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楼盘房价虚高内幕调查(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00:59 国际在线

  第三部分

  解说:这是我们在网上找到的中央公寓从2003年11月开盘到目前为止的销售价格表,首期开盘价格是一万元,但是普通人根本拿不到这个价格的房子。三年之内这个房价已经上涨了70%。可以想象这其中的利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究竟谁是这些利润的受益者呢?

  阎启忠:有的当时买进去是9000,有的是1万、1.1万。1.1万的价格很普遍。那么,你就可以算出,它的一个差价了吧。

  解说:除看不到结算报告、造价虚高和虚假宣传外,小股东还发现了中央公寓在2004年首期开盘销售时发生的一件更为离谱的事情。当时,中央公寓对面的香梅公寓已经卖到了每平米一万五的价格。而环境和质量都胜于香梅公寓的中央公寓开盘价却低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

  记者:但是如果按你的说法,你们的计算的话,这个账上的这个造价,已经达到了1.2万的话,它的开盘价格不到一万,怎么会有这样的亏本生意呢?

  阎启忠:那只有天知道了,开公司不会为了专门为人民服务,做赔本买卖吧,那么,那你就看一看,他这个低价的房是卖给谁的?是怎么卖的?

  解说:我们来到浦东区房地产交易中心查询,发现一名叫吴均军的业主在同一天内购买了15套中央公寓的房子。

  阎启忠:她是我们的董事,是中股东的代表,然后,她就可以在公司里面买15套房,按照你们现在的这个规定的话,她有权利购买吗?没有权利。不是我们公司,这个行业规矩都是这样。

  记者:你是说联合公司的高管,利用自己的权力,在抢购自己开发的住房?

  阎启忠:这个就是一个佐证。吴均军说这个钱我是出了的呀,这个钱我并不是虚假的,那我购买这个(房子),从人情上来说,也许也说得过去。如果都像你吴均军这样,每个人买15套,我们这个第一期一共在才千八套房子,那么,那么多管理层一买的话,那么这个公司也不要开了。

  解说:吴均军是陆家嘴联合房地产公司的监事,在这份她购买中央公寓房产的部分明细单中,清楚的显示她于2004年11月17日一天之内签约购买了这些房产。那么作为公司的高层领导,她怎么会在一天之内购买这么多房产呢?她买房是自用?转手?还是用于疏通各种关系?我们电话采访了吴均军的丈夫钱思解,他是现任世纪道公司的董事长。

  电话采访:

  记者:我只是想问一下,为什么你们要购买这15套房子呢?

  钱思解:不要为什么不要说为什么,你没有权利知道我没有义务回答这个问题,我倒要问你,你要知道这个问题有什么目的吗?

  记者:钱先生我们想了解就是为什么要购买15套住房?

  钱思解:为什么要了解?

  记者:因为你们是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涉及到你们是否滥用职权问题。

  钱思解:你们可以看看公司的章程,你去看看章程。

  记者:但是章程中并没有规定像你们不能购买吧?

  钱思解:你去看看章程中是不是规定不允许购买。小姐同志我要问问你有什么目的,你要达到什么目的你尽管说。

  记者:是这样,钱先生。我是一个记者,我唯一的目的就是想了解真相。

  钱思解:陆家嘴我知道的,陆家嘴联合房地产公司,这个事情非常复杂……

  记者:按当时这样的价格的话,买15套住房得花多少钱?

  阎启忠:我认为得将近2000万。

  记者:2000万,我们看到她在银行贷款,大概是将近1000万的样子,而且是在多家银行,在同一天的时间内贷到的这个款。

  阎启忠:对呀,那我只能认为她是给她贷款的那些银行行长的领导,不然的话,怎么会同一天都能满足她贷款的需要呢?而且这个贷款都发放下来了?

  串场:为了买这15套房子,吴均军在同一天之内向四家银行一共贷了将近一千万,这样的一种操作方式,和这样的贷款数额对于银行来说是存在着巨大的金经营风险的,那么,她怎么能拿到这笔贷款呢?今天我们要去这四家银行之一招商银行的民生支行去做调查。

  解说:记者称想要在近期贷款购买15套房子,银行工作人员建议记者把15套房子拆分成几份,每份四五套再贷款。

  记者:我在其它银行的贷款的话,我还需要向你们提交证明吗?

  银行工作人员:不需要,我们只要看到你这三到四套。

  记者:不用管我其它的是吧?

  银行工作人员:是的。

  记者:我只需要提供这三到四套这部分的收入证明,是吧?

