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中国走向南亚第一市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09:32 云南日报

  ●关注点●

  ●独特的区位优势,保山在历史上就是中国走向南亚的重要物资集散地

  ●大路通边,经历半个世纪的沉寂后,保山转身再次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

  ●面向南亚大通道雏形初现,保山“桥头堡”地位开始凸现

  南方丝绸古道在经历数十年沉寂后重现于云南追求大开放大发展的视野中,历史上曾经几度辉煌的边陲重镇被推上开放的前沿阵地,在这条期待复兴的古丝路上——保山中国走向南亚第一市。

  很少有这样的区域,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与一条通道发生如此紧密的联系。

  无论是两千多年前的南方丝绸古道,还是60年前的史迪威公路,抑或当下正在修筑的腾密公路,都直接见证并深刻影响了保山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

  2003年,保山市提出实施“西向南亚开放,保山先行一步”战略。在这一战略稳步推进的基础上,目前,保山又提出了“打造中国走向南亚第一市”的战略目标。

  在保山奋力先行的追求中,面向南亚开放的这条雏形初现的国际大通道再次大步走上了云南大开放的舞台。

  期待复活的古丝路

  从地理位置上看,保山是中国进入南亚的便捷通道,两千多年前,它是西南丝绸古道的一部分,马帮商道连接起中国内地与南亚诸国、直达西亚、远及欧洲的贸易往来,造就了保山、腾冲千年来成为我国西南边陲重要、繁华的商埠重镇。

  在抗日战争血与火的岁月里,由保山腾冲县经缅甸密支那至印度雷多的“史迪威公路”被称为第三座欧亚大陆桥,成为当时中国抗日战场唯一陆上国际运输大动脉。在历经半个世纪的沉寂后,同样是这条通道的复兴开启了保山对外开放、加快发展的大门。1989年开始,在不到两年的时间,腾冲县投资800余万元,分别修通南四号界桩至缅甸昔董,昔董至蛮门两段公路。腾密公路通车3天,中缅双方边贸成交和项目合作总额就超过1亿元。

  古丝路的历史兴衰反复印证:保山有着大路通边的优势,转身即是对外开放的前沿。

  回望历史、分析现实,保山市委、市政府敏锐地把目光投向了云南面向南亚开放这个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

  2003年,保山市出台了“云南实施南亚战略,保山先行一步”的战略构想。2004年3月,立志要先行一步的保山人,组织了对“史迪威”公路的考察,结果让他们大开眼界,信心倍增。这条连接中缅印的国际大通道在经历了60多年的风雨沧桑后,绝大部分路段仍保存良好,使用至今。从昆明到印度雷多有1220多公里,而雷多是史迪威公路起点,也是印度庞大铁路网的东北部终点站。由此可以看出,经由保山、腾冲的史迪威公路北线,是连接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的最便捷通道,是中国沟通南亚次大陆最便捷的桥梁。

  2003年以来,保山市委、市政府和腾冲县委、县政府先后10多次派代表团出访缅甸,就中国保山腾冲至缅甸密支那公路建设达成了共识,并签订了腾密公路建设协议。

  2004年10月19日,腾密公路中缅南四号界桩至缅甸瓦晓段开工,标志着保山乃至云南构筑南亚大通道迈出了实质步伐。

  构筑开放新优势

  今年以来,保山走向南亚锣紧鼓密。1月,腾冲驼峰机场开工;3月,大理经保山至瑞丽的通边铁路动工;4月,腾冲至缅甸密支那二级油路境外段将竣工通车;年内,保山至腾冲高速公路将启动。保山面向南亚大通道雏形初现,“桥头堡”地位亦因之凸现。

  “现在,扩大对南亚开放的时机已经成熟,保山先行一步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皆备。”保山市委书记熊清华满怀信心地说。保山作为云南连接南亚陆上国际大通道的最佳前站,不仅具有便捷的地理交通优势,厚重的历史文化背景,而且还有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为依托。目前,全市经济步入了良性的发展周期,走向南亚战略深入人心,与缅甸及南亚地区的交流合作日趋频繁,合作机制探索开始起步。抢抓机遇,保山正努力建设中国连接南亚的跨国枢纽,打造对外开放新优势。

