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阳非转农户口增多专家称不宜鼓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8日03:50 大河网-河南商报
河南汝阳非转农户口增多专家称不宜鼓励
新农村建设让农民享受到更多的实惠

河南汝阳非转农户口增多专家称不宜鼓励
还有很多人保留着这些布票、粮票

  每个月发粮票、油票、布票,还可以参加招工考试……以前,只有当上“吃商品粮”的城里人,才能享受如此待遇。当一个城里人,是当时很多农民梦寐以求的愿望。

  现在,情况正悄悄改变,在洛阳市汝阳县,近两个月的户籍档案显示,非转农人数首次超过了农转非。

  事件

  非转农的人比农转非的多

  近日,洛阳市汝阳县刘店乡村民晓莉正四处托人,努力把两个非农业户口的孩子转为农业户口。

  晓莉在汝阳县城一家鞋店当营业员,一个月工资有三四百元。她的丈夫虽然是非农业户口,却没有工作,农忙时回乡下老家帮家人下地干活,农闲时便雇辆车,走街串巷卖煤球。两个人在县城并没有买房子,晚上就在供应煤球的煤场住。

  孩子上学之前,晓莉并未觉出有什么不对劲儿的地方。直到孩子去上村里小学,开学报名时,孩子哭着跑回来,委屈地问她:“妈妈,为什么其他学生都不用交学费,只有我得交?”

  晓莉拉着孩子到学校一问,才知道,根据相关政策,农业户口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可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非农业户口则不能,而她的孩子就是非农业户口。

  晓莉一算,一学期70元,一年两个学期,得额外花费140元。无奈之下,晓莉决定,将两个孩子的户口转为农业户口。

  不仅仅是晓莉,跟她一样正为谋取农业户口奔走的,在汝阳县还有很多。根据汝阳县的户籍档案,今年2月~3月份,共有31人办理户籍手续,非转农人数首次超过农转非。其中,非转农21人,农转非10人。

  该县户籍民警说,近两年已经出现非转农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该县非转农有160余人。

  回忆

  有人花一万元变城里人

  户口曾是横亘于城市和农村居民间最深的鸿沟。1958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颁布,其中首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就是这一字之差,将农民和城里人分开。

  那时,农民羡慕地给拥有非农业户口者起了一个名儿:吃商品粮的。对于靠天地吃饭的农民来说,那些吃商品粮的,不仅不用起早贪黑种地,每月还会轻松领到定额的粮票、布票、油票等,让人眼馋不已。

  除了每月的定额福利,非农业户口还能享受到其他优待。如有资格参加招工考试、参军等,而农业户口根本没有资格,上不了技校,就当不了工人,端不了铁饭碗。

  汝阳县内埠乡派出所副所长翟为民说:“我自己感受都特别深,我是1992年参加的高考,那时,家是县城的同学都可以考各种技校,出来后就分到工厂里,我们农村的孩子连报考的资格都没有,那时候农民真穷,吃饭都成问题。我高考的时候,老师给了我100斤他自己的粮票,他自己吃不完。”

  为了成为不愁吃穿的“商品粮”,很多农民不惜花费高昂代价,托门路、花钱,千方百计脱离土地,去吃商品粮。

  汝阳县公安局政治处的杜贵宾回忆道:“那时在汝阳买商品粮户口,最贵时得要1万多元,后来降到6000元,再后来4000元、2000元,到现在,都不要钱了。”

  汝阳县小店镇小店村的徐青海便是在那股浪潮中,由一名农民变成了吃商品粮的。1994年,她花2000元买了个非农业户口,至今她还保存着当时发的粮票、布票。她说:“都是定时发的。那时候,就连处对象,要是能处个吃商品粮的,可风光了,感觉一辈子都有了依靠。”

  现在

  又有人想改回农民身份

  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初费尽心机买到的“商品粮”,并没有风光多久。到上世纪末,国家逐步放开了户籍政策,商品粮的优势也随之消退,很多人用钱买来的非农业户口慢慢变得毫无用处。

  32岁的董建胜是汝阳县刘店村人。1993年,他便在汝阳杜康酒厂打工,一个月有100多元工资。过了两年,厂里说要裁人,因为怕是农业户口被裁掉,他和很多工友一样,赶紧花1500元买了非农业户口,没想到,没过多久,他还是下岗了。

  无奈之下,董建胜只好靠给别人开出租车为生,他说:“可真后悔,要是不转户口的话,在村里也能分上几亩地,种点烟叶就能糊口,现在可咋办,不拼命就活不下去,这点收入,在城里也买不起房子,一个月赚的钱还不够花的。你帮我问一下,要是花点钱,能不能把户口再转回农村?”

