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风筝文化也很有特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0日02:22 海峡都市报

  N本报记者 侯希辰

  本报讯 “福州的风筝文化也很有特色,应该好好挖掘,说不定能成为福州的一张‘名片’。”连日来,本报创刊10周年特别策划———“筝春风 共祈愿 祝福海峡两岸”暨海峡两岸风筝节征集热线(0591-22287952)接到不少老福州打来的电话,讲述他们对福州风筝的记忆。

  “几十年前,福州放纸鸢的人很多,因为那时的娱乐活动不多。”一名70岁的郑老伯回忆儿时的经历说,那时放风筝的地点主要在于山、乌山、大庙山等,特别是重阳节,相当多的市民都带上风筝到乌山放飞。

  郑老伯说,那时福州的风筝一般只有“吕”字形和燕子形两种,都是大家自己用绵纸和竹片做的,线也就是普通的棉线,有时候还要在风筝上写“直上青云”四个字。虽然风筝简陋,但自己做起来却觉得乐趣无穷。

  昨日,一名林姓依伯告诉记者,福州民间传说放纸鹞的习俗来自汉代桓景与费长房的故事。有一年临近九月初九时,桓景去找费长房求除邪去瘟的药,但他却在途中迷了路。这时飞来一只鸽子引路,桓景才找到费长房。后人为纪念此事,将纸糊的鸽子带到山上放飞,流传久了就有了放纸鹞的习俗。

  记者还从福州几名民俗专家那里听到一个福州特有的风筝风俗,那就是每年重阳在乌山放九重环大风筝以判断当年运气好坏。专家说,九重环大风筝就是用九个纸环由大到小,用绳索相隔悬挂而成,大环直径超过3米,小环也有1米多,大小、模样和现在潍坊蜈蚣大风筝很接近。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