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护宝队”保护古文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1日12:22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本报颍上讯阜阳市颍上县新集镇十几位农民自发组织起来保护本镇文物,将其中一些较珍贵的文物搬到自家院子中,等待政府保护。这些农民被当地人称为“护宝使者”。阜阳博物馆日前派出专家进行实地考察,认为这些文物具有保护和研究价值,应尽早抢救。

  据了解,新集镇新集东大街李氏宗祠,始建于清朝光绪十八年1892年,为明代兵部尚书李精白的后裔所建。整座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雕工精细,造型别致,为明清建筑典范,主体结构至今保存完好。随着时间的流逝,目前现存的李氏宗祠损毁严重,宗祠及其附属牌坊的建筑构件,多流散于新集一带民间,一些文物贩子三天两头去收购,有些已被零散买走。

  目睹这一现状,在退休干部李同恩的带领下,新集镇的十几位农民上书有关部门呼吁采取措施保护这些文物。与此同时,他们自发组成“护宝队”,将仅存的一些较珍贵的文物藏在家中,等待政府保护。

  笔者在新集镇注意到,整座李氏宗祠建筑的紫颜色已经脱落,但屋檐两边的柱子及檐上雕刻的龙头鱼尾图案仍清晰可见。进入大门,只见屋顶破了四个大洞,地上散落着一堆碎瓦片。沿着宗祠往东走,不远处就是牌坊的原址。

  在村民张九鼎的家门口,一块石雕横放在地上,上面雕刻了许多狮子滚绣球图案,有一处狮子的头被砸掉了。在距离李氏宗祠8公里的矛岗村一村民家,笔者见到了完整的牌坊。整个牌坊上圆下方,牌坊中央雕刻有“圣旨”二字,两边刻有二龙戏珠,顶端雕刻有丹凤朝阳,还有手捧“圣旨”“麒麟”等人物雕像,横梁上刻有各种花纹图案。据介绍,整个牌坊石刻工艺精巧,技术水平较高。

  据了解,参与“护宝”行动的村民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熟知李氏宗祠及相关遗迹遗物的历史状况。在向群众宣传保护这些文物的同时,还能为人们讲解李氏宗祠及相关遗迹遗物的来龙去脉。“李氏宗祠及相关遗迹遗物是祖宗留下的宝贝,保护它们是我们的义务。”护宝队的李熙震对笔者说。

  接到村民来信后,阜阳博物馆组织专家对李氏宗祠进行了实地考察。专家们认为,李氏宗祠原系两进院落砖木结构的古建筑群,现仅存的后殿为晚清建筑遗构,其木结构体系及砖雕、木雕构件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属国家文物建筑的保护范畴,应加以保护。鉴于现存后殿损毁严重,建议及早抢救维修。

  (余英国)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