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主要媒体座谈方永刚报道体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22:54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19日电“方永刚的岗位是三尺讲台,记者的岗位是新闻平台,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是同行,都有传播真理的责任。”

  “写典型,在某种意义上是在写记者自己,稿子里一定会渗透记者的人生感悟和生活积累。”

  4月18日下午,中国记协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华新闻传媒网联合举办“在报道中感受责任与使命——首都主要媒体座谈方永刚系列报道体会”,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解放军报和北京日报的7位记者、编辑谈了自己参与方永刚先进事迹采访报道的体会。

  春节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到

医院看望了身患重病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方永刚,称赞他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坚定信仰党的理论,积极传播党的理论、模范执行党的理论。从4月3日起,优秀理论工作者方永刚的先进事迹被新闻媒体广泛传播,作为一个与以往宣传的先进典型有着很多不同的典型人物,“方永刚现象”也给参与报道的记者很多启示。

  新华社记者白瑞雪说:“在采访前,我有一点百思不得其解,究竟他有多大魅力,用什么方式,能够把看似高深的理论让基层群众听懂了,并受到热烈欢迎?采访后,我的很多疑问都得到了解答。写方永刚实际写的就是当代理论工作者的人生与精神,在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的时候,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宣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巨大的社会价值。”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吕锡成说:“方永刚不仅让其他受众信服,更让参加报道的每一位记者信服。采访他的过程也是让我们重新认识党的创新理论的过程。‘方永刚现象’的价值是告诉我们:党的创新理论和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息息相关。”

  解放军报社对方永刚的报道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受到上至军委总部领导、中宣部主管部门领导,下至基层官兵和广大读者的称赞。方永刚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也很年轻,他的场地只是讲台,而理论工作本身又很抽象。这样一个重大典型该怎么写才生动?军报领导和采编人员反复思考,他们感到:和平年代,英雄大多出自草根,文章一定要往实里做,切忌空谈。

  

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在采访中了解到方永刚能够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讲理论,在节目现场,他们以和谐、牺牲、信仰为题,展示了方永刚和理论工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演讲才华,并把节目命名为《一堂特别的政治课》。节目播出时,现场和收视效果都令人十分满意。

  在座谈中,记者编辑们谈得最多的是,采访越深入,感动就越深。我们新闻工作者也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使命和责任同样是记者勤奋工作的不竭动力。只有把新闻当作事业,而绝不是用来谋生的饭碗,才能够成为记者人生的快乐。

  参加座谈的不少记者、编辑提到,方永刚能够把高深的理论用平实的语言还原到人民群众中去,就是因为他长期坚持深入基层,坚持调查研究,才做到了有的放矢。而新闻报道要把党的意志与人民群众的心声结合起来,同样必须坚持“三贴近”,用老百姓身边的事和话写报道,到新闻源头去发现线索。这应该永远是记者最基本的工作方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