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余条生命这样被救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0日15:48 温州都市报

  我被当时的场景吓呆了,吃了饭菜的人先后倒下,几百人都蹲在地上呕吐,接着就昏迷不醒了

  1986年8月30日下午2时,这是一个令赖宅村村民赖老伯终生难忘的日子。

  “那一天正好是我姐夫赵某的父亲出殡的日子,前来吊丧的亲戚好友共有200多人。按风俗,有上山的人要被挽留至家中吃饭。大家正在觥筹交错中,谁知刚吃了红烧肉、海参两道菜,就先后有40余名村民出现了脸色发青、呕吐不止等症状。紧接着,客人中出现这种症状的人越来越多,一个个,一批批的人先后到下……”赖老伯断断续续地回忆道。

  “中毒后的感觉就是头晕,眼前突然一片雪白,什么也看不见!”

  赖老伯称,他是第一个出现中毒症状的人。当时他喝了些海参汤,不久就感觉身体不舒服,只觉得眼前一片白。因为正值8月份,天气酷热,旁边的人都说他中暑了,他自己也以为中暑了,便回家找解暑药吃,可吃下去不久,他就吐了,吐出一堆黑乎乎的东西。这时他才知道自己可能不是中暑而是中毒。

  “我急忙叫我老婆跑过去,通知他们不要吃了,不过这时已经晚了。”赖老伯心有余悸地回忆:“我被当时的场景吓呆了,吃了饭菜的人先后倒下,几百人都蹲在地上呕吐,接着就昏迷不醒了。”

  到镇卫生院一公里多长的路上,自行车、摩托车、机动三轮车和板车组成了一支抢救车队

  情况万分危急!生命在召唤!“送医院,赶快送!”不知道谁喊道。

  赖宅村的村民都放下了手头的事,加入到抢救行列。曾参与抢救的村民张志宝回忆,当时的赖宅村常住人口大概五百多人,除去老人、小孩,还有一部分人恰巧不在村里,能参与救人的村民就50多人。“由于当时的医院没有救护车,村里也没有人开车,我们只好用自行车和摩托车运送。症状较轻的用自行车送,症状较重的就用摩托车和板车来运送,一辆摩托车可以坐三个人,前面的人开车,后面的人就抱住中毒者不让他倒下……”

  从村里到镇卫生院一公里多长的路上,顷刻间,几十辆自行车、摩托车、机动三轮车和板车组成了一支抢救车队。

  “我是乐清北白象赖宅村的村民,我这里发生了食物中毒!”短短十几分钟后,告急电话从北白象镇卫生院挂到了县人民医院和相关部门,“我是镇卫生院,北白象赖宅村发生群体中毒事件,目前已发现有一百余名中毒者,病人还在增加,需要向你医院分流,请迅速组织人员抢救!”

  有关部门马上将情况报告了县政府,已经接到险情报告的王擎峰县长,火速召集有关部门成立了一个抢救领导小组,从全县召集医务人员投入紧张的抢救工作中……

  用来解亚硝酸钠毒素的特效药,只有亚甲兰和硫代硫酸纳,可是,卫生院里却一支也没有

  随着重病人员源源不断地送来,镇卫生院八张病床已远远不够。更多的中毒人员还在不断送过来。镇卫生院只得将重病人员往县人民医院转移,进行重新调配,县人民医院同时制定了紧急抢救方案,所有医护人员全部上岗,24小时抢救。

  上百人同时出现脸色发青、呕吐不止等症状,到底是什么药物中毒?匆忙赶到医院的赵某告诉医师,可能是亚硝酸纳中毒。他证实,他家人不小心把一包亚硝酸纳当作白糖,交给了厨师,而厨师也没有细看就当做佐料用到饭菜里。

  亚硝酸钠是毒品,进入人体后,会凝固血液中的红血球,使人的肌体得不到氧气而造成致命危险,摄入量一旦超过0.5克,或者拖延几小时,中毒者就会有生命危险。用来解亚硝酸钠毒素的特效药,只有亚甲兰和硫代硫酸纳,可是,卫生院里却一支也没有。

  一队又一队抢救人员,一批又一批急救药品,从乐成、大荆、虹桥和温州市区汇集到了各抢救点

  告急,告急,告急电话不断从镇卫生院传到县人民医院等处。时值下午3时40分,病人中毒已经有一个多小时。

  县人民医院院长蔡忠清在电话里同意镇卫生院临时采取稳定病情的措施,并马上组织医务人员前去支援抢救。并向温州请求支援急救药品。

  四十多分钟,一支由县医院和县食品卫生监督所组成的抢救小组,率先赶到了北白象镇卫生院,并带去了九十支亚甲兰和一百八十支硫代硫酸纳。随后,一队又一队抢救人员,一批又一批急救药品,从乐成、大荆、虹桥和温州市区汇集到了各抢救点。

  温州市防疫站派出三位医生,到市区各医院搜集了一百支亚甲兰针剂送去。他们在永嘉清水埠码头没有与乐清县里派来的车子接上头,时间已迟。去柳市方向的其他车子也没有了,他们只好咬紧牙关,徒步赶去。来到楠溪江大桥交通监理站时,他们把急情告诉了监理人员。在值班人员的帮助下,晚上十点钟,终于拦到一辆过路货车把他们和药品带到了柳市。

  各有关部门也密切关注着152条生命的抢救工作。乐清、柳市、北白象三处邮电部门联成一体,凡抢救电话一律开“绿灯”。电业部门也作出了及时调度,保证往日夜间经常拉闸限电的柳市、北白象镇的紧急用电。

  为了150多位村民的生命安全,所有的医院全部开通了绿色通道。县人民医院内,灯火通亮。100多名医务人员投入了抢救工作。医院的老护士陈莲英、张月英等不顾年纪大,自告奋勇承担又脏又累的洗胃工作。大院里,临时搭起几十张床。抢救工作一直延续到第二天清晨。

  经过及时抢救,所有中毒的村民全部脱离了生命危险。 本报记者 王宏 郑荣

  本版博客http://wzdsbztb.blog.66wz.com供读者交流,欢迎拍砖。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