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博物院:一眼看不尽中原流金岁月(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1日23:30 中国江西网

  

河南博物院:一眼看不尽中原流金岁月(图)

  4月21日,河南博物院。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参观古代建筑模型。穿过历史的尘埃,若干年前平凡的居所竟引发今人极大的好奇。而当历史被纳入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之后,古老的文物意味着的并不仅仅是好奇。(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魏传举 摄)

  中国江西新闻网4月21日郑州讯(记者 魏传举 报道)听说,不到河南就不知道中国历史。还听说,在河南的土地上你随手抓一把土,都能闻到古文化的幽香。听说而已。4月21日,当记者在河南博物院的展厅内穿行时,才知斯言非虚。

  当日上午,第六届“网上看河南”采风活动首站组织参观了位于郑州市农业路中段的河南博物院。跨入博物院大门的瞬间,记者也便从现代都市的繁华一脚踏进了历史的汪洋。耳边是讲解员口中说不完的沧桑与繁华,眼中则是看不尽的中原流金岁月。

  于城中繁华之地历时5年置此一馆,占地10余万平方米,累计投资近3亿元人民币,足可窥见中原文化之于河南,或者说河南之于中原文化之重要,更显河南要做文化产业大省、强省的雄心。

  

河南博物院:一眼看不尽中原流金岁月(图)

  4月21日,河南博物院,人们在参观地动仪。公元132年,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张衡将候风地动仪安置在都城洛阳。起初,满朝文武都不相信这台地动仪能够测出地震的方向。凑巧138年3月1日(汉永和三年二月初三日)突然地动仪朝向西北方向的钢球落了下来,掉进仪器下面的蟾蜍口里。几天后,陇西驿者日夜奔驰来京师,报告陇西地震,二郡山崩(震级约为6.5级)。陇西正好在洛阳的西北方向。事实面前,大家都不得不承认候风地动仪的灵验,佩服张衡的发明。(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魏传举 摄)

  河南是中国的缩影,是中华民族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河南的文明历史可追溯到五六十万年前,众所周知的“南召猿人”、“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是人类文明史的见证。中国传统思想体系的基本框架在这里形成,从《诗经》到唐诗宋词,从《史记》到《资治通鉴》,许多不朽的辞章典籍在这里诞生,并创造出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

  从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到封建社会昌盛时期北宋,3000多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这里长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国七大古都河南占其三——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悠久的历史为河南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馆藏文物逾百万件,占全国八分之一。

  

河南博物院:一眼看不尽中原流金岁月(图)

  4月21日,河南博物院。参观者在文物前拍照。(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魏传举 摄)

  我们的祖先在这片辽阔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的绚丽多彩的古代文化,为河南博物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1927置馆到现在,历尽沧桑的河南博物院如今不仅是文物荟萃之地、文化教育的场所,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河南博物院更外人了解河南,了解中原文化以及中华文明的窗口。4月18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夫人一行27人来此参观,欣然题字留念:“中原物华盛,万代衍崇光”。

  

河南博物院:一眼看不尽中原流金岁月(图)

  馆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除政府安排或组团来访外,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常有普通市民来馆参观。(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魏传举 摄)

  历史的厚重似乎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普通的河南人。在银行工作的易女士,很乐意在闲暇的周末花20元的门票钱,来馆内面对文物做一番“远思”。记者碰到她时,她已经是第三次来博物馆参观了。而郑州市小铃铛艺术培训中心的老师们也喜欢带孩子来这里,对着文物临摹写生。培训中心的李老师说,不仅该去春暖花开的户外,也该带孩子们来这里看看,“因为这里有我们厚重的文明。”

  

河南博物院:一眼看不尽中原流金岁月(图)

  4月21日,时值周末,前来河南博物院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魏传举 摄)

  

河南博物院:一眼看不尽中原流金岁月(图)

  河南博物院内陈列着在河南境内出土的铜鼎。(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魏传举 摄)

  

河南博物院:一眼看不尽中原流金岁月(图)

  河南博物院内陈列文物,银质棺材,古时作为贵重物陪葬。(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魏传举 摄)

  

河南博物院:一眼看不尽中原流金岁月(图)

  河南博物院内陈列文物。(中国江西新闻网记者 魏传举 摄)

  编辑:杨冗晟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