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塔基"破解世界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3日07:45 北京日报

  

赵氏塔基

  他,只有初中学历,却破解了一个世界性难题。

  他,为创业倾家荡产,却拒绝了美国人1000万美元购买专利。

  他叫赵正义,北京九鼎同方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今年3月,他耗费10年心血,经过七次升级换代完成的专利产品"赵氏塔基"在本市建筑行业全面推广。这种新型塔基变传统整体现浇为预制构件组合,实现了塔基的可移动和重复利用,彻底解决了建筑界现浇混凝土塔基报废后的环境污染问题。

  有人推算,如果这种新型塔基在全国推广使用,20年所节约的水泥、砂石料、钢材将相当于一个"长江三峡"工程。

  赌气发明"赵氏塔基"

  赵正义1946年出生于昌平。他,一米八的大高个儿,脸上总是一副倔强的表情,好像随时准备和人争辩什么。

  赵正义的学历不高,上学只上到初中毕业。1976年,30岁的他以"上调社员"的身份,进入昌平建筑工程队,从事瓦工,从此开始他的建筑生涯。

  在工地上的师傅们看来,这个整日默不作声的青工,行为举止有点"各色":别人砌砖,抹灰,他老在一旁盯着、看着;别人都下班了,他还在工地上左转右看,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几个月后,工程队组织现场考评。结果,赵正义,这个全队瓦工技术底子最薄的青工,砌出的墙角水平最高。

  难道赵正义天生就是个好瓦工?不!为了练好码砖、砌墙的基本功,他每天晚上都在自己家里挑灯夜战。他把砖、沙、土运回家中,吃完晚饭后,拉上电灯,自己和泥,自己码砖,在自家的院子里,砌了拆,拆了砌,愣是坚持了三个多月,把一堆整砖不知道倒腾、触摸了多少遍,结果全变成了半砖、碎砖。

  就是凭着这不服输的倔劲儿,赵正义从一名瓦工干到班长、质检员、施工队长、企业经理。

  不服输的赵正义,做什么事都喜欢"标新立异",高别人一筹。他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就是,"什么叫创新?只有创造出世界上没有的那才叫创新。"

  1982年,当他还是一名瓦工时,就创造出"室内抹灰水泥护脚"新工艺,关于这项工艺的论文还发表在《建筑工人》杂志上。一名普通瓦工居然能在国家的正式杂志上发表文章,赵正义心里美极了。从此,小发明、小创造源源不断。

  1997年,时任北京劲旅建筑集团经理的赵正义要购买两台塔机--即塔式起重机,也称塔吊,是建筑工地上的主要机械--但在市场调研中,他发现,各厂生产的塔机虽然型号、性能千差万别,但有一点相同,即采用的全都是整体现浇混凝土基础。也就是说,一项工程结构施工完成后,塔机转移,而轻则30吨重则170多吨的混凝土"基础"却被留在地下,成为地下管线的障碍物;即使爆破清运出去,也是不可重复利用的混凝土垃圾。

  "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至少有70年,这么短短几个月就报废了?"赵正义心里犯起了嘀咕。--在他管理的工地上,小到一寸钢筋、四分之一块砖、一根小线、一支铅笔、一根钉子都要得到合理的运用,更何况是几十吨、上百吨的混凝土。

  有没有办法改变现状的"基础"?赵正义在山东某塔机厂订购塔机时,就此问题向该厂的销售经理请教,对方似乎有些轻慢地回答,"据我所知,这是世界通病,没人能改变得了,除非你是神仙,可惜你不是。"

  一句话把赵正义激怒了,他站起来逼视对方,"据我所知,天下就没有不能改变的事情!我就不信这个邪了!"

  大话说出口,赵正义没退路了。

  那一次出差路过青岛,51岁的赵正义第一次见到大海,他深情地俯下身去,掬起一捧海水,奋力洒向蓝天。散开的海水,在大海上形成了一个彩虹般的抛物线,然后慢慢回到海的怀抱。赵正义脑海中忽然灵光一闪:海水能聚散离合,塔基是否能分开成组?他兴奋极了,立即打道回府。回到家后,他把自己锁在屋子里,熬了两个通宵,画出了几套图纸,从中优选了一套由十七块预制构件组成的塔机基座图,请专家审核后,交给施工队加工。

  在新型塔基使用过程中,赵正义指定专人每天定时对塔式起重机进行观测,转眼六个星期过去了,楼已盖到第四层封顶,塔式起重机使用正常。楼房第六层结构施工完毕对塔式起重机进行最后的检测后,赵正义那颗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来。

  这个独出心裁的创新,一举突破了周期移动使用机械整体浇筑混凝土基础的传统技术,世界上第一套桅杆式机械设备组合基础,也就是"赵氏塔基"的第一代产品诞生了。1997年12月,新型塔基经受了一次最大风力11级大风的考验。

  有关专家对这一技术进行了审核,给出了八个字的评价:"有悖常理,合乎逻辑"。

  有人说,用这八个字来形容赵正义本人,亦是最贴切不过。

  卖房创业七次升级"赵氏塔基"在建筑界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都不相信,这个自塔机诞生八九十年来,一直不曾解决的世界性难题,居然被昌平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建筑队经理给攻破了。

  2001年,正当赵正义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促进"赵氏塔基"的产业化生产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赵正义所在的建筑公司面临"转制",按照干部配备年轻化的要求,时年55岁的赵正义已经不可能再担任企业法人。而"赵氏塔基"刚完成第三代设计。

  服从上级安排调任昌平镇机关?那"赵氏塔基"的研发怎么办?技术研发需要钱,没有企业做依托,钱从哪里来?要是自己出来单干,万一失败了,那可就是倾家荡产!

