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评估报告称中国平均气温50年上升1.1℃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8日16:50 外滩画报
气候评估报告称中国平均气温50年上升1.1℃
环境与气候

  过去50年,中国气温升高1.1℃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更大,一是气温升高对北半球的其他国家影响稍小,二是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有大量的贫困人口,而他们缺乏应对灾害的能力。

  文/李琴

  尽管IPCC长达20多页的报告并没有太多涉及中国的部分,但在李雁看来,“那些与亚洲相关的数据就足够让我们把弦绷紧。”比如报告指出,在亚洲的一些大江大河三角洲地区,人们会面临海水上涨、风暴潮和河流洪水的风险。报告中还提到:“对亚洲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粮食不足的风险非常高。”

  种植业产量可能下降一成

  李雁对于中国农业可能遭受的影响最为忧虑:“根据我国2006年底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受气候变化影响,到2030年中国种植业生产能力在总体上可能会下降5%至10%,这个减产程度相当于湖南湖北这两个传统农业大省颗粒无收。”

  林而达在媒体沙龙上的演讲主题就是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他进一步阐述了李雁的观点:如果在不采取任何措施的前提下,未来30年中国人不但要多生产1亿吨粮食来满足2亿新生人口的需要,还要多生产3000-5000万吨粮食来适应气候变化的需要。

  影响并不只如此。评估报告中还披露,在过去的50年里,中国平均气温升幅高达1.1℃,比全球平均气温升温要快。而导致气温上升的因素中,90%以上是人为的。林而达拿出的统计数据表明,天气变热已经给中国带来极大危害,比如去年沙尘暴期间,北京曾一天降尘33万吨,这便是气候变暖惹的祸。

  中国学术界一种常见的观点是: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大于其他国家。李雁的解释是:“一是气温升高对北半球的其他国家影响稍小,二是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有大量的贫困人口,而他们更缺乏应对灾害的能力。”

  而这一观点已得到证实。在最新出版的英国《环境与城市化》杂志上,来自英国环境与发展研究所、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3位科学家的报告对中国进行了特别的案例研究,称全球变暖不仅中国“受灾”人口最多,而且会对中国的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报告称,由于中国沿海地区发展超过内地,带来内地人口大规模向沿海地区迁移。以1990年至2000年为例,沿海地区人口的平均生产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两倍。“除非采取措施,不然就存在这样一种可能性,即中国的经济发展以及沿海地区人口安全都会被置于风险之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潘家华说,气候变化对不同国家和社会群体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而报告正是明确指出,气候变化的灾难性后果的最大受害者正是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群,比如中国。

  进一步加大中国的减排压力

  报告带给中国的一个最直接后果是政治上的压力。

  2005年2月16日,一度被搁浅的《京都议定书》因为俄罗斯的加入,正式在联合国生效,成为国际法。但根据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并没有规定中国的废气减排义务。

  而据2006年国际能源机构(IEA)的报告预测,中国将在2009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第一大国。对此,国家环保总局潘岳曾多次在公开场合指出:“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和化学有机物能源占了85%,越不减排,未来就会越被动。”

  事实也是如此,在刚刚过去的世界经济论坛上,不管是英国首相布莱尔还是德国总理默克尔,都在讲话中强调,应该建立一个包括中国等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在内的新排放体系。布莱尔强调,即使英国一点温室气体都不排放,也仅能削减世界总量的2%,还不足中国在两年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增量。而美国拒绝参与《京都议定书》的借口之一,就是议定书没有规定中国、印度、巴西等主要发展中国家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

  在媒体沙龙里,潘家华强调说,报告的推出进一步加大了中国的减排压力。他指出,如果中国不能妥善解决温室气体减排问题,中国在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活动中遭受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

  潘家华说,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即使政府有强烈的减排愿望,但要减少能源消耗还是困难重重。一个最直接的例子是,中国在“

十一五”规划中第一次提出要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但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每年4%的分阶段目标无法兑现已成定局。

  潘家华讲述了他今年3月在布鲁塞尔的一次会议经历:有与会的美国首席谈判代表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未来方案需要考虑国情:即欧盟2020年基本无增长,俄罗斯要下降,日本保持不变。而美国到2050年人口要比现在增加60%,所以美国考虑到未来需求不能减排,还要增加。尽管他并不能完全赞同这一番观点,但他也指出,考虑到中国未来的基本国情,即人口规模持续增加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等,中国面对气候变化的策略也需要考虑国情需要,减排难度很高。

  李雁则乐观许多。在她看来,自“十一五”开始,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即使这些措施现在的效果并不明显,中国也即将发布自己的气候变化策略,最新的调查也显示公众越来越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