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破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2日04:12 山西新闻网

  “明确使命,扭住重点,负重赶超,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破好题,起好步。”这是朔州市委书记王雅安在市委四届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中心,也是朔州未来一段时间工作的重点。朔州市在经济增幅连续3年列全省前茅的情况下,变被动转型为主动转型,变生存转型为发展转型,变产业转型为产业更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为动力,因地制宜,确立了自己的转型思路。

  对“黑色经济”进行“纵横结合”转型

  背景:在朔州市1.0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储煤面积占15.5%,现已探明储量近500亿吨,占全省总储量的1/6。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煤电产业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占50%以上,在财政总收入中占75%以上。

  问题:如何改变煤电“黑色经济”一枝独大这一影响朔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致命“软肋”?

  破题:市长田喜荣:为了避免朔州重蹈资源型城市“因矿而生,因矿而兴,因矿而衰”的发展怪圈,朔州市把“纵向转型”延长产业链条和“横向转型”发展接替产业结合起来。同时发展以煤炭洗选和深加工为主的新型煤炭产业;以脱硫除尘、空气冷却为核心技术以及以煤矸石、风能循环利用为主的新型电力产业;以乳制品为主的农畜产品深加工产业;以醇醚和煤基油为主的新型化工产业;以硅铝合金为主的金属以及以高岭土为主的非金属新型材料产业;以建筑瓷、工艺瓷、工业瓷为主的新型陶瓷产业;应县木塔佛教文化、山阴广武军事文化、右玉生态健身等特色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变“一条腿走路”为“七柱擎天”。

  进展:“十一五”规划的100个重点调产项目,建成投产或即将投产的22个,完成投资28.7亿元;开工的21个,总投资94亿元,且非煤非电项目和民营投资均首次占据主体地位。煤炭工业生产能力由384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加上同煤和露矿,基本形成亿吨生产能力,回采率达到77.3%。地方煤矿由原来的205矿219井缩减到137矿139井。电力工业积极推进了总装机容量507万千瓦的七个发电项目的前期工作。煤化工工业方面,平鲁6万吨聚合氯化铝及3万吨高纯二氯化硅项目完成土建;鲁能18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一期工程完成了前期准备。农畜产品加工业新上较大项目23个,建成投产或完成土建的18个,总投资17.8亿元。新材料工业新上高岭土加工、新型干法水泥、大理石开发、复合耐磨材料、一次性淀粉餐具等大小项目10余个,全市重大战略研究项目利用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和高硅氧化物项目已走出实验室,正在进行中试。陶瓷业方面,朔唯500万平方米墙地砖生产线竣工投产。旅游业逐步壮大,应县通过旧城改造和龙首山文化园建设旅游规模明显扩大;右玉生态旅游名声日盛;怀仁金沙滩生态旅游园初具规模;朔城区东榆林水库旅游区开发正在起步。

  对“绿色经济”进行壮大提升

  背景:2001年以来,朔州做生态文章、打乳业品牌、建畜牧强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大牲畜、生猪、羊的饲养创历史新高,其中奶牛饲养量年均增幅在10%以上。全市奶牛存栏、鲜奶产量、畜产品人均占有量、畜产品加工外销量和畜牧业人均纯收入均居全省第一。全市林草面积占到国土总面积的27.5%,在全省名列第一。畜牧收入占到了农民纯收入的近30%。

  问题:如何促进朔州雁门关生态畜牧基地的“绿色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破题:市委书记王雅安:继续将实施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作为全市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坚定不移地加大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的建设力度,围绕经济发展、生态改善和农民增收,把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与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利用已具规模的畜牧产业为实施“一村一业”“一村一品”,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将建设生态畜牧基地与建设山川秀美的新朔州相结合,为生态园林城市提供广阔的腹地和巨大的绿色空间。

  进展:优质玉米、高淀粉马铃薯、特色小杂粮、延秋瓜菜四大种植基地渐成规模,占到农作物总播面积的85%。形成了平川四县奶牛、平鲁右玉肉羊、山怀朔优质禽蛋和优质生猪四大畜产品优势区域。截至目前,奶牛存栏达到15.1万头,出栏肥羔羊100万只。完成造林40.53万亩。红旗牧场荷斯坦公司1000头奶牛等十大养殖园区建设,加快了全市半农半牧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农牧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55个,其中5家进入全省产业化龙头企业方阵,占全省总数的15%。年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到18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00个。“两区”扶贫项目20个,总投资50.5亿元,其中右玉六味斋杂粮系列食品、平鲁金铃无矾粉丝等5个项目一期工程已建成投产;平鲁翼翔聚合氯化铝和高纯二氧化硅一期工程、右玉中大科技亚麻酸均衡营养油2个项目完成土建;平鲁黄土情荞麦食品、右玉鸿利肉羊等5个加工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人工增雨体系建设、畜禽防治体系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整合、土壤肥料动态监测网络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筹建等六大服务体系建设逐步推进。

  向创新寻求转型发展的动力

  背景:能源消耗居高不下、污染物无害化处理率很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是阻碍朔州市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因素。2006年,全市万元GDP综合能耗不降反升3.13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与省里要求的目标差距很大;反映科技创新的4项指标中,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和新型工业化水平两项暂时没有数据。究其原因?熏最根本的是能够拉动能耗降低的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严重滞后。而“十一五”期间,国家对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和科技创新三个方面的指标约束越来越强,考核力度也越来越大。对朔州市来说,完成能耗、环保指标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难度,远比完成经济发展指标的难度更大。

  问题:如何在转型中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破题:市长田喜荣:首先依靠观念创新,管理创新,将强化政府职责、发挥政府调控作用放在首位。把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作为市场准入的强制性门槛,严把源头关口。其次,大力推进产业政策创新,引导发展循环经济。先从企业层面入手,逐步开发废弃物利用和加工,形成“点”上的初级循环;从发展关联企业入手,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利用代谢物,建立共生关系,在互相消费中实现物质和能量转换,形成“链”上的中级循环;最终通过建立社会配套体系,对公共废弃物开发、利用、转换,形成“面”上的高级循环体系。第三,加大科技创新,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力技术支撑。

  进展:平朔、金海洋、柴沟、刘家口、神头电厂五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初步形成了煤―电―冶金,煤―矸石―电―粉煤灰―聚合氧化铝―氧化铝,煤―电―高岭土和水泥等材料工业,煤―煤气化―煤化工―陶瓷及民用煤气四大循环产业链。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北水南调一期工程已完成土建和设备安装。2006年10月,平朔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成立,集中进行粉煤灰、高岭土、煤矸石开发利用研究,并针对全市每年煤炭洗选产生的1500―2000万吨煤泥的综合利用进行攻关;市政府投资6000万元,朔城区和平鲁区各委托1000万元,建立了全省规模最大的市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其他四县也均成立了各自的担保中心,优先为中小企业发展高新技术、循环经济提供信用支持。

  本报记者 安玉 本报通讯员 王华栋

  (编辑:闫芳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