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运输局局长:让旅客感受250公里的速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7日20:51 央视《决策者说》
铁道部运输局局长:让旅客感受250公里的速度
铁道部运输局张曙光局长

铁道部运输局局长:让旅客感受250公里的速度
沈阳铁路局动车组司机李刚

铁道部运输局局长:让旅客感受250公里的速度
沈阳铁路局沈阳客运段担当动一、动二次列车乘务员吴爽、宋月

铁道部运输局局长:让旅客感受250公里的速度
和谐号列车内部环境

  央视《决策者说》4月17日播出“中国铁路今晚提速”,以下是节目内容。

  李小萌: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来到《决策者说》。2007年4月18号,全国的铁路将实现全面提速,这是从1997年到现在的十年间的第六次提速,部分的路段时速会高达两百公里到两百五十公里,在这个火车提速的新闻当中,人们关心的问题方方面面,比方说什么样的列车能跑出这样的高速度,提速之后的安全性又是如何,今天我们节目的嘉宾将会给大家一个详细而又权威的解读。

  (张曙光简历)

  李小萌:欢迎

铁道部运输局张曙光局长,请坐。马上要开始的是第六次的全面提速,前面其实都是有五次,每一次都有一些形象的说法,比如说1997年的时候,说铁路提速之后,可以睡一觉就从广州到北京了,第三次2000年提速的时候是说上海人可以提前一天吃到哈密瓜了,这次的第六次提速有没有一个类似这样的形象的说法?

  张曙光:这次形象的说法,简单地讲,中国铁路让旅客可以感受到250公里的速度是什么感觉。

  李小萌:有一个说法说前五次提速只是量变,而现在变成200公里到250公里时速的话就是一个质的飞跃,怎么理解这样的说法?

  张曙光:国际上搞铁路运输的有一个共识,就是当在既有线或是在新建的线路上,列车的速度达到200或者250公里的时候,它属于高速的范畴,在这个范畴内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在普速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不一样,更难,更多,也更复杂。

  李小萌:能具体说一下吗?

  张曙光:要说难,首先它要在钢轨上运行,所以你要想办法把钢轨以及以下的结构做得更加平顺,更加稳定,这是很难的事情,几千公里。第二,这个动车组,高速车都是电力供电,它和受电弓之间,电网之间的关系,电网是一个柔性体,高速列车的受电弓上的滑板要以每秒50多米的速度在这个线上滑行,要能安全受电,就是接受电下来很不容易,要解决很多技术问题。再加上高速列车行驶当中如何控制它,不发生安全问题,前后车之间的距离保持一个适当的安全距离,怎么控制是个难点。当然最难的还是车,这是一个高新技术的集合。

  李小萌:这次讲的是全国铁路全面提速,有人就说全面提速是不是所有的路段这个速度都比以前提升了?

  张曙光:当然它最大的亮点是在主要的干线,把旅客列车的速度提到200到250公里,但是实际上全国的旅客列车,120公里的线路上可能要提到140公里,140公里的线路上可能要提到160公里,是一种全面提速。

  李小萌:所以说最受关注的还是时速高达200公里到250公里那些路段,凡是跑这些高速路段的都是我们新生产的子弹头列车在跑是吗?

  张曙光:对,这次时速200到250公里的车,全是我们叫它动车组,

电动车组,老百姓说子弹头,主要是它形象像子弹头。

  李小萌:咱们这儿摆的模型都是一样的吗?不太一样。

  张曙光:有区别。这次大提速用的三种车都摆在这儿了。

  李小萌:是,差别在哪儿?

  张曙光:差别在哪儿呢?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南北的温差很大,东西的经济发展也很不平衡,另外我们开车既有长途车,也有短途车,如果用一个标准去造它的话,那我们只能用标准最高的那个等级来覆盖全部的车,造价很高。

  李小萌:这样会浪费钱。

  张曙光:对,造价很高,所以我们设计了有三种车型,外形看应该差不多,主要还是内在,这是一个典型的短途车,这个车的最大的特点,它适用于短途运输,同样八节车厢,它的载客量最大,可以到670人,一般的车在610人左右,这个车适合于在短途运输的时候旅客大上大下,这次在广深间我们高密度开启的车全都是这种车。

  李小萌:这种车的变化其实也带来了在车上服务的人员的编组情况,包括他们的培训的一些要求,今天我们现场大家看制服就知道,也来了一个车组的成员,自我介绍一下好不好?

