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消费能力与消费实力间“难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2日01:40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赵琳戴刚

  大学生是纯消费群体,如何平衡好消费能力与消费实力的关系,正确理性消费是他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日,黑龙江省相关部门及本报对部分在哈高校的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对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有了更深的了解。

  贫富学生每月生活费相差7倍

  在高校内无疑存在着穷学生、富学生之分,而贫富的差异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不仅是生活方式上的不同,还有心理上的压力。

  黑龙江大学的一名辅导员日前接到了一名贫困生写给她的信:“……由于我的家庭很贫困,当走进这个学校,我非常的自卑,总觉得在这个班级里抬不起头来,每当同学组织聚餐,对我是件很残忍的事情,为了面子不得不去参与一下,虽然是AA制,可这样一次聚餐,我也需要花掉半个月的生活费。渐渐的我开始远离同学、远离这样的聚会,久而久之,胆子小了起来,不爱说话……”

  读过这封信后,这名辅导员心“紧了一下”,她立刻在班级里进行了一次统计。统计结果显示,这个班级的23名大学生中,家庭年收入高的超过50000元,最低的只有6000元左右。而学生每月的生活费最高的在1500元、最低的只有200元。通过这次统计,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一年的生活费占到家庭收入的40%左右,而穷学生和富学生之间每个月的生活费相差7倍多。

  这名辅导员接受记者采访谈到,班级里贫富的差距使她对学生的生存状态有了更深的了解,她心疼那些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而吃不饱饭的学生,同时也对那些家庭条件不好还大把花钱的学生而感到痛心。

  部分穷学生出于心理原因消费追随富学生

  带着笔记本电脑、MP3、MP4、智能手机,穿着名牌运动服去上大学早就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家住哈尔滨市正在上大二的学生小张,就是一位有着全套现代“装备”的学生。小张说,他的这些“装备”常常会引来同学羡慕的目光,比如:“阿迪”最新款的球鞋,“苹果”的MP3等等。小张说他每个月的生活费是700元,但不包括购买这些“装备”的钱,生活费主要是用于在校期间的饭费、手机费、上网费和其他的一些费用。而在校外和同学聚餐的费用占掉了生活费的很大一部分。

  1:7的生活费差距,是否能让每位穷学生都能节俭维持生活呢?一名大学辅导员给出的答案是否定。他说,有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似乎并没有因为家里的贫困而养成节俭的好习惯。这些学生平时上网、买衣服样样消费都与那些经济条件好的同学攀比,“每次看到这样的学生我都会觉得非常的忧心。”

  是什么让那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超出家庭经济条件能力消费呢?一个学生说出了他的想法。这个来自偏远农村的贫困生说,看到家庭好的同学消费时,总是感觉自己比别人矮半截,怕同学们看不起我,碍于面子我就经常请同学上网吃饭,为自己置办MP3等时髦用品。由于家里没钱给我花,我就到校外打工做兼职赚钱,最多的时候我一个人打6份工。但因为打工占去太多的时间,所以我的学习成绩也开始迅速下滑,上次考试就有两科没有通过。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个别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之所以会有花钱大手大脚的毛病,主要是因为碍于面子怕同学瞧不起的心理原因。

  日前,一项针对大学生消费的调查表明,在校大学生普遍拥有超前的消费观念,近半数的大学生月消费为500元左右,主要用于支付教育、培训的占32.5%,食品的占30.9%,衣着占16.1%,人情交往占12.7%。而约30.9%的大学生对上街购物显示出浓厚的兴趣的事实,折射出这一群体看涨的消费欲望,而18.1%的大学生认为,目前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赚钱,比例紧随“学习实用技能”和“提高学历”之后排在第三位。

  贫困大学生能够正确面对现状占多数

  调查发现,大部分的贫困大学生能够正确面对生活现状,合理地支配生活费用。

  来自陕西省某县就读于哈尔滨市一所高校的小吴对记者说,她家里只有两亩地,全家人一年的生活都指望着这两亩地,生活十分拮据。她能来哈尔滨上学是借钱凑够的学费。为了给家里省钱,她从不敢乱花一分,她还靠课余时间做家教和打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

  小吴说,为了节省开支,她基本不出去吃饭,也不参加同学的聚会,在打工赚到的钱多时偶尔“奢侈”一下,请自己吃一个五元钱的汉堡,除此之外就再也不敢有什么奢侈消费了。

  对于那些家庭条件好的同学花钱大手大脚的现象,小吴说:“那是他们自己的事,只要这些同学的家庭和他们自己能够承担得起就可以了。”

  与小吴同班的张力对记者说,他也来自农村,家里生活条件相当贫困。当他步入大学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工赚钱,他每月要做几份家教,赚来的钱除了养活自己外,还给在农村的父母寄去。张力说,他几乎不参加班级同学举行的各类校外活动和聚餐,以此来节省开支。

  张力的辅导员讲,像小吴和张力这样能够节俭生活的贫困学生在校园内还是占绝大部分的,他们都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现状,不盲目消费,能够选择符合自己经济承受能力的生活方式。

  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观是新课题

  参与调查的黑龙江省青少年研究所所长宋国力讲,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

  宋国力说,对大学生来说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100%的学生没有储蓄的习惯。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左右为难的状态。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他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