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好说“踏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1日02:34 舜网-济南时报

  四月春光明媚,正是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是个古词,按照现代语言解读,就是到郊外春游。

  古代踏青,也叫探春、寻春等。因为诗人孟郊踏青诗《长安》中有“日日出西园,只望花柳色”句,故踏青又被称做“花柳游”。

  从史籍记载看,我国的踏青习俗早在魏晋就已经形成。《晋书》记载,每年春天晋人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感受春意。唐时民间踏青开始流行,杜甫“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诗句,就是当时踏青状况的真实写照。宋元时期踏青风俗愈加盛行,以至于“二月都城春动野”,民众争相踏青的情形犹如过节一般。到了清代,则是“闾巷妇女或盛服靓妆,出郭而队行”,其踏青盛况,不言而喻。

  不过,古人踏青并非单纯为了到野外嬉戏玩乐,而是认为这样能消灾驱邪,健身壮体。据记载,古人在农历三月初三,也就是清明前后,要到郊外水边举行一种叫做“祓禊”的仪式,祈求神灵除灾赐福。彼时,人们聚在水边沐浴,并用各种草药擦洗全身,以为这样就能除垢祛病。后来,随着时代的演进,民间“祓禊”活动渐失,但人们春天到郊野踏青的习俗则延续了下来。

  古人踏青虽在春天,但具体时日却有出入。唐朝李淖、明朝冯应京、元朝费著等人曾分别在文中指明踏青时节为三月初三、正月初八、二月初二。其实,作为一种野外活动,整个木绿花开的春天都是可以踏青的,古人显然并不会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日子。

  古人踏青,结队出游,在观赏山川风光、感受春天气息的同时,还要在野外举行一些其他的活动: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凡此种种,快乐非凡。

  古人踏青时的情景,从古诗文中可以一观。唐人杜甫《清明》诗:“著处繁花务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把南北各地人们踏青的景况描绘得栩栩如生。宋人张先《清明诗》:“龙舟舴艋吴山竟,笋柱秋千游女并。芳草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纤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描述了清明时节人们兴致勃勃到郊外寻芳踏青时,在涓涓溪水旁,万花丛中缓步游玩,乐趣盎然的情景。宋人王令的《春游》:“春城儿女纵春游,醉倚楼台笑上楼。满眼落花多少意,若何无个解春愁。”诗文在盛与衰、热闹与孤独、欢乐与悲愁的对比中,把由踏青而产生的独特感受意味深长地写了出来。宋人陆游的《山城踏青》诗写得也好:“天晴山雪明城廓,水涨江流近驿亭。客鬓不如堤上柳,数枝春动又青春。”短短四句,诗人踏青所见跃然纸上,令人心旷神怡。宋人范成大的《春日田园》诗,则更详细地描绘了当时春游踏青之所见:“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在古人的写踏青诗中,最该提及的是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春词》:“春风,春暖,春日,春长,春山苍苍,春水漾漾。春荫荫,春浓浓,满园春花开放。门庭春柳碧翠,阶前春草芬芳……”全文共嵌入了五十多个“春”字,可谓描尽了踏青时的美好春色。

  另外,辛亥女杰秋瑾1895年作的《踏青记事》诗,所写踏青情景也让人向往:“西郊也为踏青来,携手花间笑语才。昨日卿经贾傅宅,今朝侬上定王台。”

  古人踏青,还流传下一个“人面桃花”的动人故事。据孟綮《本事诗》载,唐代诗人崔护在长安城南踏青郊游,途中见花木环绕一户人家,便上前讨水喝。一美貌女子闻声开门,让座递水。女子伫立桃树边,与桃花相映成趣。两人一见倾心,互生爱慕之情,分手时恋恋不舍。次年春天,崔护因思念女子而再去拜访,却是桃花依旧,独不见了那女子。崔护只好题诗于门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毕怏怏离去。女子归家见诗,惆怅若失,竟至病倒,数日不食而亡。崔护闻之赶到,其父以为女儿已死,见崔责之。崔求抚尸一哭。女子闻音复活,二人遂结为夫妻。

  □可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