  李 刚:沈阳铁路局动车组司机李刚。

  张曙光:这是一个好司机。当时全路470个动车组的司机最优秀的代表,十个人。

  李小萌:就是整个中国铁路470个司机跑动车组的。

  张曙光:对,470个。十个优秀代表。

  李小萌:另外两位。

  宋 月:大家好,我们是沈阳铁路局沈阳客运段担当动一、动二次列车乘务员,我叫宋月。

  吴 爽:我叫吴爽。

  李小萌:一个车务组应该有多少人,我听说今天是整个车务组都来了,怎么就你们三个呢?驾驶员回答一下。

  李 刚:就差乘警。

  李小萌:现在动车组就这么几个人的配置吗?标准配置是怎么样的?

  宋 月:我们正常情况是一个车长和一名列车员来做乘务工作。

  张曙光:我给你回答。过去一个乘务员要看一个车,为什么呢?首先一条,开门、关门,乘客要上下的时候他要开门,列车要发车的时候他要把门关上,现在这个车是在司机室集中控制,一按按钮,全列车的门全部打开了。

  李小萌:就跟地铁一样。

  张曙光:对。

  李小萌:这是一个,减少了一个这个任务。

  张曙光:对,第二个空调,过去的空调开关都要乘务员去操作,这个车的空调是恒温控制的,比方说你喜欢23度,就设置在23度,恒温,所以车上的很多设施减少了乘务人员的手工操作,当然更重要的一条就是除了有乘务人员以外,还有些保洁人员,还有些餐饮人员服务,那属于另外一个范畴。

  李小萌:我听出来了,就是好多原来乘务员要完成的职责转嫁到驾驶员身上了。

  张曙光:对,所以驾驶员要戴一个火车头的奖章。

  李小萌:李刚开了多少年火车?

  李 刚: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

  李小萌:第一次开这个动车组的时候,什么感觉?

  李 刚:心情比较激动,因为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别人开,亲自驾驶这个车感觉非常骄傲,无限光荣。

  李小萌:激动之下有没有犯错?

  李 刚:没有。

  李小萌:你现在跑是从路线是从哪儿到哪儿?

  李 刚:4月18号之后我要担当从长春到北京的牵引业务。

  李小萌:原来跑多长时间,现在跑多长时间?

  李 刚:原来从长春到北京需要九个半小时,现在需要六个小时就可以到北京了。

  李小萌:对你的工作来讲是轻松了还是更紧张了呢?

  李 刚:从速度上来说紧张一些,因为速度提高了,需要高度集中。

  李小萌:以前你开车的时候是什么状态?可以喝喝茶吗?

  李 刚:以前是可以喝喝茶。

  李小萌:现在呢?也可以喝喝茶?

  李 刚:现在不允许了,因为速度高了,就需要高度集中,不允许有一点分神。

  李小萌:准时方面是不是比以前更容易做到了?

  李 刚:因为速度提高了,时间要求得也很严,我们现在以秒来计算,每个车站的通过时间用秒来计算。

  李小萌:怎么讲,比方说你现在要求的是几分几秒,怎么算的?

  李 刚:比如说现在从沈阳到北京3小时58分,如果我走了3小时58分09秒,那我就晚点了。

  李小萌:为什么要求得这么精确呢?

  张曙光:比方说北京到沈阳,我们确定的旅行设计是3小时58分,但是实际上我们运行,大量的运行试验做下来,我们至少给他留了十分钟的慢性,就是发生一些意外,或者有些情况要处理的话,他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他有一定的余量,至少有十分钟的余量,他所讲的这种压力,我跟他们交流比较多,主要还是一种责任感,因为以前没有开过这么高速的车,当他开一年以后,我估计他这种压力会慢慢缓解。

  李小萌:这一列火车跑起来几个小时,最后你要在几点几分几秒的时候进站,这应该不太容易控制吧?

  李 刚:这就是咱们操纵的水平,平时就需要练就过硬的操纵本领,来保证安全、正点、平稳。

  张曙光:两年前我们就开始培训了,而且我们培训非常严格,我举一个例子,我们有一个铁路局送了60名司机来培训,第一次拿到证书的人只有3人。

  李小萌:淘汰率那么高?

