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有”:高邮民生新标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8日07:44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消息]一个民生新标杆正在高邮叫响并成为检验部门、地区、领导工作的重要尺度:个个都有一份好工作,家家都有一份好收入,天天都有一个好心情,人人都有一个好身体,处处都有一个好环境。

  该市市委书记陈扬介绍,“五有”是中长期目标。提出这样一个目标,不仅是为了给老百姓办几件实事,更重要的是让社情民意成为政府工作的导向,推动政府角色回归,促进政府职能由“办经济”向“办社会”转变。

  机关侧重抓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邮在全省率先设立优化投资环境办公室,简化基本建设、房地产、外商投资、技术改造、个私经济等事项的审批环节;明确每月1—25日为企业“宁静生产(经营)日”,严格各行政执法单位的检查活动;每年开展两次“为投资者服务月”活动;年底组织多个层面的代表1万多人对市级机关作风建设进行评议。优良的投资环境,促进了创业发展并由此带动了就业。2006年,全市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410户,私营企业1016户,新增民营注册资本金27亿多元,近两万多名新增就业人员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今年,该市在每个乡镇、园区设立一名软环境监测信息员,负责对本地区软环境建设的难点、焦点、热点问题进行跟踪监测;劳动保障部门到496户再就业弱势困难群体家中“送岗位、送技能、送政策、送温暖”,帮248人找到了合适的岗位,为54名下岗失业职工发放118.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

  该市还合理划分县乡之间的“事权”与“财权”关系,使乡镇工作从直接办企业、抓生产经营、催收催种、收费罚款等转向典型示范引导、提供政策服务、营造发展环境和维护社会稳定。卸甲镇以推进农村“三大合作”为抓手,相继成立了郭楼罗氏沼虾协会和两家土地股份合作社,下转A6版

  上接A1版 流转土地2万亩以上,大幅提高农副产品产量、质量,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88元。送桥镇通过提供技术、信息服务,使“扬州鹅”成为当地农户的“致富鹅”。

  财政向基本公共服务倾斜

  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邮,在财政并不宽余的情况下,去年投资1000多万在每个行政村建立医疗服务点,投资1200多万元为乡镇卫生院添置医疗设备。由每个农民自缴15元,各级财政补贴35元,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已达94%,基本杜绝了“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现象。最近,该市又明确:合作医疗起报线由700元降至400元,封顶线由30000元升至40000元。

  在财政的大力支持下,高邮21个乡镇(园区)都建有农民劳动力职业介绍所。去年,市镇两级共开班500多期,培训农村劳动力2.7万人,有6000多农民拿到100—200元的就业培训补助;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达75%,在农民增收份额中,来自工资劳务性收入已占70%以上。

  去年,高邮实现了城乡低保应保尽保。其中,城市低保对象1161户2594人,财政拨发低保资金325万元;农村低保对象5584户11089人,财政拨发低保资金585万元。此外,财政支付五保供养金822.2万元,使4100多名五保对象衣食无忧;各级财政为6个乡镇敬老院的建设投入逾1000万元;对城市22户特困家庭共56间危房,按照:“每户3间砖瓦结构平房建设,建筑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房屋质量水平达到群众一般住房水平”的要求,由财政拨款修缮改造。

  公共项目建设

  群众说了算

  在高邮,公共项目建设的取舍、缓急都充分尊重民意,市长范天恩将其称为“参与式预算”。如万金东路、新华路和宝塔二巷的“三路”改造工程,由于投资较大,原定2007年以后施工。但市政府就城建十大工程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时,不少群众反映,“三路”连接多个居民生活区,路况极差,影响万余名群众的正常出行,应优先改造。据此,该市压缩其它开支,保证“三路”开工。“三路”通车时,沿路许多群众自发燃放鞭炮表示祝贺。

  记者 刘世领

  通讯员杨建国刘久凤 韩粉琴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