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有只让人瞠目结舌提心吊胆的黄沙狮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04:32 都市快报

  

临海有只让人瞠目结舌提心吊胆的黄沙狮子
临海有只让人瞠目结舌提心吊胆的黄沙狮子
“立蜻蜓”浙江民间档案·民俗

  通讯员 周桂林 罗 文

  记 者 葛 辉 摄 影 戴树林

  台州临海白水洋镇上游村。

  太阳很大,这天气走走路,人就觉得有些热了。

  扒了几口饭,68岁的王献根端了个小凳子,气喘吁吁地赶到村子的篮球场上,很费劲地找了个阴凉地儿——好位子早就被别人占了。

  下午,这里有黄沙狮子表演,每当这个时候,就是村子里的节日,附近方圆几里外的人们都会闻讯赶来。王献根从小看这玩意长大,一把年纪了还是看不腻。

  王曰友也来了,他放下了肩上扛着的铁架子和鼓,抿了口茶,接过别人甩过来的香烟,夹在耳朵后面。

  “快,桌子叠得仔细点。”王曰友对着背着桌子跑来跑去的徒弟们吼着,喉咙就像呼呼作响的风箱。

  徒弟们忙碌的身影让王曰友觉得很满足,他这才把耳朵上的烟夹到手指缝里,点着,眯着眼猛吸了一口。

  王曰友22岁开始学艺,到现在已经有37年了,人生的三分之二都和黄沙狮子有关。

  全中国就台州临海有人会玩黄沙狮子,在临海,玩黄沙狮子资格最老的就属王曰友。

  6层桌子的摆法很有讲究

  每逢重大节庆,黄沙狮子就会“出山”,跳将起来就寓意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幸福安康。就连婚礼上也会请来舞狮队,闹洞房闹婚床,带来喜气。

  这回的表演,却并非节庆。

  舞狮队的艺人们平时有自己的工作要忙,很多都出远门打工或者在外地做生意,难得聚拢一次。

  好不容易人聚得差不多,师傅王曰友说总是要练练的,那就练一遭,让乡亲们又饱了回眼福。

  王曰友亲自去仓库搬出了行头。金灿灿的狮子头,五彩的狮子皮,苧麻做的鬃毛,艳丽的色彩在阳光下晃得眼睛也睁不开。

  王曰友还有一件宝贝,那是有着近百岁年纪的旧行头,是上辈的老艺人传下来的。狮子头是用木头做成的简单架子,缝绑上红底小细花的棉布,龙嘴巴也是个木头架子,舞起来时和上面的架子一碰,可以发出清脆的响声。狮子皮就是藏蓝色的麻布,虽然旧了些,苍老中却能透出当年的华贵。

  “还是用老的习惯。”王曰友又猛吸了口烟。 这头,徒弟们已经把桌子都叠好了,有6层,最上面的一张桌子反过来放置,四脚朝天。

  摆桌子也讲究技巧,最下面一层5张桌子,最外面的两张桌子,外边垫高了1厘米左右,这样可以把所有的力都往里聚集,然后每张桌子的桌脚上都垫上自己编成的稻草桌脚垫,增加了摩擦力,宝塔状的八仙桌就稳如泰山了。

  黄沙狮子舞得漂亮还得会看

  说起黄沙狮子的历史,王献根最有资格了。一放下手中的茶杯,故事就如串在一起的豆子挨个地从他嘴里蹦了出来。

  白水洋镇地处临海的西部,这里民风纯朴,崇尚习武自强。黄沙狮子就发源于白水洋镇的黄沙洋一带,要从北宋仁宗庆历至皇祐年间(1041至1053年)说起。

  当时有一个拳师叫杨显枪,精通拳术和刀枪棍棒等十八般武艺。后来创办了武会馆,一时间吸引了众多武术爱好者,求学的弟子络绎不绝。杨显枪带领弟子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威望日益增高。

  为了让武术不那么枯燥,又能起到健身效果,杨显枪把民间舞蹈的动作糅合到武术中,独创了上桌狮子(黄沙狮子),把地面上的各种翻滚、抢球、停立等舞蹈动作,搬到了数米高的桌子上,令人目瞪口呆。

  后来又成立了狮子会,带领徒弟外出闯荡表演黄沙狮子讨生活,再加上处处见义勇为,名声就这么越传越远,一代代地流传了下来。

  “王曰友的徒弟跳得不比老艺人们差,而且行头更漂亮。”王献根做出了很高的评价。

  在叠了6层的桌上头顶头地倒立 人越聚越多,声音也嘈杂起来。王曰友来了兴致,只听口里一声吆喝,王曰友和排列整齐的徒弟们,双手一撑桌沿,双脚向上一跃成笔直倒立,靠着头和双手的力量,身体保持不动。这叫做“立蜻蜓”,是热身。

