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十飞机副总设计师揭秘国产大飞机项目历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3日20:11 CCTV《面对面》

  央视《面对面》4月23日播出“程不时:揭秘中国大飞机”,以下是节目内容。

  【导视】

  一个代号为708的神秘工程

  程不时:当时某种程度还带有军用的色彩。

  一段记忆深刻的研制经历

  程不时:先生产再生活。

  一架充满非议的国产大飞机

  程不时:因为中国人都在讲这是仿制波音飞机。

  是什么折断了运十的翅膀?又是谁点燃中国人的大飞机梦想?大飞机对今天的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

  《面对面》王志独家专访运十飞机副总设计师程不时,揭开中国大飞机的前世今生。

  【人物介绍】

  程不时,飞机设计师,1930年出生于湖南,毕业于

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26岁成为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教1的总体设计师,曾参与设计的机种有初教6和强5等,1971起,负责我国第一架自行研制的大飞机运十的总体设计工作。

  【正文】

  (实况:程看电脑讲解纪录片)这是清理跑道,打了一个发力枪飞机起飞。这是360度转弯,180度转弯,在跑道滑行一段范围内完全可以完成,这么大的飞机按道理讲很难转的,但转弯半径很小。

  (纪录片:运十起飞 升空)

  【解说】这是中国首架大飞机运十试飞时的纪录片,正在给我们讲解的是这架飞机的副总设计师程不时。就在试飞后的第5个年头,这架承载着中国人大飞机梦想的飞机却突然被搁置起来。让程不时没有想到的是,今年2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同意组建大型客机股份公司,并尽快开展工作。这意味着让程不时期盼已久的大飞机项目终于上马了。

  记者:您是什么时候听到这个消息的?

  程不时:我是在中央广播,

中央电视台的第一台在新闻中间知道的。

  记者:那你听到这个消息以后,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程不时:我感到非常地兴奋,这是一个很重大的事情,确实是个战略性的决策,它不是一个战术性的安排。

  记者:但是您跟我们国家的大飞机设计、制造都有不解之缘,您没有参与讨论,没有参与决策吗?

  程不时:我没有参与这个指南决策,但是37年来我一直在为大飞机呼吁、讨论、写文章,基本上是这些事情。

  【解说】业界所说的大飞机,一般是指起飞总重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也包括150座以上的干线客机,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目前世界仅有美国、俄罗斯、法国等少数国家可以生产大飞机,中国的大型飞机则全部依赖国外进口。与飞机设计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程不时一直坚持认为,中国也应该制造属于自己的大飞机。

  记者:那今天我们也看到了航空业的飞速发展,但是我们也有疑问,有必要自己造吗?

  程不时:我们中国曾经具有过这个能力,但是我们放弃了这个能力,放弃了这个能力以后,我们在国际航空会议上甚至于开到某些程度的时候,外国的主持人就宣布从现在开始,中国的先生们请退出会场,因为我们现在要讨论你们所不能掌握的东西,我们没有授权向你们讲的东西。那么这个等级制度是靠自己民族去开发,才有能力,才有机会把自己的民族能力提高,不能等人家赐给,你不过成为人家的车间而已。

  记者:能造出这样的飞机来,对一个国家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程不时:我们到今天为止所买的飞机的钱如果是用百元的新钞票摞起来的话,超过了上海最高建筑,经贸大厦,超过经贸大厦的十倍还不止,超过百倍还不止,我们的百元大钞的钞票,买飞机的钞票已经进入了太空。//这么长的一根金箍棒你把它截一部分下来放到国内,它将带动一大批企业的前进。//你知道这也许是一个笑话,空客370没有的,360也没有的,一下子跳到380,人家说为什么跳到380,他说“8”这个字中国人比较喜欢,他就瞄准了中国人来的,中国有这么大的人口,很大的潜力,他就来攻克这个东西。

  记者:合作怎么样呢?就像我们的汽车工业一样。

  程不时:合作以后崩溃了,合作崩溃了,因为主要的自主权不在我们手里。

  记者: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们有这个实力吗,现在?

  程不时:我想说这个20世纪80年代我们出现了“运十”,说明了什么?我认为这是在80年代造出“运十”飞机来,说明我们技术力量方面有蕴藏着极大的活力,只要我们不自我约束,就是我们自己是千万不能干的,不要有这种约束的话,它能解放出作出很大的活力来。

  (实况:驱车前往运十停机坪)

  【解说】在远离市区的上海飞机制造厂,有着种种传闻的运十就停放在那里,2004年7月的一天,我们跟随程不时,来到了这里,虽然外表看上去,运十并没有多大变化,但程不时知道,停飞多年的运十,实际上已经成了一个空壳。

  记者:现在好像飞机拆了很多东西?

  程不时:现在驾驶舱里头看起来,基本上还是完整的。

  记者:

发动机没有了。

  程不时:发动机目前拿掉了,具体的设备也可能拿掉了一些,这些仪表开关都还在。

  记者:现在看到这个样子,不知道您心里是怎样的感觉?

  程不时:很苍凉,很雄劲。

  记者:当年在那样的条件下为什么会上“运十”?

  程不时:据我所了解,当时的情况是,是60年代总理出国到欧洲,我们中国没有大型客机给他用,他最初用了中国民航螺旋桨的飞机,噗通噗通飞到外国,到了外国一看不是这个情况。//那么国外曾经有一些议论,媒体有一些人讲,中国是一只没有翅膀的鹰,中国我承认你是鹰,但是没有翅膀,中国还没有进入喷气时代,世界上已经通用了//01:29:19:00陈毅元帅当时是外交部长,他也曾经讲过,我不能坐自己的飞机出去,我好像在外国人面前我的腰杆也不够硬。//所以这样的情况下,就要发展这个大型飞机。

  记者:那么当初你们怎么给这个“运十”飞机定位呢?

  程不时:我们真正的工作进程是由于国家的任务,国家的任务当时下来了,希望我们设计一种供总理出国的专机,这种专机需要从中国出发直飞欧洲,中间中东不加油,是一个远程的飞机。

  记者:有点等米下锅的意思,现在事情过去了37年了,回头来看能不能用历史的眼光来评价一下这个决策,我们自己造大飞机?

  程不时:是一个正确的决定,而且是非常英明的决定。//01:26:23:00如果不是国家下达的任务,像我这样学习航空的,在东北飞机工厂担任主管设计师,我设计了好几种超音速的飞机,我也不会到上海来了。

  记者:对于基地的选址也有人产生疑问,为什么选上海,为什么不选西安,为什么不选沈阳?

  程不时:就是一个交通运输问题,你作为一个集中的单位,你要运这些飞机的大部件,你怎么运?如果在内地的话,在欧洲怎么运呢?欧洲几个大国之间怎么运,他特别造了一个很大很大飞机,这个飞机可以把另外一架飞机放进去的飞机,像鲸鱼一样,叫白鲸,一个大的专门飞机来运这些东西。你可以想象在我们内地,火车怎么拉过去。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59,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