  构筑开放新优势,改善通达是关键。历经几年的努力,保山“以公路促铁路、以铁路促输油管道”的大通道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2002年,大理到保山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004年又开始修建保山至龙陵的高速公路。斥资10多亿元实施了腾冲至缅甸板瓦(腾板路)、腾冲至缅甸密支那(腾密路)二级油路建设,积极做好泛亚铁路西线保山段项目前期工作,努力争取腾冲机场、保山至腾冲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获得国家支持。到2006年底,腾板路建成通车,腾密路建设进展顺利,将于今年上半年全线实现通车,腾冲机场开工建设,保腾高速公路将于年内开工建设。在此基础上,保山市进一步提出建设中印公路密支那至南拥段二级油路,中印铁路密支那到印度雷多的建设项目,建设公路、铁路、航空、输油管道和信息公路相互交错的立体网络已经指日可待,把保山建成高等级、大物流、立体式的跨国枢纽的战略思路日益清晰。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保山通向南亚的通达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也开始引起了国内外的不断关注。最近,印度开始研究运作雷多至南拥公路建设,一条由保山直通向印度雷多的国际公路将很快贯通。

  “走向南亚·保山先行一步”,保山对外开放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突破。2006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亿美元。依托内地,面向南亚,把承接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同开拓南亚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多次组团到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东部发达地区进行招商活动,吸引内地资金到保山投资兴业。仅2006年就引进市外到位资金18.4亿元,其中省外资金7.66亿元,增幅居全省各州市之首。加强与缅甸和南亚地区的互访,多次出席“孟中缅印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论坛(BCIM)”、“云南省与西孟加拉邦经济合作研讨会(K2K)”等专题研究面向南亚的国际会议。通过这些举措,增进了保山同南亚地区的相互了解,拓展了合作空间,提升了合作水平,得到了国家和省的充分肯定,保山“桥头堡”地位开始凸现。

  打造走向南亚第一市

  “当前,南亚各国对加强同中国合作的兴趣非常浓厚,我国也越来越重视面向南亚开放。2006年,中国和印度两国共同签署了《中印联合声明》,确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保山市市长段跃庆说,“我们提出发挥保山优势,服务全国、走向南亚、全面打造中国走向南亚‘第一市’的战略构想,即通过加强以大通道为主的要素平台建设,强化保山市在全国走向南亚的重要作用,密切中国同南亚的全面合作,实现区域内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维护世界和平的国家战略,带动我国东西部尤其是滇西边境地区的和谐发展,实现保山经济的腾飞。”

  段跃庆表示,保山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了历史机遇期,一定要倍加珍惜,抓牢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通过5至10年的努力,初步确立保山在中国走向南亚第一市的地位,开创保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

  “十一五”期间,保山首先要全力加快大通道建设,构建走向南亚便捷的交通体系。同时,要拓展大通道的内涵和外延,努力把公路、铁路、管道、通信、电力等网络与南亚连接,并与水路、航运连接配套,使之成为高等级、多层次、立体式、大物流、信息化的现代化国际大通道,真正成为中国连接南亚最密集、最便捷的主要通道。其次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大力发展通道经济。通过中缅印国际通道把南亚、东南亚市场结合起来,进而再与欧美日韩市场对接,形成与国际市场畅通联系的国际市场网络。开展国际旅游合作,尽快推出跨境旅游产品。以国际经济贸易合作活跃通道沿线地区经济,并逐步向纵深延伸,带动区域内的繁荣和发展,不断增强保山的综合经济实力。

  此外,应抓住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有利时机,以开拓南亚大市场为概念,扩大宣传,加强对外招商引资,承接东部地区产业的战略转移,逐步构建面向南亚的纺织、机械、电子、日用百货、矿冶加工等进出口产品加工基地。鼓励企业和产业“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兴业,探索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积极参与境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整合市内教育资源,联合全国、全省优势力量,加快筹建对外培训基地等方式,全面加强对外开放的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保山中心城市建设,提升腾冲县城功能和内涵,构建以保山为中心、以腾冲为前沿、以其它3个县城为基础,覆盖全市、辐射滇西边境的城镇发展格局,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打好对外开放的基础。

  段跃庆介绍, 保山市将逐步实施“以农业稳市、工业立市、科教兴市、文化名市、旅游活市、城镇强市”6大建设战略,从而实现把保山建成云南重要的能源基地、矿冶基地、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国际生态健康旅游区、中国连接南亚的跨国枢纽和滇西边境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心的6大目标,并最终将保山建设成为中国走向南亚的第一市。

  王雪飞李春旭(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