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文化学者郭雨桥讲述勒勒车制作技艺(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0日15:37 内蒙古晨报
蒙古文化学者郭雨桥讲述勒勒车制作技艺(图)
勒勒车 资料图片)

  勒勒车是一种牛车,是适应草原自然环境和蒙古族生活习惯的一种交通运输工具。“勒勒”是赶车的牧民吆喝牲口的声音。

  2006年6月2日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传统手工技艺一项中就有勒勒车制作技艺。

  那么,勒勒车究竟是怎样制作的?昨日,记者专门了采访内蒙古著名蒙古文化学者郭雨桥,他向记者讲述了非常人所知的勒勒车的制作技艺。

  ★平时是库房

  勒勒车是和蒙古包、游牧生活同在的一种交通运输工具,也是“家车”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蒙古族来说,勒勒车就是家车(有车就有家,有家就有车),蒙古人逐水草而居,频繁搬迁,家车一走家便连根拔了。游牧人坛坛罐罐不多,有些东西平时装在衣箱里,衣箱放在车上,从来都不卸下来,这就是平时的库房。

  ★成吉思汗母亲曾乘坐勒勒车

  勒勒车的起源可上溯到《汉书》所记载的“辕辐”。从秦汉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两千余年中,勒勒车一直是草原牧人最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有“草原之舟”之称在蒙古族的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据有些学者考证:擀毡子、蒙古包、勒勒车差不多同时产生。《蒙古秘史》里也提到勒勒车,成吉思汗的母亲就坐这种勒勒车。

  ★战时是战车

  勒勒车车身小,双轮大,完全用桦木、松木、柳木、榆木制成,便于制造和修理,而且易于在草原上行走,除了搬运毡房、物资、生活用水外,战时还常用作驮运军队辎重的战车。

  吆喝牲口而得名

  “勒勒”是牧人赶车吆喝牲口的声音,“勒勒车”因此而得名。勒勒车又叫大轱辘车。因常以牛拉动,故也叫蒙古式牛车。这种车轮体高大,车身轻便,对于草地、雪地、沼泽地等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即使损坏也容易修理。正是由于勒勒车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修理的便捷性,所以才能一直沿用下来。从古代到近代,勒勒车一直是蒙古族牧人重要的交通工具。庞大的勒勒车队是由十几辆甚至几十辆车组成的,驾车的往往只是妇女或儿童。为了不使车队走散,每头牛的犄角都用绳子相连;最后一辆车拴有大铃铛,叮当叮当地响,以便使前面的人能够听到。

  ★一车多用

  勒勒车是一个通称,实际使用时,根据勒勒车不同用途还有许多具体名称,比如:装衣服和装食物的车共同称为箱子车,装佛像、佛灯、佛龛、香烛、经卷及贵重物品的车称为佛爷车,专门拉水的车称为水车(车上的大扁圆桶能盛十几担水),柴薪车专门放牛粪和引火柴。

  蒙古人在搬迁时,遇上水草丰美的地方,顺便也捡些柴火,遇不上或者刮风下雨就用车上的柴火。柴薪车上周围四快板子是活的,朝上往下捆成没盖的箱子。带车棚的勒勒车称为篷车,它可单独使用。篷车装饰的豪华一些,过去贵族用的勒勒车称为轿车。

  迁徙途中,人们可在篷车里面睡觉。

  勒勒车队的最后三辆车是专门用来拉蒙古包的。有的人家东西很多,就有闲物车。另外,还有空车,上面啥也不放,以备不时之需。

  ★制作技艺独特

  制作勒勒车的材料主要是干透的桦木和其它树种,这些树多生长在牧区的山岳地带。勒勒车的构造分为车上脚和车下脚两部分。勒勒车一部分是车轮,一部分是车辕。车辕5米长左右。车觳中间横穿一个孔,用来插车轴。9辋18幅的车觳中间一般要打18个卯,用以插18根车辐条的榫头部分(8辋16幅的车觳要打16个卯,用以插16根车辐条的榫头部分)。

  为了结实,车辋外一般扣一个铁瓦,车觳的轴孔里也放个铁箍,车轴上则套一个铁圈。穿上车轴后,车轴外面还插一根别棍称为车辖。

  车辕从前向后横打8个卯,用以穿插8根横秤;竖打4个卯,用以栽4根立柱,以便固定车厢。这样,人坐上去之后碰不到车轮。

  在两辕顶端系以皮绳,套于牛脖子上搭的牛鞅子(轭)上。这样,勒勒车就可以在交通不发达的沼泽、草地、荒滩上自如地前进。各地的勒勒车体态构造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适合本地特性的改造。如巴林的勒勒车,辕条短、轱辘大,不易倾倒,驾驭起来精干得手,很适应本地的山岭沟壑地形。

  ★一棵大树能做好几辆车

  牧民自己制作不了勒勒车,他们的勒勒车一般都是请木匠专门制作的。木匠上山砍树选择木料时一般都会综合利用。看上一棵树,比如枝子粗大部分做车觳(车轱辘头),比较直的枝子做车辐条,比较弯曲的枝干做车辋,七扭八弯的枝干做牛鞅子。有时一棵大树能做好几辆勒勒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