  银行工作人员:四到五套我们可以承受。

  解说:2003年6月,央行曾出台文件要求商业银行借款时,要详细记载借款人的相关信息,并联网查询以规避风险。

  记者:和别的银行没有联网之类的吗?

  银行工作人员:联网不是同时联网的。(信息)没有这么快跳出来的。

  记者:别的银行应该是没有问题是吧?所以我现在也是有点担心,就是我能用自己的本名,贷款买这些房子吗?如果是四到五套的话可以做?

  银行工作人员:可以做。

  记者:但是如果说,我在你这儿贷四到五套,然后我到其它银行去贷四到五套,一联网是不是就能查出来?

  银行工作人员:联网他肯定会看出来,但是如果我们是同时办的话,是看不到的。

  解说:记者发现,银行正是为了争取更多地贷款业绩而不惜违规操作,而监管上的漏洞又为投机者打开了绿灯。这15套房产,作为公司监事的吴均军在2004年贷款购买时,每平方米的均价大概在一万元左右,每一套建筑面积大多在120——150平米之间。那么如果按照今天的市场价来计算的话,全部卖掉这些房产,她可以赚到1000万以上的利润。

  记者:您把中央公寓这个操作过程,称之为权力和资本的结合?

  袁剑:对,他们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可以拿到非常廉价的房子,9千块钱的成本,然后1.5万块钱,甚至是1.6万块钱,甚至1.7万块钱,这样一个高的价格倒出去,这5千块钱,6千块钱,7千块钱,就是他们的利润,就是权力变资本的一个非常典型的过程。

  记者:你是说没有人在意这个企业最终的利润?

  袁剑:那当然了。

  记者:也没有人在意消费者的利益?

  袁剑:那肯定的,这是必然的。

  解说: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不仅联合公司高管可以获得中央公寓的认购资格,甚至夜总会的小姐也能通过某种途径拿到认购资格。我们联系到了夜总会小姐的朋友黄先生。

  黄先生:我当时还讲,这房子你有股份的,我也想买房,你看是不是能给我搞一套,人家夜总会的妈咪都搞到了,我说你搞什么呢,说起来还叫你一声大哥的呢。他还不信,说我不相信,我说不相信我把名字,把他们家的门牌号码都告诉你。

  解说:我们拿到了这位小姐的电话,并得知她买的房子是中央公寓26号楼的1301室。深夜,我们来到她工作的夜总会,见到了这位从联合公司高管手中拿到房号的小姐。

  解说:我们又联系到一位在中央公寓拥有房产的李先生,并以买房人的身份和他见了面。

  李先生:2005年我们也排了,排不到号。

  记者:排不到号,要花钱的,是吗?

  解说:李先生自称是炒房专业户,除中央公寓这套房子外他还有多处房产。他告诉我们自己买号炒房的操作方法。

  李先生:先找到熟人,找到熟人也没用啊。就是先大概谈一下,但是最后还是要钱开路的。

  记者:还得花钱买是吧?多少钱买一个号?

  李先生:10万,20万都有。关系好的10万。

  记者:这个号上来就是10万啊?

  李先生:上来就是10万。跟你说房价,因为我原来做过一段时间房地产,房价它是板块轮动的,像股票一样,这个板块炒起来,其它几块板块也跟近,然后这个板块差不多了,轮到后面的板块,这样循环过来以后,一圈过来第一个板块又要涨。

  解说:那么开发商为什么要发号出售房子?这里面又有怎样的玄机呢?

  记者:开发商卖这个号干嘛?

  李先生:怎么说呢 ?比如说你是开发商的老板,你下面有一百个员工给你打工的,他们正常给他们卖房子,你发奖金给他们,有的说奖金太少了,人家楼盘都发很多奖金,那你开发商是不是要满足他们呢?满足他们,你自己掏腰包吗?自己不掏腰包的,开条路给你,你自己去搞吧。

  解说:2005年,李先生花150万买到这套130平米左右的房子,现在卖给我们出价是210万元。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这套房子就升值了五六十万元。按照小股东的说法,房子盖好后公司的内部就已经开始第一轮的囤积炒作,一些房子从一开始就根本没有流入到有住房需求的人手中,而是被炒房投机的利益群体瓜分了。然而当中央公寓真正面向市场销售的时候,小股东发现新的疑问又出现了。

  阎启忠:在开盘的这一段里面,买房的人,一个价格上有异常,而且所有的身份证号,全部是这一地区的,可以告诉你,前6位数基本上是相同的,或者是相近的。

  记者:你怀疑什么?

