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渤海湾荒岛上演绎“神话”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10:06 燕赵都市报

  从唐山市区驱车向南80公里,穿过零公里坐标,驶上海上公路———1号路,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巨轮入港,热火朝天的码头作业……曹妃甸,一个昔日渤海湾不知名的荒凉小岛,正演绎着一段美丽的神话。罕见的天生丽质使她夺得了“河北一号”的桂冠,如今她又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

  因了这个小岛,唐山成为全省打造沿海经济强省的“领头羊”;因了这个小岛,唐山要打造一座令人向往的“滨海新城”;因了这个小岛,昔日冷清的唐海、滦南等周边县区开始变得车水马龙;因了这个小岛,这里的人民生活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

  如今,曹妃甸又被赋予了新的界定。按照唐山市的设想,乐亭、滦南、丰南、唐海、芦台、汉沽、南堡开发区、海港开发区、曹妃甸工业区被确定为9个临海行政单位,把它们捆绑在一起,全力打造曹妃甸新区。这就意味着唐山也要打造一个自己的“沿海经济隆起带”,带动全市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曹妃甸最引人注目的是四大工程,即大码头、大钢铁、大化工、大电厂。

  第一大工程是大码头,临海的矿石、原油、液化天然气码头起步10万吨,最大60万吨,为全国之最。挖入式港池煤炭码头将承担国家北煤南运重任,年中转量达2亿吨;第二大工程是大钢铁,结合首钢搬迁,首钢和唐钢将联合建设国内亟须的1500万吨精品钢项目,规模也为全国最大;第三大工程是大化工,除规划建设年产1000万吨的炼油厂和100万吨乙烯厂外,将建设一个1500万吨的中国北方原油储备基地;第四大工程是大电厂。规划年发电量460万千瓦,建设全国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此外,与该四大工程配套,曹妃甸正在加紧建设专用铁路、高速公路、输水管道、供电和电讯等五大基础设施工程,其中两条直径1.4米的输水管道淡水年供应能力将达8000万吨。

  据了解,这些项目都将在发展模式上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规划建设。

  忙碌了 热闹了 曹妃甸商机来了

  4月3日下午6点多,唐海县集贸市场上,老赵一边看着水果摊,一边将收音机贴近耳边悠闲地听着……听说记者要采访他本人,他马上站起来,高兴得聊起了这两年生活的变化。“曹妃甸开发前,唐海县集贸市场非常冷清。原来下午3点我准收摊,没有人啊!现在直到晚上7点多还很热闹,人多,生意也好!”老赵望着自己的水果摊,语气中夹带着无限的兴奋。老赵在这个市场经营水果生意已经十多年了,市场的每一处发展变化他都清楚得很。“从去年开始,我发现越晚市场上人越多。过去一天下来,我也就卖个三四百块钱,现在生意不太好时每天也能卖个七八百,好时能突破一千。很多外地人都到我这买水果。唐海现在了不得了!”老赵指着满大街的出租、销售房屋的信息说,“原来唐海的房子不到1000元/平,可没人买。现在房价超过3000元/平却是抢手货。一般的平房出租原来也就200块钱/月,现在四五百你却租不着,你说这两年唐海变化大不大?”

  从山东来唐海经营蔬菜生意的老马夫妇现在已把户口迁到了唐海,几年前卖蘑菇的小摊位现在已被扩展为了60多平方米的蔬菜批发大棚,蔬菜新鲜,品种多样。“我们现在主要搞批发,也往岛上送新鲜的蔬菜,生意挺好!”老板娘焦瑞环因为太忙碌,只简单说了个大概。

  现在居住、工作在唐海的每个人都能对其发生的巨大变化跟你谈上30分钟到1个小时,虽然感触深浅不同,但他们都在表达着同样一个主题,那就是“变”。

  “前几年,因为来往客人少,唐海的一些饭店从来不预存新鲜蔬菜,怕东西坏掉。所以吃饭你得提前两个小时预约,饭店好提前去买菜。现在提前预约是怕订不到座位。”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对此颇有感触。

  随着曹妃甸的开发建设,唐海的马路上车多了、人多了。随之带来的还有餐饮、旅馆、休闲娱乐场所的火暴。“唐海人的生活和观念正在逐渐地发生着变化啊,这休闲娱乐场所可并不比市里便宜!”

