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下一把酸枣,立起一部精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5日06:02 山西新闻网

  2月7日,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创作演出的舞剧《一把酸枣》首次走出国门,赴日演出。3月16日,该院与平遥县政府举行文化教育旅游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酸枣”将在平遥古城天天演。自2004年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至今,“酸枣”遍撒全国30多个城市,演出200余场,观众近50万人次。舞剧《一把酸枣》是我国高等艺术职业院校独立创作演出,进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的惟一原创舞剧,该学院创造的艺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也获得文化部第二届文化创新奖。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指出:舞剧《一把酸枣》体现了一种探索精神、一种创新精神、一种开拓精神。“酸枣”萌芽、生长、成熟的过程,也就是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寻求突破、创新机制、打造精品、不断深化改革的过程。

  创新机制之一:

  舞台作课堂,学生当演员

  这是与新世纪同行的一所高职艺术院校。2000年9月,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由山西文化艺术学校、山西省电影学校和山西职工文学院合并改制而成,是教育部批准的我国第一所高等艺术职业学院。没有现成的办学经验作为参考和借鉴,寻找一种怎样的突破,创造一个怎样的品牌,既能挖掘自身潜力,又能提升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在寻找。

  当时的大背景是,在党的十六大精神鼓舞下,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努力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省委宣传部首先组建了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的研究中心,筹备起草了《建设文化强省发展规划纲要》,在宏观上明确方向。其次,以文艺创作为龙头,推动文化资源整合,积极酝酿和筹划一批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项目,在微观上进行重点突破。山西艺术职业学院被列入我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他们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建设文化强省战略起步之时,便紧紧抓住了机遇。

  舞蹈专业是学院的强势专业,连续三年在全国艺术院校“桃李杯”舞蹈比赛中取得骄人成绩,聘请张继钢等一批知名专家、学者任教授课,具备了相当的编创实力。2002年初夏,他们做出这样一个决策:打开教室,开放办学,舞台作课堂,整合国内优秀艺术资源,创作排演大型民族舞剧《一把酸枣》。

  一张白纸可以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可以画最新最美的画图。舞蹈系、音乐系师生直接参与演出,美术系师生自己动手完成大型舞美设计。舞蹈系5个年级的300多名学生承担起舞剧的排练表演,美术系百余名师生高质量完成全剧150件、73个场景的舞美制作。崭新的机制,改变了舞台实践与课堂教学相隔离的状态,将艺术教育与创作实践紧密结合。

  聆听当代著名舞蹈家、21世纪唯一的“舞蹈之星”张继钢的教诲,与著名舞蹈家邱辉、田芳同台演出,师生们在作品中、舞台上锤炼艺术技巧,寻找差距,体验创作生产一部大型舞剧的各种曲折与复杂过程,学生们艺术表现力和艺术修养迅速提高,综合素质大大增强,他们精湛的演出令专家和观众刮目相看。

  创新机制之二:

  院团合一,催生山西华晋舞剧团

  2004年底,北京刮起“华夏文明看山西”的“飓风”,舞剧《一把酸枣》在京连演5场,名震京华。成绩喜人,形势逼人。山西艺术职业学院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适应市场,成立山西华晋舞剧团,实行“院团合一”,在机制创新中又有新突破。

  学生当演员,学生一届届都要毕业,而一部真正的艺术精品首先要经得起时间考验。“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作品不仅没有生命力,也不能给社会创造价值。舞剧《一把酸枣》从创作之初就是以精品水准打造的,舞台艺术需要一场场地演下去。于是,学院迈出机制创新的第二步,“院团合一”。

  2005年底,山西华晋舞剧团经省政府批准正式挂牌,从其成立初始,学院就与之分工明确,教学科研和创作任务主要由学院承担,应运而生的舞剧团主要承担演出任务。在丝毫没有影响学院教学的情况下,“酸枣”足迹遍及全国近30个重点城市,演出200余场,观众近50万人次。

  王菁华曾是学院舞蹈系副主任,现任山西华晋舞剧团团长。她说,以往学院精心培养的武巍峰、姚旋等许多尖子人才,一毕业就都流向京沪粤等地,“院团合一”留住了一批优秀毕业生。

  演出实践证明,“院团合一”可根据自身规律和实际任务,政出一门,机制灵活,协调方便,将教学、科研、创作、表演、培训等功能有机地融为一体,加快艺术教育优秀成果转换为艺术生产力;“院团合一”使得院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实现了学院和舞剧团可持续发展。遇到全国和省级重大艺术赛事,院团联合演出,形成合力,彰显了学院的青春活力和强大阵容,又提高了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创新机制之三:

  学生和舞剧一同闯市场艺术市场是检验

  艺术作品的试金石,也是检验艺术人才的标尺。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通过创作演出一部舞剧,提前完成学生受不受欢迎,能不能适应岗位,有没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测试,更新了艺术人才培养观念。就在舞剧《一把酸枣》深度走入市场,完成其从作品向精品转换的过程中,从整部舞剧中走出的学生,也大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等地的名校,或者进入演出团体,85%被用人单位聘用。这是该学院成功走出机制创新的第三步。

  “酸枣”从首演至今,已更换了四批演员,仍保持着冲刺精品演出时的高水准,正是这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使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完成了从学生到艺术人才的转换。学生与舞剧一同闯市场,并双双赢得市场,这是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办学最大的成功,其意义甚至高于舞剧本身的成功。

  受“酸枣”的影响,福建、湖北、浙江、安徽等地的宣传文化部门和艺术教育界的同行专程来山西艺术职业学院考察学习,文化部组织全国艺术院校的负责人集体观看“酸枣”,并将该学院列为全国艺术教育改革试点单位。

  透过作品看机制,围绕舞台育人才。精品背后,涌动着一种积极探求和锐意创新的精神与勇气。这把山西味道、中国气派、国际水准的“酸枣”,不仅宣传了山西、弘扬了晋商精神,而且成功探索出一条“课堂教学―――艺术创作―――舞台实践―――市场检验”的中国艺术教育人才培养全新机制,在成为中国舞台艺术标志性作品的同时,也为文化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精品生产提供了启示。

  (编辑:勾天)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