  阎启忠:我没有什么好怀疑的,我只能告诉你,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第四部分

  解说:这是我们见到的部分中央公寓业主名单,上面的地址告诉我们,绝大部分的房子被用江苏、浙江身份证登记的人买走了,其中很多人来自温州。

  阎启忠:那么多的温州人,就独独青睐你这一块,中央公寓的房子吗?那么巧吗?而且这些人你可以再查一下,用他的名字再查一下,他在其它地方,这些人也买了好多楼盘,那么你说怎么去理解?他不炒房买那么多房干嘛?

  解说:那么在中央公寓的1002套房子里究竟有多少房子是被温州炒房团买走了?我们来到售楼处了解情况。

  中央公寓售楼处工作人员:当时卖的时候,确实,他们温州人眼光也不错,那时候卖1万块左右的,刚开盘国内很少有人来买,只有温州人。

  记者:不是排号排来的吗?

  中央公寓售楼处工作人员:刚开始的时候靠马路那一边,就算排号的话,有一大部分 80%都是温州人。

  解说:在这份中央公寓部分业主的名单中,有大量的身份证号码属于温州所辖的瑞安市,地址主要集中在一个叫塘下的村镇上。记者以中介公司工作人员的身份随机拨打了15个用温州地区身份证登记的电话。

  电话采访:

  记者:请问您中央公寓的那个房子,有没有意出售呢?

  业主1:没有了。

  记者:已经卖了吗?

  业主1:对。

  业主2:现在不想卖。

  记者:现在不想卖,为什么呢?

  业主2:为什么呢?价格涨了再说吧。

  记者:您这里有几套房子?

  业主3:四套房子。

  记者:四套是吧,有没有可能帮我找一找?十套是吧?

  业主3:对 ,你说的这个我那朋友还有的。

  记者:还有啊,大概还能有多少?你告诉我一下。

  业主3:我朋友那还有两三套。你们价格出得怎么样?不然的话我们都不会卖,你也知道,陆家嘴中央公寓那几天,排队排得厉害不厉害嘛,还要挤呀挤,挤死人,还要叫人家再给他钱,好处费呢。

  记者:那你说好处费多少钱?

  业主3::我好处费就好几万呢。

  解说:结果记者只拨通了这15个电话中的4个,其他的全都是空号,而且四位业主的购房目的也都是用来投资,并非自住。温州炒房团不仅是房价攀升的原因之一,也成为高房价的直接受益者。在专门做中央公寓二手房的一家中介公司,一位小伙子告诉我们他的绝大多数客户都是温州人。

  中介公司工作人员:他们温州有一种商业协会对吧,就像以前的行会,然后政府,城建局(和他们有联系)

  记者:那政府怎么参与?

  中介公司工作人员:现在我们中国人,你也不是不知道,对不对?像前天晚上,我们公司里面现在缺经理嘛,公司想把我提上去做经理去,什么都没说,昨天晚上请他们吃饭吃了2000块钱,你不吃饭的话,钱不花的话,还是不行啊。

  记者:但是我听说好多在这里买房的人,温州人也不是什么商人,都是农民。

  中介公司工作人员:是农民啊,很多都是农民,占70% 60%都是农民。

  解说:小伙子还向我们描述了他接触到的温州炒房团。

  中介公司工作人员:上次我到温州去,我以为他会开个车来接我的,在我印象中我当时想的,最起码开个君威来接我,他骑个自行车,一手拎一个热水瓶来了。我的娘,我当时看了我纳闷,我郁闷。我心想是不是你,我想是不是他,到家去连个车也不舍得打。到家里一看,还不是这种桌子,一个四方的木桌子,有点复古那种形式的,上面都是香啊、灰啊、蔬菜。拿个袖子就这样擦擦,坐,杯水给你放在那里,当时我回来跟他们说,他们都不相信,我说这是事实。

  解说:据中介介绍说,温州炒房团里有一些是真正有实力的人,还有一些是把身份证借给别人以从中获取一些利益,而更大的获利者是那些借用他们身份证登记的人。我们在对上海本地的购房者进行电话调查时,意外地有了新的发现。

  记者:您买了几年?

  张先生:我一开盘就买了呀。

  记者:2004年就买的?

  张先生:我也忘了是什么时候了。

  记者:那你那时候很便宜啊,那时候不到1万块钱?

  张先生:差不多吧。

  记者:差不多,那都是需要跟联合公司,要关系很硬才拿得到的?

  张先生:那楼是我们做的呀,我是这个楼的建筑师呀。

  记者:你是这个楼的什么?建筑师啊?

