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骄子的精彩转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04:37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与大学生“村官”李学军面对面

  作为我省首批优秀大学生“村官”代表,李学军4月上旬在省内高校进行巡回演讲,忙里偷闲,他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种草能长到3米多高,号称‘草中之王’,然而在它成长的前8个月,仅有3厘米高,到了第9个月,它突然长到这个惊人高度。‘草中之王’在前8个月没有闲着,它在积蓄力量,根须在地下延伸了28米,比大树的根须还要长!”

  “你是说年轻人要脚踏实地,不要急功近利吧。”记者说。

  “对,不要指望着一锹掘个井!”从李学军的身上,记者读出了与其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与稳重。

  “别拿村长不当干部”

  从名校骄子、银行“白领”到大学生“村官”———李学军精彩的职场“转身”,仿佛是对“草中之王”成长过程的诠释。

  称其“精彩”,缘于李学军颇为奇特的经历———他出生于上党腹地壶关县;初中在改革开放前沿深圳就读;高中毕业于山西省实验中学;大学在全国名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深造;大学毕业后到长治市商业银行担任客户经理;2006年8月,全省首次选聘优秀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李学军脱颖而出,回到家乡担任壶关县龙泉镇西街村党支部副书记,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探究采访对象的心路历程,乃记者职业使然。

  “一个人要想成功,就要选好突破口,敢于去做别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李学军坦言,“我在深圳上初中,亲眼看到许多人白手起家获得成功,那种‘拓荒牛’精神对我触动很大。”

  “有人说,大学生‘村官’成天到晚给村干部写材料,纯属大材小用。”记者用上了“激将法”。

  “有部热播的电视剧名叫《别拿豆包不当干粮》,这句北方俗语的下一句就是‘别拿村长不当干部’,村干部的人生智慧可不是我们这些刚出校门的大学生所能企及的。”李学军听了果然有点儿激动,“带好一个村子,涉及到忠实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经济要发展,社会要稳定,这比管理好一个企业要难得多。说句不客气的话,跟村干部学习是我们这些人的福分!”“我能让你干得不想走了!”

  李学军很幸运,他在西街村遇到了“伯乐”———村党支部书记赵小强。

  “我能让你干得不想走了!”

  赵书记见到李学军的第一句话,就让他心里暖烘烘的。

  西街村地处壶关县城,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村里拥有一些当地知名企业,已形成酿造加工、房地产、养殖业、商贸四大支柱产业。赵书记没有食言,放手让这个毛头小伙子参与管理村办企业。

  李学军没有让赵书记失望,他在摸透村情的基础上,很快找到了工作的切入点———

  “我发现村里的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混乱问题,比如公家的车辆可以办私事、用油无度,出差时居然要带上不相干的人做伴……”李学军认为,这是农民由“下地耕田”变为“进厂上班”后,对现代企业有组织有纪律和快节奏的工作还不适应所致。为此,他在征得支、村“两委”的支持后,组织人员制定了岗位职责和奖罚措施,并对管理人员和职工进行培训,促进企业走向正规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李学军实心实意为村民服务,也让乡亲们对他另眼相看———

  2006年10月,李学军参加了西街村的一项房屋拆迁工作。他惊奇地发现,原先签订的房屋拆迁补偿合同,居然连补偿面积都没有写清楚。李学军通过与部分拆迁户交谈和班子成员交流后,建议召开支、村“两委”会议,对原合同中的相关条款作了修改,明确了有关补偿办法和具体数额,维护了30多家拆迁户的利益。

  如今,李学军启动了村里的素质提升工程,放开手来搞培训。李学军上党课时注意深入浅出,比如讲到“什么是为人民服务”时,他就结合本村实际,指出村里办企业就地转移本村劳动力,增加了村民收入,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体现,党员干部听了更有干劲了。为了让群众及时掌握党的方针政策和致富信息,在他的提议下,村里每年投资1.5万元订阅党报党刊和致富信息类报刊30余种。在李学军的推动下,村里一些有文化、有发展潜力的青年被分批选派到大专院校深造……李学军的辛勤工作赢得了村民和上级领导的信任。今年年初,他兼任了西街村所在乡镇的党委委员。

  “对于大学生‘村官’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和村民们打成一片。”记者最后问道,“你在村里干得顺风顺水,谈谈这方面的体会吧。”

  “不要小看每一件小事情,只有做好小事情,人家才会逐渐把大事情交给你。”李学军说,“还要有吃苦精神,大年初一我就是在村办企业里度过的。”

  本报记者 田建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