  与此同时,岛上的诸多用人机会,为就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唐海县九农场人多地少,农民收入低下。唐海县九农场的村支部书记的张建龙做了大量调查后,于2005年6月申请注册了“唐山市曹妃甸工业区顺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带着本村的农民走进曹妃甸工作,现在已有173个农民通过这个公司在曹妃甸找到了锅炉房、职工浴池管理、室内室外保洁等工作。

  “去年1年,这些农民一年的平均收入都在1万2千元左右,不算少了!”张建龙自豪地说。

  车驶出唐海县奔向曹妃甸岛,唐海的叫卖声、车声、娱乐场所和餐饮场所的音响声交织在一起,还在合奏着“日新月异”的凯歌。行驶在1号路上,繁忙的大货车不断从车窗闪过。驱车从1号路转到通往曹妃甸工业区煤码头的西通路上,时不时可以看见车载小卖部停靠在路边,修自行车老者忙碌的身影,送菜车老板正在送菜……

  如今,抓住商机是唐海、滦南等曹妃甸周边县区老百姓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汇。来自滦南的艾向生夫妇现在吃住均在他们的岛上车载小卖部里,每天都会有专人为他们送货。货物齐全,面包、火腿、啤酒等应有尽有。

  “我养过虾,种过地,但收入都是大起大落,在岛上支起这个小卖部,收入还挺可观的。”艾向生自认是个很有头脑的人,从曹妃甸1号路开工建设,他就经常租个三马子车到岛边观望,寻找商机。自曹妃甸开发,他在岛上干过很多活。2006年,他又在岛上经营起了小卖部,仅去年一年小卖部就为他赢得了五六万元的利润。

  “曹妃甸市场很大啊!我现在想法很多,要在岛上干更大的事业,在岛上开出个连锁的超市企业。”艾向生面向大海,展望着将来。

  记者在岛上采访中了解到,为了抢抓难得的商机,曹妃甸岛周边的很多渔民也改变了以往的打鱼生活,由原来的渔民变成了依岛而生的“商民”。随着曹妃甸的开发建设,渔船如今变成了送水船、加油船等。

  “两三天不到岛上就不认识路了”

  “两三天不到岛上去,很可能就不认识路了,两三天的时间路又宽了很多,用日新月异这个词来形容变化中的曹妃甸一点儿也不过分。”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在几次走访曹妃甸的过程中,“变”是能让人感受最强烈的字眼。

  全世界最大高炉之一———首钢1号高炉

  一路烟尘,然而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1号高炉施工工地现场的繁忙场景让人摆脱疲倦,为之一惊。

  4辆高大的混凝土泵送车正同时向高炉基础承台浇注混凝土,340多名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

  据1号高炉基础施工工程负责人姚德仲介绍,现场正在进行1号高炉及周边出铁厂的基础施工工程,工程进展非常顺利。

  据介绍,5500立方米的1号高炉是全国最大的高炉,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高炉之一。高炉基础采用桩基,桩基为钻孔灌注桩。高炉基础承台属于大体积钢筋混凝土基础。其上部为支承高炉本体的圆墩基础、炉体框架基础以及在高炉基础范围内的出铁场平台下的墙、柱等。高炉圆墩基础上设排水沟及积水井,以便将高炉的部分冷却水集中排出。

  据首建一公司曹妃甸项目项目经理何金磊介绍,1号高炉从2007年3月12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在2008年8月底正式投产。1号高炉大体积混凝土基础采取一次性浇注,可以减少外界有害因素对钢筋、混凝土的侵蚀。

  “对于首钢来说,搬到曹妃甸是向外扩展的一个明智选择。”何金磊说。原来首钢的主要产品是建筑用钢,而这些产品在一些小的钢铁厂同样能够做到,竞争很激烈。“首钢由于受到场地和环境等的限制,其发展局限性很大。搬到曹妃甸后,依托矿产、依托便利廉价的海运等,扩容空间变得很大。钢铁厂建

  成后,将生产高品质、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热轧带钢、冷轧带钢、热镀锌板、彩涂板、电工钢等市场急需的高端产品,质量等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有更强的竞争力。”

  “因为唐山临海,环境容量空间大,北京奥运会怕污染,唐山不怕污染,这是一种误解。”唐山市发改委主任辛志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说。新钢铁厂坚持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经济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建成后对余热、余压、余气、废水、含铁物质和固体废弃物充分循环利用,基本实现零排放。

