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陈少峰:内蒙发展文化产业要把市场放在全国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15:24 北方经济报
□文/本报记者母瑾 实习记者郭科 3月28日上午,记者借参加“2007内蒙古企业家峰会”之机,有幸采访了前来参加峰会的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 究院副院长陈少峰。见到陈少峰,记者的第一感觉是,他是一个学者,绅士。他中等身材,肤色白皙,一副深度近视眼镜丝毫 没有影响他深邃眼神中那种思想者所特有的光芒。他没有“大学者”的架子,脸上始终带着谦和的微笑,言谈举止间显露出一 股浓浓的知识分子气质。他说话速度较快而话音柔和,且逻辑缜密,条理清晰。我们的谈话内容从内蒙古文化产业开始。 内蒙古发展文化产业的潜力是比较大的,但需要做很好的规划 记者:谈谈您对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整体印象。 陈少峰:发展文化产业有一个衡量的指标,就是说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是多少,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地方占的比 重比较大,内蒙古在这个方面占的比重比较小,低于全国水平,这是一个印象。第二个印象是咱们有一些特色文化产业,比如 说有草原旅游,但规模不够大,没有大的公司来主导产业的发展。其他文化产业,如内蒙古报业、电视业都有一定的发展,但 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品牌,特别是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比较少;另外一个是缺乏产业链式的经营,文化产业的门类要打 通,要跨行业经营,但是总的来讲,我认为内蒙古各自独立的特色比较明显,特别是最核心的一些领域,像电视产业,制作、 生产的能力比较弱,从电视台的节目和我们举办的一些活动可以看出这种特色。但是我们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是比较大的,关 键是我们的经济已有相当的发展,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人们的文化需求会增加。不过我建议内蒙古的人们在思考 文化产业时应该更关注国内市场,因为本地区的人口数量比重不是特别大,所以应该面向国内市场作品牌,像我们的其他产业 一样,做强、做大,多搞合作,进行区域推广。总的印象就是这样,有潜力但需要做很好的规划,特别是需要其他行业的企业 家来进入,来推动。 文化产业发展要转变观念,面向国内市场 记者: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打造内地人喜欢的文化产品? 陈少峰:发展文化产业其实也不见得全部是内地人喜欢的文化,内蒙古的特色文化只能占文化产业的十分之一左右, 任何一个地方的区域文化都只能占很小的一部分。所以我认为文化产业就是做那些能够产业化的类别,像报业、出版业、电视 业、网络业、手机内容产业、工艺品产业、综合性的娱乐等等。我建议内蒙古要建一些文化产业园区,要面向国内市场,不仅 仅是把内地的人吸引到这儿来,而是要做出去,要转变观念,要创造文化,去策划项目,去制作新的内容,要继往开来。我建 议内蒙古在思考文化产业时不要局限于内蒙古的古代文化和蒙古族文化,因为这些在现在只是一个概念。我们应该有一个品牌 式的舞台节目,一个歌剧或音乐剧之类的,我们的民谣、跟汉人融合的故事等很多好的东西可以融合在一起塑造一个新的文化 形态。 内蒙古发展文化产业有四大优势 记者:您认为内蒙古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有哪些? 陈少峰:优势有四个方面:一个我认为最主要的方面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水平和企业家的素质比较高。做文化产业不 一定就要文艺人来做,其他任何人都可以做,它只是素材不同嘛,可以请国内其他地方的人来做内容策划,不要只限在本地? 它是跨地域的,现在的经营行为甚至是全世界的,要转变观念。政府可以给一定的优惠政策支持,我们需要产业结构的适度平 衡,不能只发展资源型产业。从经济角度来说,政府来引导企业向文化产业做一定的转变有助于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经济基 础好,我觉得是很重要的因素。第二个,我们的文化产业有一定的基础,哪个方面都应该做得不错,只是说没有做得非常好, 因为要做得非常好必须有一种全国视野,我们在全国的布局、营销、人力资源的整合都比较少,主要还是地区的、局部的,所 以我觉得在现在的产业基础上可以继续做得更好。第三个,内蒙古有一定的旅游资源。我一直认为,咱们内蒙古对草原文化开 发得不够,可以搞一些活动和旅游资源结合起来。