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大学生防艾读本出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3日06:11 长江商报

  桂希恩教授主编 书中22位大学生讲述染艾经历

  本报讯(记者 陈晨 刘春燕 胡梦)近日,我国第一部大学生防艾通俗读本《青春要设防——与大学生谈艾滋病》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由我国著名“防艾”专家、“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桂希恩教授主编,收录了11位大学生艾滋病患者、2位艾滋孤儿的“自白”书与心声。书里收录的事例全部来自桂希恩教授的诊断经历。

  收录22名大学生的染病经历

  桂希恩教授介绍,自己在诊断经历中共接触大学生艾滋病患者22名,男性14人,女性8人。在22位大学生中,2人因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感染,7人是因为输血感染上艾滋病,12人是因为性途径感染。这12人中9人有异性性接触史,3人有同性性接触史。

  在这本“防艾读本”中,有11位大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了自己和艾滋病的故事。他们有的是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有的则是共用注射器具吸毒感染上艾滋病。另外11人则是通过举例的形式“讲述”他们的染病经历。

  “感染艾滋病是不幸的,但是绝对不要因此丧失生活的勇气。”桂希恩教授举例说,“跳水王子”洛加尼斯感染艾滋病后成为奥运冠军,NBA球星约翰逊成为著名的企业家。接受桂教授治疗的22位大学生中已经有13人完成学业,7人继续在大学学习。有3名HIV感染者申请出国深造,北美某国均未拒绝他们的申请,但是要求专科医生为其健康状况作出鉴定。

  另外,22位大学生朋友中,有一位重病患者未得到有效治疗,与桂教授失去了联系,估计目前已经离开人世。桂希恩教授表示,感染艾滋病的大学生朋友们应积极寻求帮助,更加坚强地生活下去。

  感染者故事

   “外国男友欺骗了我”

  “与自己并不十分了解的人发生过于亲密的关系,是轻率而危险的。”公开身份的大学生艾滋病患者朱力亚这样告诫广大学生朋友。朱力亚的男友隐瞒自己的疾病与其发生关系,并且没有告诉她自己的真实年龄、婚姻状况和国籍,甚至把“遣返回国”说成“去北京出差”。

  感染HIV后的朱力亚痛苦万分,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年轻大学生:“许多刚刚步入校园的年轻人生活经验不足,因此对自己的行为一定要慎重。”桂希恩教授介绍,自己诊治的病人中,至少有2位女大学生是被外国男友感染上艾滋病的。

  一同性恋男生一年30多个性伴侣

  调查发现,多性伴在男同性恋者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在我国少数省份、大城市,男同性恋者已经成为近两三年中发现艾滋病感染者最多的人群。另外,由于传统生育文化的影响,大多数男性同性恋者迟早与女性结婚,继而通过男女间的性行为扩散。

  某大学生同性恋者给桂教授写来的信中说:“我是学医的,我从网友那里知道学校附近有个点,我控制不住就经常去那里找人。那里的人多半是干完就走,下次连个招呼都不打。近一年我几乎每周都去,一年内大约和30个人发生了关系。在那里大家几乎都不用套,刚开始我坚持要用安全套,时间一长,我也和大家一样不用了。”

  艾滋病与安全套本身无关

  一位女大学生因怀孕做医学检查时发现自己感染了HIV,她只有一位来自国外、看起来身体健康的男友。来华居住的外国人一般需要做HIV检测,因此她认为自己的HIV不可能来自这位男友。

  中止妊娠时,医生发现她阴道内有一个安全套,是数月前疏忽而留下的。这位女大学生问医生:“是不是安全套在体内停留太久,产生了艾滋病病毒?”

  专家表示,大学生应当具备性卫生和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艾滋病病毒不可能起源于安全套本身,正因为这位女生的男友没有正确使用安全套,她才怀孕并被感染HIV。

  本报记者陈晨刘春燕胡梦

  对话

  真实的感受才能打动人

  长江商报:听说您筹备这本书花了大半年的时间,这个过程艰难吗?

  桂希恩:到目前为止,一共有23个大学生找我看病。当初有关部门认为还没有一本能让大学生感兴趣的艾滋病普及教育读本,要么就是太专业要么就是泛泛而谈,因此,我就想到了让感染的大学生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实的感受才能打动人。我将这个想法告诉了他们,只有个别人不愿意,其他的大学生感染者都认为这是一件公益的事情就很爽快地答应了。我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收发和修改了一部分书稿,约了一些专家写了文章,同时自己也写了文章。

  长江商报:您认为这本书会给当代大学生带来什么呢?

  桂希恩:近年来,我经常到全国一些大学去给大学生讲课。我发现,很多大学生关心这件事情,愿意去听。现在艾滋病已经侵入大学校园,大学生对性的看法已经与以往不同,这个问题相当严重。在我接诊的感染者中,很多大学生都是无知的,无知到幼稚,这令人心痛。还有一些是无辜被感染上的,这令人气愤。因此,这本书中22位大学生感染者将自己的经历讲述出来,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他们的精力都能给大学生一些警示。

  稿费将给患病学生作药费

  长江商报:这22位大学生感染者与您建立了友谊,能讲讲您和他们的故事吗?

  桂希恩:我把每一个患者当朋友。大学生群体其实相对来说比较单纯,有一些感染者其实本身是非常优秀的,就是因为缺乏社会阅历或者意外才被感染上的,我对此深表同情和心痛。有一个女大学生自己到上海找到了工作,由于异地不能领到免费的治疗药物,我和上海那边联系了几次才为她解决这个问题。 这一次,我要将自己的稿费拿出来寄给他们,也将说服专家和非感染者作者将自己的稿费拿出来,下周我要给他们每人寄去这本书,很感谢他们。

  不赞同书中有些人的观念

  长江商报:希望这本书出来之后能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和正视艾滋病,您还有忠告吗?

  桂希恩:其实书中有些人的观念我并不赞同,但是他们不同的观念恰好能反映这个复杂的社会,大学生也不妨看一看。艾滋病可怕但又不可怕,大学生洁身自好,有警惕性基本能预防艾滋病,如果一旦患上了也不要害怕,社会同时也是温暖的,要积极向上。

  本报记者 陈晨 刘春燕 胡梦

  【小资料】

  性、血液传播是艾滋病传播主要渠道

  中国至2006年10月已经查出艾滋病患者18.373万人,估计实际艾滋病感染者约65万人。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的75%是通过性接触传播和血液传播是我国中部某些地区艾滋流行的主要原因。

  【人物档案】

  桂希恩,男,67岁,他是河南“上蔡文楼艾滋病村”的发现者,1999年至今,他资助的患者超过500人,但他自己却过着俭朴生活。2004年6月温家宝总理亲自登门看望桂希恩,同年2月28日,他被授予国际知名的“贝利·马丁奖”,以表彰他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并在艾滋病预防工作中做出的杰出贡献;央视“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