  赵正义陷入痛苦的沉思。

  一个星期后,他向家人郑重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办理内退,创办公司"。

  创办公司需要50万元的注册资金,赵正义卖掉了上级奖励给他的一套住房,并以自己位居于昌平城区中心地带、集他前半生心血财力建起来的八间大瓦房做抵押,向个人借款35万元;老父亲全力支持儿子的"生死抉择",拿出自己15万元的养老钱支持他赌一把。弟弟妹妹们也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2001年8月,赵正义注册的北京九鼎同方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地点就在昌平区崔村镇八家村。

  如果不是亲身前往,外人很难想象这家公司竟然会如此简陋:两排破旧的红砖瓦房,几只看家护院的大狼狗。赵正义本人,这个搞建筑出身经理的办公室,四周墙皮大块脱落,屋子里的布沙发、办公桌、书柜全都是从家里搬来的。

  公司惟独醒目的就是挂在办公区房檐下的一幅褪了色的红色条幅,上书几个大字:"中国创造--九鼎同方锲而不舍的目标!"

  正是在这里,赵正义完成了"赵氏塔基"第三代到第七代的升级。

  在研制塔基的日子里,赵正义每天工作十八九个小时。前后报废了三台复印机,用完了两吨半A4纸,手工计算数据超过300万个。

  他的视力,很快由2.0变成了400度散光。研制最紧张的那段时间里,他年初换的眼镜,没有半年就得去换镜片。

  星期天、节假日对他来说完全失去了休息的意义。岳母家离昌平15里地,7年时间他竟一次也抽不出空去看望,被老岳母嘲讽为不食人间烟火的"外星人"。

  历经十年不断改进创新,7次换代升级,"赵氏塔基"终于形成了综合运用当代最新科技成果,以8项技术创新点构成的完整的新技术体系。

  从泥瓦匠到发明家或许有人会问,一个仅有初中学历的人,其知识水平,何以能解决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当来到赵正义的家中,看到那满满两大书柜、足有三四百本的建筑专业书籍时,这个答案不问自知。

  多年来,赵正义养成了一个习惯,每遇到对某个方面的技术问题找不出症结时,并不急于挖空心思、死盯住这个问题不放,而是先从学习下手,用更高层次的相关专业知识武装一下自我,然后再去查找病因及治病的方法。他把这种办法称之为"换眼光"。

  酷爱学习的他先后参加了40余次专业技术培训,从建筑施工工艺操作到施工技术、设计原理,学习内容无所不包。2002年7月,他成功考取了高级工程师职称。

  许多素不相识的专家、学者被这个求知若渴的农民企业家叩开家门。这其中包括:国内塔机技术领域的开山鼻祖、权威泰斗刘佩衡教授,北京工业大学钢结构专家郝东山,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千斤顶专家孔晓,北京建筑机械研究院塔机专家俞洪,航天建筑结构设计专家朱春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科学院研究所机械化分院院长李守林等。昌平区建委,特别是区建委副主任李贵山也给予这位农民发明家鼎力的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着多年的施工实践和这股子不服输的精神,赵正义硬是将结构力学、塔式起重机设计原理、土力学、基础工程学、混凝土结构工程学、材料力学、钢结构工程学、预应力装备技术等多门高深的知识一点点地啃了下来,成了多门知识兼收并蓄的杂家。

  去年9月,赵正义经中央党校特批,被破格录取进入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攻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这一年,他已经60岁。

  "赵氏塔基"属于中国`"赵氏塔基"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这是中国人首次在预制基础技术领域超过美、英、俄等国家的开创性贡献,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可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信息、石油、勘探、军事等多方面的领域。

  2006年4月,美国一家国际投资公司慕名而来。

  "我们想把您的技术和受理权一次性买断,请您开个价。"对方开门见山。

  这件事来得突然,赵正义一愣,问,"您指的一次性买断,是不是我们中国人以后要想再用这项技术,必须用美金上您那儿去买?是这意思不是?"

  对方点头称"是"。赵正义定定地看着对方,回答六个字,"谈话到此结束"。

  外商并未死心,事隔两天,又打来电话,主动开价:1000万美金。

  赵正义说,"1000万美金,就大约等于8000万人民币了。'赵氏塔基'在中国推广应用,一年的社会效益是61个亿,这个价,你掏得起吗?"说完,"咔"挂了电话。

  事后,有人说他傻。

  赵正义激动地说,"我发明这项技术,动力何在?到2010年,世界塔机保有量在50万台左右,可是我们中国要突破25万台,占世界塔机的一半,混凝土基础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最大受害国也是中国,赵正义可以不出来,还有张正义、李正义等等,我相信我们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这项传统技术继续危害社会,危害我们的现代化建设。'赵氏塔基'永远属于中国!"

  令赵正义欣慰的是,这项技术已被列为"建设部科技成果推广项目",在北京、黑龙江、山东、河南、江苏等15个省市推广。RJ204

  图为赵正义和他的"赵氏塔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