  年煤炭下水能力2亿吨的煤码头

  曹妃甸煤码头港址西距天津港38海里,东北距秦皇岛港92海里、距京唐港区33海里。

  据运营曹妃甸下水码头的国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综合部副经理翟彦鹏介绍,曹妃甸煤码头作为分流大秦铁路扩能增量和拟建中的“西煤东运”三通道建设的下水港,根据曹妃甸港区布局规划,煤码头将建设5-10万吨级煤炭泊位16个,年煤炭下水能力达2亿吨。

  站在曹妃甸煤码头的施工工地,任海风肆意吹,俯身望向内径89米、壁厚1.7米、深20米的圆形基坑内的翻车机房,再放眼远望忙碌着的工人们,前来参观的赵昕然觉得这项浩大的工程令人激动,恨不得自己也加入建设的队伍中。

  据了解,曹妃甸煤码头翻车机房的建设规模和单机能力,目前在国内乃至世界规模最大、能力最强。据国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郭继业介绍,目前翻车机房维护结构、土方开挖已经完工,工程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初步预计明年4月完工。

  届时,翻车机房将具备“双线四翻”的能力,即火车通过两条铁路线进来,每条线上可翻四节车厢的煤。而这些煤将通过皮带传输机运送到堆场。据介绍,建设中的曹妃甸煤码头堆场的面积将达到72万平米,能达到400万吨的堆煤能力。

  曹妃甸煤码头起步工程于2005年10月1日开工,至2006年底完成计划投资16.54亿元。2007年计划投资25.55亿元,至2月底已完成投资1.15亿元。为满足近期大秦铁路扩能的需要,一期起步工程将建设5个泊位,其中10万吨级泊位2个、7万吨级泊位1个、5万吨级泊位1个及7万吨级待泊泊位1个,年设计通过能力5000万吨。工程概算48.5亿元,工期36个月,计划2008年4月建成简易投产。

  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开发曹妃甸走循环经济路

  “目前,曹妃甸工业区已具备了大规模产业项目建设的基本条件,已进入了以产业发展带动全面开发建设新阶段。”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的相关负责人直言。曹妃甸工业区计划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以上,实现财政收入5亿元以上。

  目前,在建的首钢、二十二冶钢构、煤码头等项目的进行一直在坚持科学发展的道路,即秉承循环经济理念,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加快集聚钢铁、石化、电力和装备制造等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群,形成完整的废旧物资和废弃物回收利用系统,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各项资源、环境指标达到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的标准。

  下一步,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将突出抓好三大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以物流为依托,重点建设和培育钢铁、石化、装备制造和电力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构筑曹妃甸工业区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二是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控制体系。重点建立能源综合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四大管理控制体系;三是建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体系。重点建立海洋环境保护、雨水收集和回用、大气环境保护、灾害防治四项工程。

  “冀东水泥厂配合首钢,利用钢铁厂和发电厂的工业废渣,谋划建设水泥超细粉工程;太原重型机械厂跟工业区洽谈利用钢材做大型装配制造项目;工业区谋划建设利用钢铁工业炼制焦炭煤焦油,建设3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装置,发展煤化工及深加工产品……”工业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为记者介绍了一系列循环发展项目。

  海港经济开发区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重要支撑

  2006年,海港经济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3亿元,同比增长53.8%;财政收入完成6.8亿元,同比增长23.6%;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4066万吨,同比增长22.4%,经济增长速度在唐山市开发区(管理区)中位居第一,经济指标综合排名在3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中居第六位。

  今年,海港经济开发区将以“建设渤海新区,打造新型港城”为目标,以培育“两大园区”、“五大产业”为重点,加快产业聚集,尽快实现以现代港口、临港工业、物流商贸为特色的临港产业格局,推进海港开发区的规模化、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全力打造唐山沿海经济隆起带的重要支撑。

  2007年,海港经济开发区将主攻煤化工产业园区和申报国家级出口加工区。此外,全力培育精品钢产业、陶瓷建材产业、电力能源产业、大型装备制造产业、港口物流业等五大产业。同时落实涉及煤化工产业基地规划,打造开发区煤化工基地;推进六大陶瓷企业开工建设,培育陶瓷产业集群;投资1.1亿元,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改造海港大路(12#路)、港盛路(5#路),推进开发区城市化进程;建设14家大型临街公建项目,以及京唐港3000万吨专业煤炭码头全部投产,并积极争取港埠公司整合上市等十件大事。