  张曙光:非常高。

  李小萌:跟考飞行员似的?

  张曙光:是这个道理,还有一些操纵的测试,他们有的是经过几轮测试以后脱颖而出的,非常优秀。

  李小萌:听您这么一说,我们对动车组更好奇了,咱们通过一个短片看看,这个车里边究竟是怎么样的,来看一下。

  (外派记者到谐和号上亲身体验)

  记者:观众朋友们,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在和谐号列车车厢内,现在我们请陆列车长给我们介绍一下车厢内的设施。

  陆列车长:下面我向您简单介绍一下列车上的设施设备,首先我介绍一下这个座椅,它可以旋转,很方便家庭出行和旅游朋友聚会,这个座椅可以很舒适的。这个是方便桌,可以打开的。而且这个窗户是拉把式的,可以随意拉把,很安静地隔离阳光什么的,这上面有一个通风口,我们可以随意调节,可以关,可大可小,可以自由调节。这个是我们残疾人专用椅,这个下面都有安全带,这后面有一个搭盘,固定轮椅。

  记者:还有什么设施是给残疾人用的呢?

  陆列车长:这边还有残疾人专用厕所,它的面积非常大,是整趟列车最大的一个,首先它是感应式的,这边有一个残疾人专用厕所。首先这边有一个扶手,以供残疾人蹲式或者是站立,这上面有一个紧急呼叫按钮,发生紧急情况或者是让我们服务人员服务、急救都可以。这边有一个感应器,用手一碰就可以冲洗了,很方便的。这边是一个多功能室,如果有旅客的话生病,我们可以把它放下来进行急救,变成一个简易的床。

  李小萌:您看着心情怎么样?是不是特别愉快?

  张曙光:因为已经跟它打了三年交道了,感觉当然还是非常亲切的。

  李小萌:问问我们两位乘务员,我从刚才通过短片看,觉得它跟以前的列车是有质的不同,有好多那种航空服务的感觉。以前一个人照管一节车厢就行了,现在一个人可以照顾八节车箱,会不会忙不过来呢?

  吴 爽:不会,因为我们省去了保洁的工作,我们有专业的保洁公司进行保洁卫生,餐饮也不用我们负责,所以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巡视车厢,进行安全宣传,整理一下行李架上的物品,对重点旅客进行重点照顾。

  宋 月:我们还填写重点旅客的服务卡,旅客要是需要帮助,我们可以及时地去帮助他们。

  李小萌:餐饮也不用你们管了,打扫卫生也不用你们管了,那比以前轻松了。

  宋 月:也不是,我们的责任重了。

  李小萌:怎么讲呢?

  宋 月:我们要照顾很多车厢,基本上是四节左右,所以说我们的责任比以前要重了,我们得照顾到每位旅客,但是我们的车厢里设有紧急呼叫系统,旅客要是有什么紧急情况,可及时通知我们列车员和列车司机。

  李小萌:驾驶员是可以说百里挑一,乘务员呢,你们是多少人当中挑出来的,经过什么样的考试吗?

  宋月 :我们培训是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服务礼仪、服务技巧和沟通技巧,让我们以更好的状态去面对每位旅客。第二个是我们学习车上的设备设施。第三个是我们学习应急,因为我们是一个车长和一个列车员,所以说我们如何做到旅客发生紧急情况,我们如何做到不慌张,及时应对,迅速到达现场,这类问题。

  张曙光:因为动车组开行的理念是服务周到、温馨,旅客有需要的时候尽量去帮助,旅客在那儿乘坐坐车、欣赏或者是休息的时候,尽量少打扰,不像过去,过去我们服务是管理式的服务,是人家旅客上来以后,他们要管理这些旅客,现在不是,现在是为他们服务,服务就是有需要的时候,你应该在身边,当他需要安静的时候,尽量少地去打扰乘客,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别。

  李小萌:这是理念的不同,但是有了这个服务的理念,是不是管理这方面就尽量少做,比方说现在这个车椅都可以坐过来,两两相对,几个人打打牌,喝喝酒,怎么样?

  张曙光:像这样的情况,比如说转过来,大家打打牌,聊聊天,应该不属于管理的范围内,也不要去多干涉他,当然如果说在车上喝酒、抽烟,这肯定是要管,因为他影响周边的乘车环境,这就需要管,基点还是服务,但是管理不能没有。

  李小萌:咱们再回来说说这个动车组,我看到一个数字说,它的国产化率达到75%,这个比例的背后说明什么呢?

