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不在市中心,免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3日06:30 深圳商报

  上班地点“东不过东门、西不过竹子林”,部分深籍大学生就业挑肥拣瘦

  单位不在市中心,免谈!

  深圳商报记者邓小群

  “我找工作,单位地点东不过东门、西不过竹子林,否则免谈!”这是记者近日在市人事局、市人才交流中心“就业直通车”开进某学校招聘现场时,听到的一个毕业生的想法。

  当全国大学毕业生普遍面临找工难的大环境下,这个深圳学子的择业条件着实让记者吃了一惊。据了解,这名学生的学习成绩、综合素质一般,他开出的就业条件让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及年级辅导员很头疼。

  市人才交流中心负责人王海龙告诉记者:“绝大多数毕业生都在积极寻找工作,但也有个别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准,就业观念上也存在误区。其实,深圳为户籍生源毕业生提供的工作岗位是充足的,只要有就业意愿、不过分挑肥拣瘦,相信每个毕业生都有工作。”

  “人才直通车”是有关部门头一次在我市大学校园举办的招聘活动,以帮助深圳户籍学生百分之百就业。目前,“人才直通车”已在深圳大学、深职院、信息学院分别举办了招聘专场,为毕业生提供的工作岗位十分富裕。但在招聘过程中,不少毕业生也显示出择业观念上的误区。

  误区1

  紧盯“铁饭碗”

  记者采访中发现,多数毕业生认为,最理想的选择是考上公务员或政府部门职员、老师等;即使不得已到企业,首选稳定性较强、薪酬较高的大企业。在各校招聘现场,挑战性较强、以绩效论薪酬的招聘摊位相对冷落,而银行、外企、大型股份制企业的招聘摊位前,总是挤满投简历的学生。

  毕业生小菲和同学在招聘现场告诉记者:“找工作当然希望能找到起点较高、较稳定的工作,最好是铁饭碗。能进国家机关是我们的第一选择!”

  不少毕业生对今年的公务员考试充满期待。在深圳大学,很多学生告诉记者,他们从一年前就开始为公务员、职员的考试做各种准备。

  多数家长也期待孩子们能考上公务员。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公务员、职员工资虽然比不上很多企业,但福利待遇好,不用担心失业,虽然难考,仍值得一搏。”

  信息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副主任李琴告诉记者:“在与企业接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需要大批动手能力强的人才,但深圳的一些毕业生不愿意去,企业只好到内地去招收员工。我们的往届生有的选择了成长性强的企业,现在不仅自己在公司被提升,这两年还代表企业来学校招收学弟学妹。”

  误区2

  高不成低不就

  深职院学生处陈处长说,同样的工作,不少内地来深毕业生会抢着干,但深圳毕业生可能会不屑一顾;一个原因可能是深圳学生认为起点薪水没有达到自己的期望值,另一个原因是部分深圳孩子有优越感,找工作往往高不成低不就。

  据市人才交流中心负责人王海龙介绍,目前深圳本科生的月薪约2000元,深圳两所高职院校培养的企业一线员工月薪起点也是在1500-2000之间,但不少高职院毕业生对这样的工资难以接受。

  不少老师反映,由于家庭经济条件优越、职场起点低于预期,甚至有学生放弃就业,“先休息两年,以后再找工作!”

  但工资起点高的岗位,往往对求职者的学历、专业、工作经验要求很高。深职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孙宏伟、赵杰、杨潘生几名老师认为,毕业生只要能在相应的岗位留下来、待下去,往往很快就有升迁和加薪的机会。他们的毕业生往往在一家企业工作2-3年,工资水平都可以达到4000-5000块钱。

  孙老师认为:“关键是深圳的孩子要能够迈出第一步,不要对起点待遇要求太高,要接受市场的现实!”

  误区3

  依赖学校家长

  在校长、系主任、辅导员为毕业生就业想尽办法的时候,毕业生小侯(化名)却显得十分从容,除实习、写论文,其他时间就猫在宿舍打游戏。老师多次找他谈心,希望他多准备个人求职材料,多参加政府部门、学校组织的各种招聘会,他还是无动于衷。

  辅导员去家访,得知小侯的父母是普通工人,这几个月也心急火燎地为他四处联系工作,只有小侯一点不着急。

  辅导员吴老师告诉记者:“个别毕业生认为就业是学校和家长的事情,自己反倒消极等待。特别是市政府提出确保深圳户籍学生实现百分之百就业,更让个别毕业生误解为就业是学校和政府的工作。”

  毕业前夕,学校进行家访、开家长会,目的是希望父母积极协助子女就业。虽然高校早就不包分配,但为了保证就业率,学校还是将学生的工作签约分解到人,要求每个老师负责几个学生的就业,并将之列为学校考核老师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之一。

  学校负责人无奈地告诉记者,这也是不得已的办法。就业率是学校生命线,同时也是政府的要求。但这样的结果,造成个别学生过分依赖学校、依赖家长。

  图:信息技术学院学生在接受企业面试。深圳商报记者邓小群摄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