  作为海港开发区的重要部分,京唐港的货种结构在今年一季度,发生了明显变化。“矿石的吞吐量仍排在第一位,而钢铁的吞吐量首次超过煤炭,排在第二位。这说明京唐港已从量高向质高转变。”京唐港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京唐港区钢铁运输总量在全国排在第六位,钢铁运量在全国港口中出口量排第一。京唐港区已建成投产1.5-10万吨级18个泊位,可以承接煤炭、矿石、钢材、水泥、集装箱、原盐等十多大类、数十个品种货物的装卸、仓储、运输以及贸易发展。从今年7月份开始还将有10个泊位陆续投产运营,到今年年底,京唐港区将具备1亿吨的吞吐能力。到今年年底,京唐港区为自己确立了完成货物吞吐量4500万吨,力争突破5000万吨的目标。京唐港区航线已通达新加坡、日本、韩国、新西兰、俄罗斯、美国等30多个国家(地区)、120多个港口,经济腹地除唐山、河北、北京外,还直接辐射到三北地区。

  京唐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文仲在今年公司二届二次职代会上表示,今年,京唐港将打造蓝天、碧水、绿地工程,推进和谐生态港口建设,力争在3-5年内,港口空中无污染、地上无沙尘、水中无漂浮物,实现人与自然、生产与环境、港口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简介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于1993年5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规划界定范围147.47平方公里,近期规划面积38.5平方公里,其中港区用地20平方公里。开发区与港口统一规划,同步开发建设,互为依托,共同发展。建区以来,以“依港兴市,生产力布局向沿海推进”战略,从一片盐碱滩涂上起步,通过自主开发、自主经营、滚动发展,目前建成区面积不断延伸,人口不断集聚,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了以现代港口、临港工业、商贸物流为特色、以开放型经济为主体的现代化海滨城市雏形。

  记者手记:忙碌着建设一座幸福之城

  (本报记者:闫漪)

  沿着吹沙造地开辟出来的海上之路———1号路,望着远处忙碌着的高高塔吊,不断穿行的车辆和行人,很难想像汽车是在大海中穿行,曹妃甸的开发建设,不得不让人惊叹人的伟大智慧和力量。

  如今,曹妃甸就像一颗镶嵌在渤海湾中的“钻石”,越来越焕发出她独有的神韵。她集聚天时、地利、人和,正在编织着唐山未来发展的“蓝色梦想”。

  虽然已进入暖和的春天,但曹妃甸岛上的风沙还很大,还很凉。时近中午,这里的建设者们还头戴棉帽、身穿棉衣,一路走来唱着建设者独有的动人歌曲。也许他们正在自豪着,正是他们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火热豪情,进行着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填海造地,开展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干在这里,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但小岛每天的变化让我们生活充实!”这里的建设者朴实地说。他们的功绩将永远印刻在唐山的发展历史进程中。

  “这里每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两三天不来岛上转转,很可能找不到路啦!”这里开发建设的见证者一句话,让这座小岛充满着“变化”的美色。

  在建设者的妙手中,当初荒凉的曹妃甸岛如今变得越来越热闹,除了大量的开发建设者,“岛民”也在不断增加,本地人、外地人……他们畅想着在岛上能够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日后把小岛装点得更加繁华。这里人们的观念在随着小岛的开发建设发生着或多火少的变化,他们围绕着小岛,谈资多了,笑容丰富了……

  如今,国宝之地曹妃甸,被誉为一个中国未来的“鹿特丹”,一座生态、新型、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和滨海城市,她将在渤海之滨诞生、升起、腾飞,散发她持久的魅力,也将使唐山这座城具有更加巨大的感召力,成为一座经济强城、文化名城、宜居靓城、滨海新城,成为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的幸福之城。

  ■曹妃甸大事记

  2001年,河北省“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加快曹妃甸深水泊位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

  2002年,唐山市将曹妃甸工程确定为全市“四大兴市工程”之首,举全市之力开发建设。

  2003年,曹妃甸工程被列为河北省“一号工程”,曹妃甸工程就进入了快车道。

  2004年12月,国务院原则通过了包括曹妃甸进口矿石码头、原油码头在内的《渤海湾区域沿海港口建设规划》。

  2005年3月,首钢集团正式宣布了迁到曹妃甸的整体搬迁规划;

  2005年底,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被列入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名单;

  2006年3月,曹妃甸被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

  2006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考察曹妃甸工业区,指示要把曹妃甸建设成为科学发展的示范区。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