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特色是这样创造的 应城市质监局创新服务方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2日07:31 荆楚网-湖北日报

  3年前,应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行风评议中倒数第一。

  3年后,应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获得多个荣誉,赢得好评如潮。19日,局长刘伟向前来考察的襄樊市80多名同行介绍经验时认为:“完善区域监管,是应城监管特色的一个重要环节。”创新管理机制2003年底,刘伟担任应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摆在他面前的是办公环境破败不堪,职工精神不振;吃拿卡要屡屡发生,市民投诉不断。

  他和局党组在干部员工中开展以“新观念、新领域、新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三新”大讨论,加深了大家的认识,增强了危机感。

  接着,他们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合并职能,精简机构,竞争上岗,裁减冗员。改革方案交由职工讨论、修改和通过,群众投票决定人员进退去留。最终,稽查分局所有工作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分流了9名工作人员;保留了计量所和质检所,撤销了标准信息所,避免了多头收费、重复收费行为;分流36名职工,走出了“收费养人,养人收费”的怪圈。

  该局在全省质监系统做到两个“率先”:率先制订《工作督办管理办法》,对全局工作人员的职责和行为界定、处理依据都作了详细规定,率先改革管理体制,全面实行区域监管。把质监工作的重心下移,按行政区划设置4个监管区,遵循“一个窗口对企业”、“一站式服务”、“统一调配管理”的原则,实现标准、计量、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和检验检测的有机结合,避免了过去因分散、独立的技术机构和各职能股室频繁地打扰企业等多头的、无绪的收费现象发生。建立长效机制在历经行风评议多年末位徘徊的尴尬之后,应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终于深刻地认识到:行风就是声誉,行风就是形象。

  该局加强对行风建设的领导,制订了业务工作和行风建设的《“一岗双责”制度》,明确党组书记、局长是行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与各部门和二级单位层层签订党风行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下发了严肃执收执罚工作纪律的决定,出台职业道德规范、监管区域行风建设规定等。

  行风正不正,群众最有发言权。该局实行挂牌上岗制度,接受监督;推行“服务企业行风廉政建设信息反馈卡”制度,服务人员执行公务时将反馈卡交给服务对象,由服务对象对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工作效果、收费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同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以“大中型企业、相关职能部门、部分行政相对人”为主要走访对象的“三走访”活动,了解服务人员有无吃拿卡要、乱收滥罚等违纪行为。

  对于损害行风的违纪行为严惩不贷,毫不手软。前年3月,稽查分局原局长带领5名工作人员到某乡镇企业检查,中午接受宴请。仅仅几天之后,一纸罚单就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这顿饭并不“便宜”:责令6人退还吃喝款,向企业道歉,并每人罚款500元。这一处罚引起强烈震动,此后违纪现象逐年减少,2006年未发生一起违纪事件。推行诚信服务行风建设的加强,促使应城质监局实现从执法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为了增加办事透明度,应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编制政务工作指南,印刷1000册,免费发放给全市各类企业和相关单位;推出“诚信服务模式”,将局系统行政许可、行政执法以外的所有职能整合在一起,有计划地组织服务。去年与145家企业签订“诚信服务协议书”,这批企业普遍感到服务质量提高了,服务收费却下降了。

  为了确保企业安全和食品安全,该局推行提前告知制度,深入开展农资专项整治行动。

  针对将农资生产点选择在城乡接合部,并进行异地销售这一新动向,该局关口前移,加大对城乡接合部的巡查。去年,该局在巡查中发现新集村一废弃仓库内有异常动向。经过3个月的艰苦蹲守,查获假冒磷肥成品约25吨,半成品约200吨。

  3年来,应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经历着脱胎换骨的变化。一张张“成绩单”记录了他们成长的历程:2004年、2005年分别被评为应城市“人大代表满意单位”和“政协委员满意单位”;2006年被孝感市质监局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通讯员郑毅)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