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明:执著创新的“阳光院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1日06:58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 人们习惯称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春辉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耀明为“阳光院士”。因为张耀明始终给人以阳光的印象,心态阳光,性格阳光,梦想阳光。张耀明执著于创新、痴迷于创新,就是为了一步步实现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梦想——让阳光为人类造福。

  创新成为习惯,78项专利撑起“当代发明家”

  与张耀明一起工作的人,都养成了一个习惯——随时准备半夜被他电话吵醒,然后听他说他的新构思;随时准备清早起床,与他一起探讨新办法。这种对新想法、新办法近于痴狂的着迷,使张耀明成了远近闻名的“工作狂”。

  “与工作狂一起工作,自己也变成了工作狂。”与张耀明一起工作10多年的春辉公司副总经理徐明泉对张耀明充满敬佩。

  1965年,张耀明从同济大学应用物理专业毕业,来到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从事特种纤维材料研究。30多年来,张耀明研究的领域先后涉及通信光纤、非通信光纤和太阳能领域,对创新的着迷,使他在每一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叹服的成就。

  1975年,“文革”还没结束,看到通信光纤未来广阔市场的张耀明,着手通信光纤的研究开发,成功研制出我国最早的通信光纤。由于种种原因,张耀明把研究触角转向非通信光纤领域,以自己不懈的创新,推动了我国非通信光纤领域的发展,成为我国非通信光纤领域的开拓者和技术奠基人,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也成为我国最大的非通信光纤生产基地。

  在这个领域,张耀明首创了20孔双坩埚玻璃光纤拉丝工艺技术,突破了传统工艺只能生产8小时的限制,实现24小时不间断拉丝,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至今仍保持着世界领先水平;成功地拓展了塑料光纤的应用领域,把塑料光纤成功用于工艺品,开拓了一个年产达10多亿元的全新产业,最鼎盛的2000年,仅出口额就达5亿美元;研制的传象束产品,已经成功装备军工,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他先后主持和承担了近20项国家、部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奖项多达6项。他主抓的国防四大重点工程的防热材料,用立体织物和天线罩用玻璃纤维仿形织物的配套研制工作,为我国玻纤事业和国防军工作出重要贡献。

  1998年11月28日,这个普通的日子让徐明泉一生难忘。那天早晨,张耀明兴奋地和他谈起报纸上的一篇报道,“感不感兴趣,我们一起试一试?”这则报道说,国外正研究一种新技术,通过光纤把太阳光引到室内,使朝北的房间同样能阳光灿烂。这条消息,让已经55岁的张耀明,义无反顾地把创新的视野投向一个全新领域——太阳能光热利用。

  10年过去了,在这个领域,张耀明成功地研制出国内第一座塔式太阳能发电设备,成功并网发电。围绕太阳能利用,张耀明先后申请国家专利近30项,申请美国专利4项,已获1项美国专利授权。

  创新不辍的张耀明,凭着78项专利,于2005年获得了中国首届“发明创业奖”和“当代发明家”称号。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他知难而上

  在江宁区将军大道东侧,矗立着一座铁塔。塔下,32面大镜子犹如葵花逐日,分分秒秒,把阳光传送给塔顶的集热器,加热工质,驱动燃气轮机发电——这是张耀明主持研制的国内首座70KW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工程,已经成功并网发电,揭开了我国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研究全新一页。

  痴迷太阳能,是因为张耀明心里清楚,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洁净能源,仅中国大陆接受的太阳辐射能,就相当于上万个三峡工程发电量!

  “要让洁净的太阳能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这是我人生要做的另一件大事。”就这样,张耀明带着阳光采集器的核心技术——定日镜,从光纤走进太阳能领域。

  尽管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在我国徘徊多年没有突破,张耀明却没有丝毫退缩,一头扎进这个全新领域。2003年春节前,张耀明让助手从网络上下载了厚厚一叠有关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英文资料。春节过后第一天,张耀明就把已经翻译过来的资料印发给了研究团队,大家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张耀明的研究很快有了突破,“我们研制的40平方米定日镜成本,仅仅是美国同类装置成本的几分之一。”张耀明说,只要把定日镜、高温集热器、发电系统等三项关键部件的成本都降低,就可以实现全民使用太阳能热发电的理想。

  在南京玻璃纤维研究院内,一种名为“蝶形反射聚光光伏发电装置”的样机已经做到了第五代,有望将光伏发电成本由目前每度3元降至1元以下。这项技术,已经获得国家863计划资金扶持,未来将利用成熟的聚光光伏发电技术,在新疆建设一座兆瓦级光伏电站。

  “把阳光变成造福人类的财富”的梦想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为了科研,数次用自己的家产做抵押

  系列光导纤维传象束,是一种通过光纤让人视线“拐个弯”的高科技产品,生产的系列内窥镜可广泛应用于工业、电力、医疗、农业和军事等各个领域,具有广阔市场前景,也是南京玻璃纤维研究院的一棵“摇钱树”,年销售额达上千万元,经济效益每年都有大幅度攀升。

  然而,1993年,当张耀明提出上马传象束研究的时候,并不被看好。面对国内市场需求迫切、技术发展缓慢、水平不高和国外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的状态,张耀明用自己的家产做抵押,贷款一百多万元进行研究开发。他以高起点立项研究,并以传象束为核心器件,开发出系列工业内窥镜。其工艺稳定、成熟,技术指标处于同期国内领先地位,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了国内唯一能规模化生产的系列光纤传象束和光纤工业内窥镜的生产技术,并建成了相应的生产线,取代了进口产品,为国家节约大量外汇并有小批量出口到美国、日本、罗马尼亚等国,直接创经济效益3000万元,为国家节汇超过600万美元,最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张耀明涉猎广泛,思维独特,眼光超前,许多事后看起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显著的研究项目,最初都曾因为太过超前得不到支持。经费紧张,总是张耀明搞科研的第一道难题,但从来也没有难倒过他。在开发塔式太阳能发电设备时,虽然获得一些经费支持,但非常有限,项目快“断炊”时,张耀明就从自己家里拿了20万元,直到今年春节前才还上。

  2000年,张耀明患上了帕金森综合征,只能靠药物维持正常的工作和生活;5年里,每隔一天就要扎100针,“用百分之百的痛苦,去换得百分之五的缓解,就是为自己赢得时间。”张耀明痛心地说:“眼看着我国太阳能发电技术比国外落后,我心有不甘。”张耀明对太阳能发电技术的研究,到了“发疯”的地步,这种痴迷,是常人所不能企及的。

  凭着这份执著,张耀明无怨无悔地追逐着他心中的“太阳”。(编辑凤才)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