  事实上,对于大部分当初花钱买来“商品粮”的人来说,就是冲着每月固定的补贴去的。转为非农业户口之后,他们在城里并没有固定工作,一旦失去固定补贴,非农业户口对于他们来说,仅仅成为一种摆设,甚至,比起拥有土地的农民来说,如果不竭尽全力谋生,温饱都成问题。

  徐青海说:“到1998年左右,商品粮就没啥意思了。城里工作也确实不好找,下岗职工的工作都安排不过来呢。”前段时间,再三考虑下,徐青海把自己的户口又转回村里,重新做起了农民。

  对于空有一纸非农业户口但陷入困境的人来说,农村现在又变成了令人向往的“金窝”。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家各项政策也开始向农村倾斜,现在的农村一年一个样。

  汝阳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综合科科长李五伟说:“你可以随便找个村镇去看看,空气好,没污染。村村通工程给铺了路,还有安全饮水工程。过去农民买东西总买到假货,现在建的有便民超市,正规渠道供货。想玩的话,有文化大院、休闲健身广场等,这些名词过去都是城里人说的,现在农民也用上了,过的日子跟城里人差不了多少。”

  原因

  新农村建设让城里人眼馋

  4月11日,汝阳县城东9公里的小店镇小店村,水泥路代替了过去的土路。村委会前,建有文化活动中心,还有健身器材,金色的阳光下,村民们三三两两地靠在墙角下,悠闲地晒暖儿。这样的生活,相比城市里的紧张节奏,显得舒适自然。村出纳袁会杰说:“待会儿我领你们去看村里的体育场,另外,我们还要建个老年活动中心。”

  根据国家政策,不仅农业税全免,农民还有粮食直补、农民子弟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等。在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还提出2008年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小店村一名村民说:“我们一年交10元医疗保险金,公家给补贴40元。在这50元里,返给个人12元,其他的是大病统筹。大病能按比例报销百分之五六十,挺划算,有些城里人还享受不到医疗保险呢,我们有。”而这样方便实惠的医疗保险,非农业户口却不能享受。

  问题

  新转农业户口分不到地

  在整个汝阳县,小店村并不是最好的,但仍有很多户口转出去的村民想再转回来。

  但想把非农业户口再转回农业户口,也很困难,汝阳县公安局民警说:“原则上,只要能证明自己在城市里没有工作,也没有固定住所,迁入村同意,便可以办非转农。“

  根据2003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二十条规定:“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也就是说,就算现在户口转为农业户口,暂时也分不到糊口的土地,但转为农业户口后,至少孩子上学不交钱,也可以参加合作医疗,这是不少人最现实的打算。

  小店村村委会主任余景奇说:“以前的农民负担重,得交农业税,得摊义务工,很多人急着转出去。现在又想转回来,可不是容易事。很多人来找我说这事儿,我都没有松口,不好办。”

  对于村民们来说,更不愿“外来者”瓜分他们本就有限且稀缺的土地,除非你有一技之长或者足够有实力。在汝阳县近两个月的21名非转农者中,还有6名大中专毕业生。

  专家

  非转农热不应鼓励

  李五伟认为,以前是盼星星盼月亮,盼着家里出个大学生。现在,大学生主动把户口转回农村,一方面说明城市就业压力大,谋生不容易;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建设好,发展机会和平台增多。他说:“但是,农村现在最缺的不是大学生,而是致富带头人。”

  对于汝阳县出现的非转农热潮,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长刘道兴说:“这是一个苗头,一个体现新农村效果的苗头,说明农村吸引力增强,值得高兴。”同时他表示,非转农容易引起当地矛盾纠纷,要谨慎对待,不要去鼓励,更应合理引导。

  在刘道兴看来,像汝阳这样非转农超过农转非,仅仅是短暂的人口回流。未来趋势应是土地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提高生产效率。要把经济效益和劳动贡献联系起来,而不是跟户籍联系。他说:“今后,户籍制度的走向应是自由的,户籍仅仅表明公民合法身份,不要附加特权。”

  ■商报记者赖海芳/文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2,6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