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号出水瓷器主要产自福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1日06:08 大洋网-广州日报
南海一号出水瓷器主要产自福建
⑤“南海一号”里有批量的铁锅。

  碗底人名身份成谜

  在这次凝结物清理中,唯一的三个文字是在一个碎碗的碗底出现的“李长保”这个名字。而据专家分析,按照宋代习惯,三字排列顺序应念“李长保”比较合适。

  据景李虎介绍,自“南海一号”打捞以来,出现的文字都是在瓷器的底部,分别为“李大用”、“六哥”、“林花”和“李长保”,这些应该为人名。而这些人究竟是谁呢?船主?窑主?瓷器订户还是其他?目前谁也说不准。

  目前,在出水的

瓷器当中,尚没有非常明确的鉴定表明有瓷器出自广东,这是否说明该船未在当时的广州停靠呢?甚至广州不在海上丝绸之路之列呢?

  有专业人员认为,不能由此作出此推断。当时的广州就像一个物资集散地,来自全国各地的货物在此集中,船舶来此采购就像参加现在著名的“广交会”一样,采购的并不一定就要是广东的产品。有人大胆地推测,“南海一号”来到广州参加宋代“广交会”,进行一场全国商品的采购盛宴。

  景李虎说,“南海一号”打捞出水之后,可以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重要的基地。而且,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经过很多国家,跨国遗产申报不占国内申报遗产的指标,有利于海上丝绸之路尽快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揭开金器瓷器漆器神秘面纱

  “此次清凝作业发现了各类文物,品种非常丰富。”昨日上午,在进行凝结物清理的“南天柱”作业船上,省文物考古所魏峻博士向媒体通报,从4月11日“清凝”作业开始至19日,出水较为完整的各类文物共有65套300件,其中,仅金属类文物就有20套235件,各类瓷器40套50件,石器、木器等共5套15件。其中,首次发现的文物有一大一小两面铜镜、鎏金龙纹金手镯和完整的漆器木盒,另有一条长近3米、宽约30厘米、厚约25厘米的菱形石锚也是首次出水,这在国内发现的宋朝海船中都较为少见。

  其中,发现的漆器不仅有花纹清晰、颜色暗红的漆器碎片,更发现了嵌在凝结物当中的完整木盒。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漆器木盒虽然经历近千年凝结物压埋和海水侵蚀,但体态较为完整,底部漆制花纹隐约可见。魏峻介绍,漆器上的花纹图案为云气纹,属于中国特色。为了不让艳阳对漆器造成损害,考古人员为漆器所在凝结物上盖上了湿淋淋的毯子。

  菱形石锚是估计10个壮汉才能抬起的完整石头,省文化厅副厅长景李虎表示,此类石锚在明清时代才开始多起来,它的发现有利于研究南海一号的结构。而另外有说法则认为,这块石条是当时船上的压舱石。

  瓷器多产自福建

  据介绍,此前“南海一号”出水的瓷器主要以福建德化和晋江磁灶出产为主。而此次出水的瓷器主要以福建德化窑的白瓷和磁灶窑的绿釉为主,同时,还有不少颜色各异的陶制罈罐出水。除陶品外,在发现较完整的瓷器中,往往开口不是较大就是较小,景李虎分析,这是因为宋代向东南亚、西亚等地外销瓷的风格大体如此。

  而此次发现的铁锅的堆积方式也不同以往。据了解,此前“南海一号”出水的一只铁锅,当时推测是用来给船员做饭,但依此次铁锅是叠起来的方式看,铁锅成为了“南海一号”准备出口到海外的商品。

  除此之外,此次还发现的金属制造的商品有铜环、铜珠等。对两者的用途,考古人员表示目前铜珠的用途还不好推测。当时船主从中国运输瓷器销往海外的同时,还综合采购了很多石制、木质、金属制的商品,铜环可能是销往海外的小首饰、小工艺品。

  凝结物上碎瓷片已无法复原

  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清理出来的凝结物有20吨重,其中包括了大量的瓷器碎片。景李虎告诉记者,按照原本船沉没的形态,瓷器应该较为完整地保存在凝结物当中。在船沉没后的首次凝结过程中,凝结物中的文物保存应该较为完整。但是,在1987年英国海洋探测公司放下钢爪抓取时,大量的瓷器就在当时碎裂,使很多瓷器破碎并形成了二次凝结。

  省文化厅有关人士透露,这些碎瓷片复原可能性不大。对凝结物中存在的较为完整的文物,省文化厅表示目前正在与北京一所高校进行科研合作,准备将凝结物分解,取出其中的文物并进行保护。此次出水的凝结物中,就有完整的漆盒和一面直径约13厘米的铜镜。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29,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