常组织会员讨论国家大事和世界形势,研究俄国十月革命经验,积极投身“五四”爱国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在思想上、组织上作了重要准备。旧址原为蔡和森1917-1921年在长沙租居之处所,已毁于战火。

  因为“新民学会”在中共思想史上的重要作用,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为这个地方郑重题词。现在,曾经毁于战火的“新民学会”已经在原址重新建立,旧址大门前,分别挂着邓小平题写的“蔡和森故居“和陈云题写的“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两块牌匾。

  根据长沙市的

城市规划,“新民学会”旧址所在的湘江西岸岳麓区是湖南省最重要的高校集中区,这里有号称“千年学府”的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有全国闻名的中南大学和湘雅医学院,也有曾经培养过韩少功等著名湘籍作家的湖南师范大学。

  从“新民学会”旧址往南2公里,就是著名的全国四大古书院之一——岳麓书院。千年之前,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在这里讲学,传承了宋明理学的精髓,千年以来,这里生生不息,孕育和发展了湖湘文化。

  提到岳麓书院,人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书院门前的对联——“惟楚有才 於斯为盛”,这幅饱含湖湘文化中集自信、责任和抱负等精神为一体的千古对联,既成为湖湘文化历史的见证,也成为现代湖南人们奋发向前的鞭策之语。

  从岳麓书院出来,眼前便是滔滔的湘江,立足之间,人们可见数百米之外的橘子洲头,那里,正是当年毛泽东写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豪迈诗句的地方。伫立江边,你会隐约发现,在那不息的奔流之中,总有游泳者矫健的身影在浪中翻飞,那,分明就是“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再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