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发现中国最早的长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03:24 郑州晚报

  说起长城,自然让人首先想到北京八达岭长城。可是,那并不是我国最早的长城,仅是如今保存最完整的长城。很多人恐怕都不知道,在辽阔的中原大地上分布着我国最早的长城--楚长城,只是由于历史岁月的侵袭,所剩下的只是些残留的遗迹了。

  2007年3月12日召开的河南省文物工作会议传出消息,河南今年将正式启动河南省境内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河南境内的多个市县分布着早期长城,是全国长城资源调查的一个重要省份。

  中国最早的长城在河南

  1998年,美国总统克林顿首度访华,在慕田峪长城游览,他好奇地提出一个问题:"这是中国最早的长城吗?"陪同的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著名长城专家董耀会脱口而出:"这不是,这是明代的长城,慕田峪到2004年的时候只有600年的历史,我们最早最早的长城是楚国的楚长城,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

  董耀会提到的"楚长城",就在河南南阳境内。《汉书·地理志》南阳郡叶县下注:"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曰方城。"《水经注·汝水》载:"醴水迳叶县故城北,春秋成公十五年(前 576),许迁于叶者。楚盛周衰,[庄王]控霸南土,欲争强中国,多筑列城于北方,以逼华夏,故号此城为万城,或作方字。"

  楚长城总长近一千里

  随后,国内的专家学者们纷纷组成考察团,来到南阳进行科学考察。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理工大学工程兵学院派出的5人考察团是最具权威性的专家。

  在方城县独树镇方城山西北的山脚下,就是大关口楚长城遗址。大关口的得名在于它东西被并列的诸山峰夹峙,形成了一道关隘。在其附近的山上还可看到城垣的遗址,多傍山而建,或为土筑,或为石砌,城垣之间互为呼应,易守难攻,十分具有战略优势。考古人员在土垣内发现过铜戈、铜镞,并考证出其建筑时代为春秋战国时期。

  论者一般把楚长城的分布情况划分为北线、东线、西线,整体呈"∩"形。可是经过专家们实地考察发现,楚长城的分布并不如此单一,除北面南召至鲁两县间是单一线路外,东线和西线又各有内线和外线,东西两线形成四条线路。它的西头从今天湖北的竹山县,跨汉水辗转至河南的邓县,往北经内乡县,再向东北经鲁山县,跨汉水辗转至河南的邓县,往北经内乡县,再向东北经鲁山县、叶县,往南跨过沙河直达泌阳县。总长将近一千里。

  南召县的楚长城遗址只是整条楚长城的一部分,主要位于板山坪镇、乔端镇、马市坪乡等乡镇。相对于其他分布县份相比,线路最长,关城最多,保存最完整,是楚长城的历史标本。其中的板山坪镇粉坊村的东峡口,自古是南召通往内乡县、西峡县的马山口、西峡口镇的重要关隘,是著名丝绸之路之要冲,在对外联络、商贾行旅,抵御外侵发挥过重要作用。

  作为中原长城十大关城之首的周家寨长城遗址,有20多公里长,分布在6座山峰上,随山势上下起伏,宛如游龙。《阳府志》称其为金斗关,《南召县志》称"莲花寨",周围建筑了卢家寨、华家寨、王家寨等五座敌楼和三座险关要塞,高有内城墙,外有警哨小寨,还有互为犄角的瓮城和烽燧台,形成一座完整的防体系御。

  专家考察了周家寨楚长城遗址后,2006年10月,在河南省鲁山县召开的"楚长城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约在公元前688年修建的楚国长城,为我国最古老的长城。

  中国长城学会秘书长董耀会和副秘书长吉人在考察完这段长城遗址后分别挥笔写下了长城之父、祖赐长城、无价之宝的题词。

  楚长城现状堪忧

  屈指数来,楚长城已在这密密的山林里静卧2500余年。随着历史的演变,也逐渐失去了重要的军事防御意义,地方官面对这样浩大又劳民伤财的建筑体系,只能任其慢慢的被风霜侵袭,慢慢的成为诗人们伤今吊古的场地。

  分布在南召县的长城,在近代曾不断被当地人修葺利用,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在清朝乾隆年间,附近的周姓大族雇佣了几千名当地人用了8个月时间对山寨进行了维护修缮,这也是周家寨得名的原因。近代战争中,村民们为了躲避土匪们的烧杀抢掠,一起躲进了寨子里,土匪们久攻不下只好撤退。时隔2000多年,楚长城的防御优势仍可见一斑。

  然而,在南召的长城如今也正面临不断地破坏。

  在海拔806米的华山主峰,"楚长城"从峰顶蜿蜒而下,近在咫尺的周家寨边上有两个矿区,最多时矿区多达100多个矿口,为清理碎石,这些矿口每天最多时要放100多炮。

  矿主们在利益的驱使下,疯狂开采,致使山上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一个个矿点使山体看上去满目疮痍,并不断扩大,对楚长城的保护构成极大威胁。

  长城专家董耀会指出:楚长城应当受到妥善的保护,如果还没有被当地政府开发出它所蕴涵的经济资源就被破坏了,这是一项罪过,我们无法面对后人。

  在考古专家眼里,这样存世不多且保存完好的长城,反映出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建筑工艺,也向今天的人们展示出了朴素简约的艺术美。

  相对于雄伟壮丽的西方建筑,这段保存尚好的楚长城从一个方面也反映出了中华民族坚韧的民族性格和朴素的力量之美。它所包含的历史、政治、 经济、军事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无法估量的。如果没有妥善的保护措施,这条"巨龙"将慢慢被肢解而只能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中,后人也只能从文字和图片中来想象它的原貌了。

  民间涌动自发的保护热潮

  近年来,小店、云阳、太山庙、板山坪等乡镇农村即掀起了一股保护楚长城的热潮。在老百姓心目中,保护楚长城,保护老祖宗遗留下来的遗产,已成了不用再宣传的共知共识。村发自发组织起保护队伍,走入深山调查,并搜集了大量保护资料。当地的 王光全夫妻在楚长城附近的山林一住就是十几年。

  他亲眼看到了这些年有很多香港、北京、武汉等大城市的人来旅游考察。也对楚长城的明天充满了希望。他说:“如果这儿变成旅游胜地了,群众们就不用炸石伐树也能发家致富了"。

  然而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的。南召县政府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原古长城的保护工作,就必须认定它们的历史地位和相关价值,只有价值认定了,国家的相关保护措施才跟得上。由于中原古长城涉及十几个县,认证将是一项浩大工程。专家要深入山区,进行航空拍摄,看这些长城遗址是否相连,是否有文物进行印证,要进入深山野林,对"楚长城"沿线进行实地考察发掘,靠地方财力,显然无法支撑。

  河南省文物管理局正在考虑通过中国文物学会向国家立项,争取资金。尽管目前还没有消息,但专家对楚长城的保护已经形成共识:中原古长城遗址如果不能得到有效保护,那我们的文化遗产将面临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涂月超 田栋梁 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8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