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盼来2007第一场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06:41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民勤因温家宝总理的批示而全国闻名。历史上,民勤并不缺水,这里是苏武牧羊的地方,曾有一个4000平方公里的湖泊。这个西汉时期叫潴野泽、现在被媒体反复提到的青土湖已被覆盖上了三至四米的黄沙,只有沙漠上零星的贝壳在诉说着历史的变迁。青土湖如同罗布泊一样潸然消失,残酷地折射出了江河流域上下游之争、地下水过度开采两大水资源保护的立法缺陷。

  一场盼了四月的雨

  现在一到春天,沙尘天气三天两头就会有,黑风一刮就是一整天。姑娘们出门戴口罩已成了一个习惯性的动作。

  16日,在记者抵达民勤时正下着雨。 “下雨啦,这还是民勤的第一场雨呢。”达师傅看着车窗外的大雨自言自语。雨过天晴,民勤县城碧空如洗,丝毫看不出这是一个频受沙尘暴侵袭的城市,只是有时一晃而过的口罩让人觉得有些怪异---戴口罩已成了一个习惯性的动作,虽然此时已无沙尘,爱美的姑娘们却忘了把它摘下来。

  据武威市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民勤年降水量在100mm,年蒸发量却在2600mm。“前两天还翻沙尘暴呢”,这场雨在老百姓眼中是2007年1月1日以来的第一场雨,开饭馆的马大爷证实了达师傅的说法。而武威市气象局预报科的相关负责却不这么认为,在他们看来,今年3月份还下过雨。“都是小雨点,地上都没打湿”,在马大爷看来,只有这场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雨。

  从小生活在民勤县城的马大爷今年已经60多岁了,据他介绍沙尘暴打小就有,最厉害的时候是刮黑风,但那时黑风时间很短,半个小时就过去了,但现在一到春天,沙尘天气三天两头就会有,黑风一刮就是一整天。

  一个完全干涸的湖

  青土湖曾是一个面积至少在4000平方公里的巨大淡水湖泊,但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青土湖完全干涸,成为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的一部分

  如果不是一路上“保护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治理石羊河流域根本出路在于节水”等标语的密集出现,似乎无法把公路两边茂盛而青翠的防护林和沙漠联系起来。

  标语中反复出现的石羊河发源于祁连山,流经金昌、武威等地,民勤则处于石羊河流域的下游。而被媒体反复提到的青土湖原名潴野泽,地处石羊河的最末端,《尚书?禹贡》记载的11个大湖之一。西汉时期,曾是一个面积至少在4000平方公里的巨大淡水湖泊,据一些专家考证,苏武牧羊的“北海”正是此地,而并非贝加尔湖。

  人为因素加快了青土湖灭亡的脚步,“上面修了水库,这里完全就没水了”,煌辉村的李老汉说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在青土湖的岸边,草丛还有一人多深,在里面还能拣到野鸭蛋。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青土湖完全干涸,成为中国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的一部分。

  而民勤人在上游截流后因为抢水上演过太多的悲剧。民勤县水利志上记载:1962年,天大旱武威不给民勤放水,遂发生群众集结、打架闹事,并且民勤人到武威七条沟埋放炸药企图炸坝事件。当时的民勤县长、副县长等三人因此受到撤销职务处分。

  一个村庄的消失

  随着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在青土湖会合,目前这个村已被政府列入整体搬迁计划。

  天上不下雨,地上河断流,民勤老百姓开始向地下要水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地处青土湖边缘的煌辉村见证了青土湖的衰退和民勤开采地下水的历史,而随着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在青土湖会合,目前这个村已被政府列入整体搬迁计划。

  煌辉村里的老汉王重会今年已60多岁,在他的记忆中,上世纪60年代自己用锄头就掘一口水井,现在,随着地下水的大量使用,地下水水位急剧下降。民勤饮水井的最深深度要打到350米,而打这样一口成本在十三四万元。

  伴随着地下水的退却,是沙漠的推进。当民武公路离民勤县城越来越近时,就越能感觉到沙漠对民勤的威胁,腾格里沙漠至公路的距离从几公里缩短到几百米,再到几十米,有的地方沙丘甚至到了公路的边缘,不足数米。而另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良田与沙丘同在,迫于生存的村民不得不在沙丘边缘用骆驼耕地。

  民勤治沙上升为国家行为

  民勤这个弹丸之地,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如果内蒙古两大沙漠在此完全会合,将形成一条完整的沙尘带,影响到整个华北。

  民勤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民勤沙漠化影响到的不仅仅是该县30万群众,如果这条仅存的绿洲带不保,内蒙古两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就会完全会合,形成一条完整的沙尘带,进而影响到整个华北。

  民勤这个弹丸之地,成为举国关注的焦点。正如当地政府官员所期盼的一样,民勤治沙逐渐从地方行为上升到国家行为。

  地下水使用的缩减也开始在城市居民中进行,从日常生活中要水的行动不仅仅在武威展开。从今年4月份开始,城市居民每人每月只能定量用水两立方米,标准之内,每方按1.2元收取费用,如果超出标准,每方按9元钱收取。50多岁的出租车司机达师傅一家有六口人,每个月只有8方水的定量(一对双胞胎孙子没有被计算在内)。达师傅说,现在一个月只能洗一次澡。

  水资源保护遇法律空白

  民勤将中国水资源保护的两大痼疾和立法空白集于一身。河流流域管理立法和地下水管理立法已迫在眉睫。

  民勤,这个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的甘肃县城,将中国水资源保护的两大痼疾和立法空白集于一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李艳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河流上下游资源如何分配,在我国并没有专门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修订)》中,只有一条原则性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兼顾上下游”。

  正是由于立法的缺失,才有了民勤与上游城市的争水之斗,而上游关水,民勤转而向地下要水又遇到第二个法律空白。目前,地下水超采已经成为一个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地下水使用同样没有专门的立法,同样只能在《水法》找到一些原则性规定。

  “从上游调水需要省里协调”,魏多玉感受到了由于立法滞后而带来的调水之艰辛。同样,他关闭民勤县老百姓花数万元打下的地下水井时,他同样也因为地下水方面的法律缺失有些力不从心。目前,这种水资源之争不仅仅在甘肃省内上演,在长江、黄河流域也同样存在;而一些大中城市也出现了因地下水超采而地面下沉。河流流域管理立法和地下水管理立法已迫在眉睫。

  本报记者 刘兴斌 张登伟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