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六通五进家”建设新农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07:43 山西新闻网

  本报讯(记者班彦钦)今年的春天,对静乐县三家庄农妇任改兰来说,充满了兴奋。户户通电工程改变了她一家人的生活,她买了一台家用鼓风机,丈夫则和几位村民合计着要开一个电磨坊。上年,忻州市投资2831万元实施户户通电工程,8个县的140个村2992户农民彻底告别了点灯靠油的历史。与此同时,在新农村建设121个试点村,投入资金近700万元,全部实现了路灯亮化。

  与忻州市常务副市长秦新年谈到这些变化,他说:这些内容集中体现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我们称之为“六通”,即以路为主的村村通水泥路,去年就完成1945公里;村村通公共汽车,通村率达到90%;户户通电和村村通电话、村村通电视、村村通网络,共投资近7亿元。记者了解到,忻州市以民生为重点,投入20多亿元倾斜“三农”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千千万万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农民。忻州市把资金投入的着重点放在新农村的同时,把着力点和增长点放在提升现代农业和培育新型农民上。为此,他们持续不断开展了“政策进家家家明,法制进家家家安,科技进家家家富,道德进家家家和、文化进家家家乐”的“五进家”活动。全市新增文化大院100多个,央视还专门在顿村推出了《金光耀忻州》特别节目,为文化大院赠送了钢琴等文艺活动器材。在“五进家”活动中,今春又有1000多名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农户院落,手把手教技术,面对面谈致富。面塑、剪纸、雕刻等一批传统文化得到了挖掘,成为农民新的致富门路。以河曲二人台为例,现在已形成以家庭为主的20多个团队,奔走于晋陕内蒙古,人均年收入2万多元。

  忻州市把“六通五进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破题之作。在实际运作中,特别注意困难群体、弱贫地带,从而使新农村建设有了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持久的生命力,也激发了当地干部群众在精神与物质两个层面上的共建与共享。

  重点在农村

  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科学发展,重点在农村。因为农村人口多,农村和谐了,整个社会才能和谐。

  忻州市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展的“六通五进家”活动,既给财力支持,又富农民头脑,双管齐下,不但解了时下农村燃眉之急,也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持久活力。装一盏灯、铺一条路、通一辆客车、建一个文化大院,这些在经济发达的地方不是难事,但在贫困面较大的忻州农民眼里,这就是最大的实惠,实实在在,功德无量。

  (编辑:勾天)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