第四个,政府开始重视。我们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的新年论坛邀请了自治区 的两位领导,我们相互有一些交流,签订了一个框架性协议准备合作,我们北大文化产业研究院希望今后参与到内蒙古发展文 化产业的进程中来。 特色文化一方面要保存区域特色,另一方面要超越区域局限 记者:“鄂尔多斯婚礼”已经走出内蒙古了,在国外也影响很大,对这个现象您是如何看的? 陈少锋:我觉得特色文化有一定的生命力,包括鄂尔多斯婚礼,它反映了我们自己文化领域的水平不低,但是象征意 义大于产业价值,它整体的收入没有多少钱。我们一定要走出去,做一些全国范围的产业项目,不受消费群体的限制,要走出 去,要面向国内市场思考我们怎样做文化产业,观念要转变。我们过去可能很想吸引人们到我们这儿来,参与我们的文化,体 验我们的文化。现在我们要把内蒙古的文化做成一种产品,主动走出去,让人们在别的地方可以享受内蒙古的文化,或者是享 受我们共同创造的文化,不一定局限于内蒙古的文化,是不是?我是想,特色文化一方面要保存区域特色,另一方面要超越区 域局限,这个是很重要的,我们要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但文化产业要超越文化的多样性。 打造“大盛魁影视文化城”是一种很好的做法 记者:我们内蒙古要借助《大盛魁商号》的拍摄打造一个影视文化城,它就是一个文化产业园区。对这种做法您有什 么评价? 陈少峰:我讲的文化产业园区就是让电视台、节目创作公司、经纪人入驻,要集成,建成的产业园区一定要生产率比 较高,效益产出比较大。不是说仅仅有集聚,仅有集聚但没有效益是不行的,所以全国很多影视城都搞不下去了,没有收入的 。 记者:这个影视城和其他的不同,拍完电视剧后要继续经营。就是和《乔家大院》一样,通过对《大盛魁商号》的拍 摄拉动旅游经济。 陈少峰:那要看内容的创意,要把这个剧打造的很好的话,那拉动作用是很大的。这种做法符合我刚才讲的产业链的 方式,只是规模小一点,但是小一点也没关系,如果打造成功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做法。 二人台要想走出内蒙古需注意三个要素 记者:内蒙古的地方剧种二人台您了解不?跟东北的二人转有相近的地方,曲调不一样,但要比二人转灵活,二人转 已经走出东北了,我们内蒙古的二人台如何走出去? 陈少峰:地方戏的特点就是有地方性,这个东西你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打造。地方文化还是要重在保存,要想发 展的话还要借助现代文化产业的这种工业化生产方式。二人台走出内蒙古有三个需注意的要素,一个是与时俱进,要结合现代 的题材,那样年轻人更喜欢一些。第二个要有明星来推广。第三是要有娱乐性。 民族音乐的本土风格要提炼,不能原汁原味 记者:蒙古族歌曲在世界上挺有影响力的,您怎样看? 陈少峰:我觉得音乐要创新,民歌流行是文化传播,不是一种产业,要做产业就要像《吉祥三宝》一样,要改造、加 工、创作,要用原来的元素结合流行元素,要有流行的包装。 记者:也就是说民族音乐尽管有名气但只是文化现象,并没有形成文化产业? 陈少峰:对,要是真正形成产业的话就要有一个制作音乐的公司,经常制作出好的音乐来,而且能流行开来,然后形 成一个产业。音乐的本土风格要提炼,不能原汁原味。所谓原生态的东西流传不出去的,都是比较单一的,而文化需要丰富多 彩。原生态可能是一种文化感觉,但是它绝对做不成文化产业。 把呼和浩特定位为“品牌之都” 记者:您给湖南省长沙市定位是“快乐之都”,你给呼和浩特怎样的定位? 陈少峰:我希望今后把呼和浩特定位为一个“品牌之都”,通过打造一个个品牌,在全国具有征服力和影响力,“品 牌之都”就是一个城市可以集合很多在国内很有名的品牌,这个很重要的,我觉得呼和浩特具备这个条件。 年度经济人物这个活动很有意义,我希望它的影响力更大 记者:您对我们《北方经济报》举办年度经济人物评选如何评价? 陈少峰:我觉得区域性比较强,营销、广告、推广做得不够。一个地区的经济形象传播的工作应该在举办前就向全国 推广,不仅仅局限在区域,提前三个月作前期推广,到活动举办时达到一个高峰,然后请网络作现场直播,把它做的更有档次 、更有品位。当然这个活动很有意义,我只是希望它的影响力更大,因为内蒙古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呀,那我们的经济人物应该 有一定影响力嘛,是不是?我们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应该有一定影响力,我觉得这样更好。 记者:内蒙古前几届推出的经济人物后来在全国都很有影响,包括赵永亮、潘刚等等。 陈少峰:对呀!是呀!但是人们对活动的品牌、内涵、人物都缺乏足够的了解。我是研究企业管理的,经济信息是比 较灵通的,我觉得了解得多的还是一些企业,有影响力的活动还是比较少的。我们今后可以想办法把一些活动做成品牌,就可 以把城市、区域的形象对外广泛宣传,以此扩大影响,让内蒙古的文化产业在全国生根开花。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