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国青年报:国际大专辩论会也升格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02:44 中国青年报
刘万永 偶然浏览CCTV网站上的新闻,一条消息让我颇感错愕:从今年开始,国际大专辩论会改为“国际大学群英辩论会”了——天呀,我只知道,近年来我们身边的高校像得了传染病一样地大专变学院、学院变大学,竟然不知道和高校最多算远亲的辩论会也随喜“升格”了,H5N1真厉害呀。 我对辩论会的记忆,始于1993年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大专辩论会,是复旦大学和台湾大学的“人性本善/人性本恶”的辩论。那次,蒋昌建同学成了最佳辩手,复旦则成了冠军。 那时候,我们几个学生坐在学校电教室里看这场辩论会的录像,感觉人家蒋昌建、严嘉、季翔、姜丰等复旦的人,举止儒雅、思维敏捷、逻辑性强且极富感染力,一句话,简直太有才了。我们学《中国古代教育史》时,也看到了人性本善、人性本恶的争论,可怎么就没人家深刻呢?差距太大了。 不过说实话,当时我们对台湾大学的表现也非常敬佩,感觉台湾人不太会讨好观众,而蒋同学则是狠狠地表扬了“彬彬有礼”的新加坡观众,以及这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获得了更多的同情分。 那时候辩论之风弥漫高校。我的母校河北大学也不例外——我们教育系获得了首届辩论会的冠军,作为一名参与者,我是负责给一辩和四辩写辩词的,嗯,现在想起来还是比较自豪的。不过第二届,我们就惨败了,主要原因是别的系一重视了,我们就没戏了。 1999年,中央电视台和新加坡电视机构联合举办第四届国际大专辩论会,2000年又举办第二届全国大专辩论会,中央电视台与中国青年报合作,我作为记者被派去采访写稿,体裁是章回小说的写法,中央台播一场,第二天中国青年报发一篇。那活儿比较累,但感觉还大专辩论会还是非常吸引学生的。 回到正题。从接触大专辩论会到采访大专辩论会,我一直都有一个疑问,明明都是公众认可的名牌高校参加比赛,可为什么叫“大专”辩论会呢?从来没人给我一个解释,自己琢磨,一个原因是人家低调,就像古人谦称自己为“在下”,或者是参加比赛的学校范围广,大学专科也可以参加? 不管为什么这样命名,国际大专辩论会在我们这样的观众心中,已经变成了一个品牌,也是一段美好回忆。 可惜呀,这个品牌升格了,升格成“大学”,这还不够,还要加上“群英”。为什么这样改名,也没有官方解释。难道是随着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普及,叫“大专”就贬低和侮辱了参赛的学校,无论大专的前面加上“国际”还是“宇宙”。 很多高校争相升格,最大的损失是变成了综合,丢掉了特色。而特色却是一所学校在激烈竞争中立足的根本。 辩论会是这样吗?冠以“大学”、“群英”的辩论会一定会更加吸引人吗?我看未必。辩论会能否吸引人,重要的是辩题的新颖、程序的创新和选手的临场发挥。把名字向高大全方向改革,无异于舍本逐末。我还是喜欢曾经的“大专辩论会”。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