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液化气罐安全问题令人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15:24 北方经济报

  □文/本报记者 王亚楠 实习记者 李仙

  2006年8月29日1时39分,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大桥路36号街坊136号房屋液化气罐突然爆炸,造 成2人当场死亡。近年来,类似事故不断发生:2005年12月26日下午18时17分,呼和浩特市和林县盛乐街立苑市 场门口,一个液化气罐突然爆炸,所幸没有人员伤亡;2006年6月3日下午5点左右,呼和浩特市光明大街糖厂小学旁边 ,液化气罐突然爆炸,造成2人严重烧伤……

  由此,人们很自然会联想到,这要是在餐桌下发生爆炸后果会怎样?液化气罐为何变成“炸弹”了?

  受利益驱动使不合格液化气罐横行地下

  据调查,近年来由于呼市旧城及城中村改造力度加大,许多过去使用瓶装气的家庭换上了管道气,旧液化气罐就成了 废品。据玉泉区兴隆巷的刘女士讲,在他们以前居住的居民区一次处理的液化气罐就有七八十个,而类似情况在呼市数不胜数 。另外,高档餐馆为了改善就餐环境也逐步用电磁炉取代液化气灶。一位火锅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在呼市餐饮圈内超 过10桌规模的饭馆基本都换成电磁炉了,而替换下来的液化气罐就被居民或餐馆经营者顺手卖给了废品回收小贩。

  按照国家规定,压力容器需要定期检验。内蒙古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邢主任告诉记者,容量15公斤的气瓶应每4年 检验一次,每次收费32元。而小贩们根本不懂或不愿理会这些规定,直接把收回来的液化气罐送到了废品回收站。

  记者以准备从事收购“废罐”生意为名,暗访了赛罕区托电住宅小区北侧的两家废品回收站。据一家名为呼市再生资 源总公司的经理张全有讲,只要液化气罐的“嘴子”和“耳子”没损坏,什么年代的产品都能按完好罐收购,15公斤装的4 0元一个,5公斤装的20元一个。当记者询问其回收规模时,他十分轻松地说:“这个说不准,有时一天就能收100多个 ,有时一天也就回收1到2个。不过,平均下来每月总能回收20多个。”记者问:“你们收回来的液化气罐怎么处理呢?” “有小饭馆直接上门零星买的;也有人专门批量收购,然后转手卖给小饭馆或工地的;还有一些被换气站买去做了周转气罐的 。”记者问:“那这些气罐不经过检验能装气吗?”“这我们就不清楚了,那是换气站的事情。”张全有回答说。

  随后,记者又对呼市炼油厂附近的大正液化气充气站进行了调查。该充气站赵经理告诉记者:“液化气罐必须按规定 检过才能充气,但实际上只要不被查住,送来的罐我们都给充气了。如果正好碰上检查,就让灌气者交一些‘罚款’了事。” 记者问:“那你们每天能充多少罐,这些罐都没经过检测吗?”“平均每天2.5吨左右的液化气,按每罐15公斤计算大约 有170多个吧!保守估计,应该有85%的液化气罐都没经过检测。”记者又问:“那这些气罐都送到什么地方了?”“有 70%以上在小饭馆,其余就是居民的。”赵经理十分肯定地说。

  存有侥幸心理老百姓守着“炸弹”就餐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未经检测的气罐充斥家庭和饭馆,老百姓就形同于守着“炸弹”就餐。针对这一问题,记者随机 采访了几位市民。玉泉区恒昌小区的赵女士说:“我们家的两个气罐用了十几年,一次也没有检测过,也没有人要求我们检测 ,不过,现在倒也没什么事。”据家住中专路的闫先生讲,他家的液化气罐已经用18年了,只检过2次,他认为只要规范操 作不会出什么问题。

  内蒙古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一般瓶装气都不太纯,每次使用完都会留下很多残液,每 次换气这些残液也都算重量,市民为此要花多少冤枉钱,又何必计较每4年才花的32元年检费呢?还有,市民们以为年检只 是贴个标签,实际上我们有严格的检验操作程序,专门检测钢瓶的缺陷。

  一些人漠视安全行业规范成一纸空文

  早在2000年6月1日,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就已批准实施了《液化石油气钢瓶定期检验与评定》,其中规定:无 任何制造标志的钢瓶;有纵向焊缝或螺旋焊缝的钢瓶、耳片、护罩脱落或其焊缝断裂以及主焊缝出现裂纹的钢瓶;因底座脱落 、变形、腐蚀、破裂、磨损以及其他缺陷影响直立的钢瓶等9种有缺陷钢瓶禁止使用。

  内蒙古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邢主任讲,呼市现在有大约10万个液化气罐在使用,而2006年全年年检的仅仅12 000多个,也就占10%多一点。因为市民们不重视安全,又斤斤计较平均每年8元的检验费,就造成现在这种局面。我们 希望市民能重视液化气钢瓶年检,消除安全隐患。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