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感动映亮漆黑矿井(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04:31 山西新闻网

  他们在不同的地方做着不同的事,却有一个相同的名字叫“矿工”

  20名山西矿工感动全中国

  

无限感动映亮漆黑矿井(图)

  本报4月18日讯(记者 郑书成)“每天走下那深深的巷道,身上流淌着黑色的汗水……”今日上午,随着《矿工万岁》歌声响起,赴京参加“感动中国的百名矿工”表彰的20位获奖者,手捧鲜花出现在太原煤炭博物馆,拉开了“感动中国的山西矿工”系列展览的大幕。

  “感动中国的百名矿工”评选活动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等单位主办,历时14个月,共评出感动中国的矿工100名,其中有十大杰出矿工、十大杰出人物及3名特别荣誉矿工。我省焦煤集团西山煤电杜儿坪矿职工家属党素珍,被评为全国煤炭战线特别荣誉矿工;晋煤集团蓝焰煤层气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保玉、潞安集团石圪节煤业集团公司安全志愿者宋卫国、阳煤集团二矿副矿长、井下支护专家郑拴龙、同煤集团坑木林场工人马金娃等4人被评为全国煤炭战线十大杰出人物;同煤集团晋华宫矿综采四队原队长李金等15人被评为感动中国的矿工。

  在受表彰的20人中,既有生产一线的采掘工人,又有工程技术人员;既有矿工家属,又有离退休老同志,他们的精神感人至深。本次系列展览将通过摄影、邮品,书法、美术等多种形式,对他们的模范事迹进行展示。

  

无限感动映亮漆黑矿井(图)

  ■两位缺席领奖者

  他在天上也会笑的

  鲜花簇拥下,代替丈夫李金领奖的黄丽红流下了泪水。“他虽然不能站在领奖台上,但党和政府给了他这么高的荣誉,我想,他在天上也会笑的。”

  李金生前是同煤集团晋化宫矿综采队队长。2005年7月,年仅38岁的他累倒在工作岗位上,再也没有起来。医生说,李金身体透支情况让人难以置信,他是靠一种精神支撑着工作;同事说,李金是大家的贴心人。在危险和困难面前,他总是护着队友,工人加班,他总要把饭送到井下,同事孩子上学有困难,他就把学费送上门;妻子说,母亲去世时,他都没顾上看最后一眼……

  煤博展览馆里挂着李金惟一一张在井下的工作照。相片上,李金自信地笑着,消瘦的脸略显疲惫。黄丽红轻轻地抚摸着那张照片,泪水潸然而下。“他太辛苦了……如果他还活着,我会比以前更疼他,更爱他,让他能好好保重身体,好好为矿山做贡献!”

  她眼里只有矿工“娃”

  赞歌声声,掌声阵阵……本该站在领奖台上的西山杜儿坪矿的党素珍,此时正躺在医院病房内,由于过度操劳,她患脑梗住院,严重的病情让她无法登台领奖。

  “50年来,每天她都要早早起床,清扫矿工家属区,然后摸着黑走到井口,为早上下井的矿工送上她亲手做的绿豆汤、热茶水;50年来,她每天都要叮嘱矿工注意安全,并且自费买了录音机,向矿工宣传安全,光录音机就用坏了12台;50年来,每当遇上下天,她都要赶在矿工上班前,把井口的108级台阶清扫干净;50年来,她为矿工缝补衣服5万余件,为矿工花掉的钱款有8000余元。”当主持人诉说党素珍的感人事迹时,整个煤博大厅变得静悄悄的。

  丈夫李万义患脑溢血住院,党素珍顾不上照顾,直到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她才赶到医院;小女儿病了,党素珍只给大女儿留下一句“好好照顾妹妹”,就又到矿上……

  党素珍没有来,但她的事迹早已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都在心中默默祝福这位矿工心中的好妈妈早日康复!

  ■一名志愿者

  16年独自支撑一件事

  “愿更多的人成为志愿者,我不想孤独!”宋卫国,我国第一个安全宣传志愿者,潞安集团石圪节煤业集团公司一名普通矿工。他最大的愿望是得到大家的响应。

  一条横幅、一个喇叭、一张租来的旧桌和一叠宣传单,是他的全部“家当”。独立街头,将自己编写印制的安全警示语发给过往行人―――尽管很多人不大愿意伸手去接。但这样的镜头宋卫国已重复了16年。

  16年间,他进行了近500场事故案件义务宣讲,自费前往近200个事故现场进行事故成因理论调研,自掏腰包4万多元印刷和制作了安全生产、家居安全、学生安全和消防安全等不同类别的安全宣传单、安全资料。

  “这次获奖,给我很大的鼓励,我要继续在漫漫的‘长征’路上走下去。”宋卫国对记者说,尽管宣传志愿者难当,但他今后还要义无反顾地继续下去,直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

  ■一个开拓者

  破解煤矿支护大难题

  “我做的都是些平常事,没什么可写呀。”郑拴龙,阳煤集团二矿副矿长,手捧鲜花面对记者时,谦虚地说道。可省煤矿工会主席李家栋在一旁却说:“好好写写老郑,他解决了煤炭系统大断面支护的难题!”

  1981年,20岁的郑拴龙来到阳泉煤矿当了一名技术工人。当时矿上支护成本高、浪费大,而且顶板事故经常发生。在这种情况下,矿上决定对木棚、铁棚传统支护工艺改革展开攻坚。郑拴龙想出用“锚杆代替木棚、铁棚顶板新工艺。然而,一个问题摆在了郑拴龙的面前―――――水泥药卷浸水时间太长,药卷会提早发生化学反应,导致往孔里灌注时药卷大量流失,起不到支护效果;时间太短,药卷发生反应不完全,使锚固质量达不到支护要求。加之当时又没有合适的钻具、药卷的搅拌工艺不好掌握、锚杆的拉拔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一门心思要破解难题的郑拴龙,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之后,终于攻克了井下采区巷道水泥药卷锚杆药卷浸水时间和钻具两大难题。这使工效提高一倍多不说,还给矿上降低了190多万元的成本。“矿工生活好一点,伤亡事故少一些,这是我最大的心愿。”郑拴龙话语中透出几分坚定。

  采写:本报记者 郑书成 摄影:本报记者 李春泽

  (编辑:董春萍)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