  张曙光:这个比例的背后说明中国人已经掌握了高速列车这样尖端技术的制造和设计,实际上德国、法国、日本这几个高速列车的生产国家,他们都把自己能够生产高速列车作为一种骄傲,它是一种技术,是一种很尖端的技术。我们通过三年的努力,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所谓再创新就是把它变成中国人自己的东西,我们已经掌握了高速列车的九大核心技术,在九大核心技术构成了高速列车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东西,所以75%是一个数字,但它的背后反映的是中国人已经可以驾驭、掌握高速列车的制造。

  李小萌: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掌握到它的核心技术,是不是可以说明在前期设计这个项目的时候,就有和以往不同的考虑,才有了这样一个好的结果?

  张曙光:有很多因素,其中第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2004年中国铁路决定引进国外技术,我们自己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时候,国务院批了一个很重要的文件,明确指出来,我们的路线和方向是“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这十八个字把我们这三年要做的目标是什么,方法是什么,途径都说得非常清楚。第二点很重要的就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技术实力都很强,我们有能力去做这种大事儿。第三点,中国铁路锁定高速技术实际上是起于1990年,当时已经开始研究了,1997年第一次大提速到第五次大提速,我们在160公里这个平台上,机车车辆的设计、线路的整治、通讯信号、调度管理等等,我们摸索了很多的经验,我们的前人给我们铺垫了很好的基石,所以这么几条加起来,使我们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来完成这项更大的事业。但是还有一条最重要的,我们可以集中国内所有的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造这个车,国内大概现在有十二个省市的120多个企业参与这个项目,国内的高校、科研单位,我们国内的顶尖的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都参与了这个项目,所以它是集中全国的力量来做这件大事。

  李小萌: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子弹头列车,在国际水平来讲达到一个什么样水准呢?

  张曙光:200到250公里的高速列车上,我们是第四个能够大批量生产的国家之一,我们的水平在世界上是一流的,这一点即使德法日这样的国家也得承认。

  李小萌:火车的时速达到了200公里到250公里,最受关注的是安全性的问题,包括铁道部刘志军部长也说,这次提速核心就是安全?

  张曙光: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的安全是有百分之百的把握的,是安全可靠的,我想简要地介绍一下为什么。大家知道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要想做到安全,第一条,这套系统的设备必须是成熟可靠的,是验证过的,我们的线路基础,我们的动车组,列车控制系统,调度指挥系统,我们做了大约是四万多公里的专业化的、专门的检验,就是试验,加上我们后面做这些综合性的试验,现在做到六万多公里,我们的试验可以绕着赤道转一圈,在世界各国做这样的试验也是少有的,所以我们的设备是可靠的,是经过了大量的科学验证的。第二个很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套严格的管理,管理就是规章制度、人员的培训。我刚才介绍了,我们现在的人员培训两年前就开始动手了,司机的培训非常严格,维修人员的培训非常严格,我们专门为第六次大提速制定的特殊的规章制度,摞起来比我高,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系统去严格执行。第三还有很重要的一条,中国铁路人,我们刘部长,部党组头脑非常清醒,并不是说做到今天就可以了,4月18号以后,我们会有一列这样的综合检测车,每十天在6000公里的线路上运行一趟,十天一个周期,持续做下去,就是要检查线路,检查通讯讯号,检查其它的设备是不是完好,有没有问题,所以应该说安全,我们是有很大的把握的。

  李小萌:刚才我们更多说的是硬件上的一些改变,从软件管理上讲,4月18号讲的一个专业术语叫全国调图开始,这个调图是什么意思?

  张曙光:4月18号,旅客列车的速度提高了,列车速度提高以后,在同一条线路上,可以开行的列车的对数就可以增加了,能力也要提高了,这样一来,就要对原来的旅客列车开行的数量、开行的时间要做一个调整,客车调了以后,货车相应地也要做调整,因此所谓调图就是对全国的旅客列车、货物列车的运行的时间、运行的数量做一次新的规定,这就是调图。

  李小萌:有一种说法说中国铁路的运行图是全世界最难去调的一个图,为什么会这样?

