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标语变迁检阅印在墙上的历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5日06:4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河北某地:“武装抗税是非法行为”

  河北某地:“光纤没铜,偷也没用”

  进京铁路沿线:“横卧铁轨,不死也要负上法律责任!”

  云南某地:“一人超生,全村结扎。”

  ……

  这类标语让人啼笑皆非

  “男孩女孩都一样,都是国家小栋梁”

  “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

  “家养一只兔,不缺油盐醋”

  “关爱女孩,就是关注民族的未来!”

  ……

  这类标语让人知事明理

  在中国,标语很多,它们被刷在墙上、挂在树上、甚至像广告牌一样矗立在街上,不怪乎有外国旅华学者说,“标语”应该和“长城”“熊猫”“孔子”一样,列为可代表中国的符号。

  然而,琳琅满目的标语口号中,却充斥着些许被时代所抛弃的、或者言之无物、形式主义的标语,有些标语甚至还违背法律。追寻它们的变迁轨迹,可以读出每个时代的主流价值。

  荒唐标语几成愚昧代名词

  前不久,北京大剧院的一段相声将“中国式”标语讽刺挖苦了一番。

  北大中文系教授孔庆东曾写下《口号万岁》一书,记录下了一批中国代表式的口号,此文在网络上被大量转载,且有网友甚至搜集了“有中国特色”的各地标语口号发在网上,平日里随处可见的标语,纠集起来竟成了“诙谐可笑,愚昧落后”的代名词。

  一句“今天,你税了吗?”写在公路边的墙上已经许多年,至今,67岁的赵令松还是不懂其为何意。以前村里的年轻人读给赵令松听了一次。“今天,你睡了吗?”老赵嘟囔着说:“这标语真有意思,还管人睡觉!”

  坐在穿越河北的火车上,沿途看到最多的标语是“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还有另一种版本:“要想富,少生孩子多养猪”,此口号数量上的优势并没有换来村民的重视。一妇女说出了许多人的看法:“这条标语啊,刷在这墙上好多年了,我还真没注意过。”

  孔庆东接受采访时说道:“这些荒谬不通的标语不但混淆是非,扰乱思维,甚至对民众而言是种误导。”

  “放火烧山,牢底坐穿”写在贵州施秉,随后又出现在其他的兄弟省份,按照其字面意思直译即是:倘若放火烧山,就要被判无期徒刑。这明显和刑法法条相悖,根据我国刑法第114条和第115条对纵火罪的描述,依据行为造成的后果是否严重来确定量刑程度,最少3年有期徒刑,最高死刑。

  在河北经常可以看见“武装抗税是非法行为”的标语写在墙上,孔庆东用“哭笑不得”来作评价:“它的意思是说,和平抗税就是合法的了。”

  河北还有一条现身比较多的标语是“光纤没铜,偷也没用”,似乎是想让人去偷含铜的东西,离光纤远点儿,有点儿“还有更值钱的东西可偷”的意味。坐在进京的火车上可以看到铁路沿线刷写着这样的标语:“横卧铁轨,不死也要负上法律责任!”边威吓,边普法,让人哭笑不得。

  应对检查铺张宣传劳民伤财

  在河北省邢台市郊区的某农村,自村口向村内延伸1000多米长,右侧每隔10米左右就有电线杆竖立,上面令人醒目的是灯箱广告,其上写着各种各样的标语,如“男孩女孩都一样,都是国家小栋梁”等。到了晚上,灯火通明,相当漂亮。据当地工作人员介绍,这条街用在标语上的宣传费超过5万多元。他解释说:“其实这种投入是值得的,以后换起标语来也方便(指广告牌),可以说,回报是无形的。”

  一位村民介绍说,这些新标语、广告牌都是2005年9月份左右突然出现的,因为那时上级领导要下乡搞计划生育突击检查。而在领导检查时,一个怪现象就是:似乎哪里的宣传声势越大,就表明其越重视,其工作质量肯定让人值得信任。

  “每项工作开展前,刷写多少条标语,做好怎样的宣传工作,都是有任务的。”某乡镇领导透露,“如果达不到要求,将会纳入当年的政绩考核,若扣分的话,当年的评先就没机会了。”

  据媒体2005年的报道,湖北省郧西县热衷于山上造字,金銮山上有“封禁治理、美化汉江”8个大字,全长两公里,每个字667平方米,用水泥、石头砌成,跨越三座山,共投入2500个劳力,做了3个月,这8个字耗资多少,没有准确数目,但估计价钱不菲。

  口号造势中国式的“标语思维”

  中国十分重视标语的作用,任何工作几乎都要辅助性地制造宣传标语,有学者将其称为“标语崇拜”。几乎所有的被采访官员都不假思索地认为:在开展一项工作前,宣传标语是必要的前期工作。

  中央某部门一位工作人员说:“由于特殊国情,所以标语都带有中国特色。而标语是一种历史沉淀。”他接着说:“每逢节假日、重大政策发布,有关部门都会向下级单位专门传达口号,供下面参考。”

  一般官员普遍认为,开展一些重要工作和活动,通过张贴(悬挂)标语,有利于制造声势。在有些地方,宣传标语的多少甚至成为政绩考核标准之一。“如果一个精神下来,或者开展某项工作之前,口号和标语的宣传程度是有规定的,下级单位要按照规定完成任务。”一位乡镇党委书记说。可以看出,基层工作中始终存在一种误区:没有标语,就意味着工作不认真,不负责。和周围同级部门相比,标语口号俨然成为一种造势运动。

  由硬变软标语映射法制进程

  张万树掐指一算,自己干往墙上刷标语的活儿已有20年。他还记得第一次写的标语是“严禁超生”四个大字,涂在临街王婶家的墙上。之后,村里的标语都有他的份儿。有段时间,标语如过眼烟花一般,很快旧标语就被新的所代替。而如今,来找他写标语的单位越来越少。

  “少生优育,利国利民”,一块绿底白字的大广告牌立在邢台市王快村村口。十几年前,刷写在村口的标语却充满了“强制”色彩。如今,被人称为“硬口号”的标语在邢台已经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软口号”。邢台市开发区计划生育局长王立敏感慨说:“80年代初时,还没有计划生育标语。”如今,却四海皆是。但标语却充满了变化,由“命令口吻”进化至“充满人文关怀”。

  1980年9月25日,一封《公开信》发表,提倡“一个夫妇只生一个好”,同年这句标语就在全国各地被刷上了墙。“当时标语中最时髦的词是扎、罚、塌。”在那个年代,政策文化的强化在标语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当时社会的法律意识尚在萌芽,在农村并不认为“过激”,他们认为“很正常”。

  90年代中期,“三五”普法全面开展,党的十五大召开,首次明确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和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完成了从政策文化一元化到政策文化和法治文化并重的转变。刷在墙上的标语逐渐被清理,或者被新标语代替,一些“硬”标语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些口号中没有了“扎、罚、塌”等动词,多了“请、好、奖”等字眼。

  “随着民主的进程,口号的强制色彩和政治功能正在逐渐减退。比如现在打贪反腐是在用法治的方式,并没有用口号动员全民行动。”《口号与中国》作者之一的李艳说,“将来口号可能还会存在,但是已经不是那种用口号统领和管理社会,实施政令的时代了。这也体现出一种法制的进程”。

  (南方都市报、法制日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