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市场法则看待外资进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08:43 东方网-文汇报

  本报记者钮怿

  原本在媒体上剑拔弩张、激战甚酣的娃哈哈与达能陡然“停战”。在政府和舆论的引导下,这场“战争”无论结局如何,终于可以重新回到谈判桌上。

  娃哈哈与达能之战,本质上是一场可圈可点的商场博弈。达能一方,凭借控股地位和法律说话;而娃哈哈一方,则祭出了“保卫民族品牌”的大旗。自古商场如战场,都是奔着娃哈哈品牌控制权而去的利益双方把招数使得再眼花缭乱,只要不违背法律,原本都无可厚非。但是,把一场企业间的博弈上纲上线到“保卫民族品牌”、“危害国家经济安全”,未免扭曲了商业竞争的本质。

  市场经济的特征就是开放、竞争。放眼全球,伴随着竞争而产生的收购、兼并、重组,没有国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成长中的中国企业,也正在经历从单纯被外资收购到走出去收购外国企业的历程,如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TCL收购法国汤姆逊等,虽然其中充满艰辛甚至失败,但这些收购都是在符合当地法律法规的原则下,通过平等谈判缔结协议来完成的。除了涉及国家安全的个案以外,普通的商业收购中从来不会听到“保护民族品牌”的惊呼声。

  把娃哈哈与达能之间的商战看成是“捍卫民族品牌”之战,折射出一些人看待外资的角度有些偏差。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抱着“以市场换技术、换管理”的想法,对外资打开了大门,那时,我们用“仰视”的角度来看待外资,不管是税收还是监管,外资都享受着“超国民待遇”。内外资之间不对等的待遇,最终导致了部分本土品牌被弱化直至消亡。正是吸取了美家净等品牌在合资中受伤的教训,早在1996年与达能合资之初,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就通过与达能“约法四章”,掌握了经营权和销售渠道的控制权。但资本结构中的问题,还是导致了这场商战。

  然而,12年前就看到合资头上悬有双刃剑的宗庆后,现在却因为控股权的旁落而走向另一个极端——“怒视”外资。笔者颇有些惋惜地看到这样的话语:“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如此撩拨民族情绪,并将外资视为“敌人”的态度,是不理智的。以“超国民待遇”对待外资,对内资是一种不公平,会影响本土品牌的健康成长;但是,以“民族情感”排斥外资,同样是一种不公平,也削弱了本土品牌的生存能力。

  加入WTO以来,我国一直在学习“平视外资”:多项内外资有差异的政策法规被修改,今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又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合一,这些都符合市场公平原则。用全球通行的市场法则看待外资的进退,不“仰视”也不“怒视”,是企业家今天的必修课。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