  张曙光:一本天书,为什么呢?我们国家是个发展中的国家,铁路路网还比较少,我们是占世界铁路现在统计大概115万公里,我们现在才占了7.6万公里,占世界铁路总量的6%左右,但是国民经济的需要,老百姓的需要,对铁路期望值很高,所以我们完成的换算周转量占世界铁路的四分之一,这是多大的反差?所以外国人做,他是在货运线上搞重载,在客运线上搞高速,他要解决这个难题,要少得多,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在同一条线上,货车要重载,客车要速度,同时我还要客火车的密度,速度、密度、重量三者我都要,而且还要它的最大值,所以这是一本天书,很难,世界各国没有,但是中国人聪明,我们现在做的,我认为做得非常好。

  李小萌:预计动车组真正开始行驶以后,是会比较清淡还是会供不应求?

  张曙光:我担心的是供不应求,为什么呢?第一,我遇到的第一个难点是5月黄金周。第二,我们这次开行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北京到天津这带的京津唐地区,这个地区是我们国家经济比较发达,短途运输量比较大的,在这个地方高密度地开行动车组,我认为是会供不应求的,因为现在上海铁路局已经给我打报告,要求追加车,但是我现在手上没有车,还需要晚一点,所以4月18号我们这50列动车组上线,7月1号我们大概有80列左右,要到今年年底才能有160列全部上线,那个时候可能稍微缓解一点。

  李小萌:从这次提速之后,整个中国的铁路线的运力是提高了百分之多少?

  张曙光:我们粗算一下,保守地算,大概客车能力提高了18%,货车能力提高了12%,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就是说我们才投了两百多亿,线路还是原来的线路,能力提高这么多,老百姓的一票难求,一车难求的状况会有所改善。

  李小萌:可以把它换算成到下一个春节的时候,这紧张度下降18%?

  张曙光:换算一下,我每天可以多提供40万个座席,我想黄金周、节假日,特别是春运,中国老百姓出行的环境可以改善一点。

  李小萌:这次是我们既有铁路上的第六次提速,已经达到了这样高的一个时速,还会有第七次吗?

  张曙光:这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讲,技术上讲,第六次大提速已经把铁路的速度做到了极致,已经到天棚了,这是技术上讲,将来会不会体量上再有增加,要看发展,但是我要讲的是既有线提速终归是有限制的,毕竟这么一点线,解决中国铁路满足国民经济发展,满足老百姓需要根本出路在于建设新的客运专线,把现在的既有线腾出来,客货分线,我们还可以把旅客列车做得更高。我相信中国人做中国人自己的350公里的高速列车的时间不会超过五年。

  李小萌:是不是只有到那个时候,中国铁路运力紧张的问题才真正得到缓解呢?

  张曙光:对,这个时间也不会太长,但是需要我们奋斗。

  李小萌:新修的高速铁路路线五年之后是在多少线路上可以出现这样的高速火车呢?

  张曙光:我们国务院批准的

十一五规划,大概给同志们介绍一下,有四纵四横,四纵四横,第一个纵向,北京到哈尔滨,将建设一个高速的通道。第二,北京到上海建设一个高速通道,这是第二条纵向的。第三条纵向的,京广线,北京、郑州、武汉、长沙到广州,建设一条纵向的。第四条,上海沿江到广州、珠海地区建一条沿江的通道。这四条大通道构成了纵向的四条通道,横向的四条通道,从太原过北京到青岛建立第一条横向的。第二条横向的,从西安到郑州,然后与京沪线接轨,第二条横向通道。第三条横向通道,上海、武汉沿着长江一直到成都建第三条通道。第四条通道是上海华东地区沿浙赣线到长沙与京广线接轨。这四纵四横将构成我们国家未来高速的客运通道。

  李小萌:时速三百公里吗?

  张曙光:三百公里以上的都是,那个时候老百姓出行将非常方便。

  李小萌:比方说北京到哈尔滨,北京到上海是多少时间?

  张曙光:北京到上海肯定是在五小时之内。

  李小萌:通过今天您讲的,我想我们更多人消除了对于铁路提速的那种神秘感,有更多人更想去尝试一下动车组坐上去以后是怎样的感觉。

  张曙光:欢迎,4月18号有很多机会,你们可以坐一坐。

  李小萌:好的,谢谢您,也谢谢大家。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