  “年纪大了舞不动了。”王曰友摸着脑袋回来,众人们为这位年事已高的老艺人努力鼓掌。王曰友点燃一根烟让自己平静下来:“不服老不行了,现在只能做配乐的行当了。”

  王曰友小鼓槌一挥起来,浑身骨头都在跳舞,眼神活络而严肃,眼里的地方是别人所不能到达的。

  狮子们抖抖身子上场,随着铿锵锣鼓,先由飞单飞双开始,最后飞过三张并列的八仙桌。在翻飞的同时,还兼耍过堂、拍桌、桌上筋斗、下爬点、悬桌脚、叠罗汉、接长人等动作,行话叫做“翻桌”。

  接着在宝塔状的八仙桌上表演翻九台、蛤蟆吃水、插蜡烛、穿山等技艺,这个过程叫“跳桌”。这也是黄沙狮子的精髓所在了。最高一层的桌子四角朝天,舞狮者像个王者稳稳地站在桌脚之上,然后在四只桌脚间跨步移动,最后与队友头顶头地倒立,摆出了酷酷的造型。

  阵阵叫好声不绝,欢快愉悦感染了周围,媳妇怀里的孩子也跟着手舞足蹈,大爷捧着茶杯顾不得喝,老奶奶则在门口瘪着嘴笑。

  “这除了自己要保持平衡外,还要和队友相互配合,发力点和受力点要在一条直线上,才能完成这个惊险的动作。”王曰友边打着鼓边不忘给记者解释。

  舞狮艺人们都系着一根红腰带,这不仅仅是美观的作用,而且是舞狮当中的一项重要道具之一。当狮子靠近桌边时,狮头艺人的腰带就要发挥作用了,狮尾艺人紧抓狮头艺人的红腰带,双手用力,狮头艺人双脚弯曲,用力登顶,两人同时发力,狮子头就上了桌子。

  训练的时候真是痛并快乐着 这支舞狮队的创立,驻村干部张瑄华功不可没。

  黄沙狮子曾一度辉煌,参加过浙江省民族形式体育运动大会,捧回了一等奖,后来文革期间被打入“冷宫”。三年前,为了抢救黄沙狮子,张瑄华盯上了王曰友,她称他是老古董——唯一还幸存于世的黄沙狮子老艺人。不久,一支由20-40岁的舞狮队总算拉起来了,那年刚采完杨梅,王曰友便唤来徒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训练。

  早上4点半,鸡叫头遍就起床,7点半结束。下午也是4点半到7点半。

  黄沙狮子的表演武术动作难度很高,一天下来徒弟们互相数起了身上的乌青,这时大家才嬉笑怒骂起来。师傅王曰友总结说“痛并快乐着”,每天都不忘给徒弟们买狗皮膏药。“贴了几百张都数不清了。”

  舞狮艺人王胜脱去行头,甩了甩汗湿了贴在额前的头发,撸起了裤管,给记者看了看满腿的伤疤。“演杂技的还有根保险带,我站在两三层楼高的地方,在两个桌脚上玩倒立,什么保护都没有!”村民眼中的王胜是威风凛凛的,游走在四根桌脚之间的他就像一只俯瞰大地的巨鸟。

  在王献根的眼里,黄沙狮子的功劳不仅仅是上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

  每有黄沙狮子表演,把周围几个村子的人气全都聚集了起来,远比放露天电影、唱大戏还热闹得多,认识的不认识的,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来了。“大家混熟了,我们村小伙子讨回了外村的媳妇儿,我们村的姑娘也找到了外村的婆家。”王献根说着土话,大伙都跟着笑了。

  民俗 黄沙狮子

  在临海,黄沙狮子又叫做上桌狮子,其发源地就在临海黄沙洋(属于白水洋镇),所以也叫黄沙狮子。

  黄沙狮子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以高难度的演艺技巧名扬四方。

  和一般的民间舞狮不同,狮子不光在地上嬉戏翻滚,还要在堆叠了4到7层的八仙桌上表演,要用到10—28张桌子,最多的时候桌子数目达到45张,7米多高。

  扮狮子的艺人,就在这宝塔状的八仙叠桌上凌空跳跃,左右翻腾,让人瞠目结舌又提心吊胆。

  去年,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公布于众,临海的黄沙狮子榜上有名。

  浙江,是一个底蕴深厚的省份,在民间更是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宝贝”。民俗,民间绝活,民间艺术,民间文学,民间奇人……快报为你一一作原生态记录。也欢迎你为我们提供线索。

  电话:13516800000

  QQ/133516800

  MSN:kb13516800000@hotmail.com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