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11市119县排定座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8日07:31 山西新闻网

  按照全新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进行考核评价

  本报4月17日讯(记者 岳晋峰)采用新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用于指导、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上的重大转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去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出台了新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考核办法。一年过去了,结果怎样?今天,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06年考核评价结果,全省11个市、119个县(市、区)按照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资源环境、人民生活等五个方面评价,分别按照各自的“成绩单”排定座次。

  新的考核评价体系取代过去长期使用几个主要经济指标指导评估的做法及模式,力求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符合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和可操作性。据了解,新的考核评价体系也对全省“十一五”规划目标年度实现程度作出了检测评价,主要是反映全省“十一五”规划目标的进度,考察年度实现程度与“十一五”规划目标的距离。经测算,以2005年为基期,2006年的实现程度为26.51%。其中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五个方面的实现程度分别为29.55%、28.69%、25.52%、21.63%和20.53%,均超过了20%的平均时间进度。

  对11个市、119个县(市、区)的考核评价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评价和年度发展指数评价两个方面。发展水平评价主要反映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高低,是长期发展和现实工作基础的综合体现;水平从高到低的排列分别为:太原、晋城、长治、阳泉、大同、临汾、运城、晋中、朔州、吕梁、忻州。发展指数评价主要反映2006年度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情况,是当年工作成效和发展变化的主要结果;指数从高到低的排列分别为:晋城、阳泉、吕梁、临汾、运城、长治、太原、朔州、晋中、大同、忻州。

  新的考核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各市、县政府和各部门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的转变,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的目标和进程,显著地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2006年,我省在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民生问题得到了高度重视,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迈出了新的步伐,对外开放正在成为新的增长动力,“好”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从全省看,在GDP、财政总收入纷纷取得好成绩的同时,煤炭资源回采率提高1.3%,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2.6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平均耗水量下降3.1%,污染物排放呈现下降趋势,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3.56%,化学需氧量排放下降2.77%。数据显示,我省经济正在加快转入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

  (编辑:闫芳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