  张先生:对呀,是我们做的,所以我拿到的呀。

  解说:记者一共拨打了近30个电话,在所有接受采访的业主中,没有一户是因为自住而购买中央公寓的房产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中央公寓面向市场后的几年里,一部分被公司的高层优惠购买,还有的被炒房团囤积下来,他们都在等待一个满意的价格向外出售,于是在这样的操作中,楼价又有了上涨的空间和理由,而付出代价的只有最后买房的消费者。

  记者:既然已经拿到钱了,又为什么还要把这件事说出来呢?

  阎启忠:它现在造价1.2万了,我还能有五亿九的利润,如果按正常造价的话,你算一下,这个利润还要多多少啊?那么那么多的利润,买到老百姓手里的房子,为什么又那么贵呢?那我没办法,只能做行业的叛徒。怎么办呢?

  记者:你们小股东是因为自己的利益受损所以出来说话吗?

  阎启忠:当然我首先是一个利益的关联者,而且我的利益确实受到损失了,同时客观上也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起到我一个公民的作用。

  记者:但是坦率地讲,假如当时这个利益分配的过程当中,你们一直可以参与其中,是不是今天你就不会再说这些了?

  阎启忠:我们参与其中就这样两个结论,一个就是要黑大家一起黑了,我也是黑的一员了。还有一个,我不同意,不同意扫地出门。要么你跟我同流合污,那么你滚蛋,很简单,游戏法则。

  袁剑:就我的判断,小股东当时参股的时候,肯定是一种良好的愿望,他希望这样一个企业是按照市场化的手段去运作的,包括它的财务,包括它最后利润的体现,但是最后他才会发现,这个利润早就在企业运作的过程中已经被吞噬了。

  袁剑:他本来是准备搭一个顺风车,他没想到他们洗钱,可以疯狂的程度,可以到这么一个地步。

  街头采访:

  记者:你觉得房价贵吗?

  路人1:蛮贵的。而且我觉得没跌还见还涨了那种。

  路人2:价格太高。高,在等。

  路人3:利息还要会涨,因为房价太虚高了。

  记者:房价的成本会有多少?

  路人4:房价的成本我觉得,现在怎么也有两三倍了吧。

  记者:每平米啊?

  路人5:不是很清楚,只是知道它这个是暴利。

  路人6:如果要是能低到一半左右,应该能够承受吧。

  记者:现在大家都说上海的房价高,你觉得这个高得正常吗?

  阎启忠:我们公司这个小的麻雀,但是五脏俱全。已经看到了它里面这个成本的严重的失真。

  而我这个房价,现在又跟市场的房价,不是很背离。我这里有问题,我绝对不说人家,也跟我一样有问题,但是我不敢保证人家没问题,我还是那句话,如果我们的成本趋于正常了,合理了,价格一定也会比现在,更趋于正常合理,那么老百姓买房的可能性可能会增大。

  记者:从舆论的信号当中,好像说上海的楼市要降了,而且说已经降了,中央公寓降得下来吗?

  阎启忠:我可以告诉你,这个降是个平均值,但是以我个人在上海,我对房产的了解没有降。

  所有的政策出台以后,我不是告诉你了吗,最后是买房人,老百姓来埋单呀。土地的价格又上去了,那么我担心的一些问题,到现在还悬空着。那么怎么降得下来呢?降价的理由在哪里呢?

  知情人:我们上海的房地产,就像山西的小煤矿,煤矿的问题是由安全问题暴露的,但是我们房地产老板,为什么还能待到今天?甚至还能待下去?因为他没有安全事故,所以房地产商没有什么胆战心惊的。

  串场:现在是晚上的9点半,中央公寓的一千多套房子,灯光很稀少。售楼处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说,开盘到现在两年多的时间,入住率不会超过10%。但是不要以为,这些黑暗中的空房间没有生命。每过一个夜晚,它的价格都在自动地向上攀升。有些房子两年多以来

  已经上涨了每平米8000块钱,将来有一天,从这些房主手里接下房子,真正住进去的人,可能很少有人会意识到,他们不仅仅是在为房子埋单,也在为某种权力埋单。

  演播室:在今年的两会上,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目前国家建设部等八部委开始对房地产市场秩序进行专项整顿,重点打击这一领域违法违规的现象,以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总制片人:梁建增 赵微

  制片人:张 洁

  编导:仲伟宁

  摄像:席 鸣 毕英汉

  录音: 李宏卫

  解说: 姚宇军

  非线编辑: 刘 涛

  统筹:张海华

  执行制片人:王猛 胡劲草

  播出主管:杨明泽

  责编:赵华 宋 薇

  制作主管:张步兵

  合成:陈 越

  监制: 梁晓涛 庄殿君

  总监制: 孙冰川(央视《新闻调查》)

[上一页] [1] [2] [3]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