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咸潮频发多为人祸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5日09:17 南方都市报

  ◎探因

  咸潮频发多为人祸

  李平说,10年前,广东人为自己经济的发达和丰富的水资源自豪,不曾想今天会为水挠头。近年来,咸潮总像梦魇一样缠着珠三角地区的人们,挥之不去,而且来得越来越频繁。每到入冬,人们就为咸潮头疼。他怎么也想不明白:珠江的径流量仅次于长江,是黄河的6倍。珠江八大出海口有4个在珠海,每年流经珠海的珠江水达1400亿立方米,这样一个富水的城市怎么这些年总有四五个月要喝咸水?“真是不可思议,守着这么多水的地方却要喝咸咸的海水!”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处高级工程师胥加仕是2005年“调贵州之水,压珠三角咸”这一前无古人的调水创举的总设计师。今年3月1日刚刚结束的调水,也是他提供的科学预案。

  “其实这就如同淡水与咸海水在珠三角地区的争斗,争抢地盘。当内陆的河流水流量下降,水位下降,斗不过海水时,海水就倒灌进来,咸潮就发生了。”胥加仕生动地介绍,当咸潮发生时,河水中氯化物浓度从每升几毫克上升到超过250毫克。水中的盐度过高,就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老年人、高血压、心脏病、

糖尿病等病人不宜饮用。水中的盐度高还会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锅炉容易积垢,同时咸潮还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我们也不希望去调水,但如果旱情持续下去,启动向上游调水的紧急预案将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调水在珠江流域是一个创举,我们的压力非常之大。”胥加仕谈起此前的应急调水压咸很是感慨地说,2004年底,珠三角遭遇了50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广州、澳门、珠海、中山、

东莞等地用水全线告急。政府最终实施了以胥加仕为代表的专家们制定的调水方案,击退了咸潮。

  专家们普遍认为,近十多年来,珠江三角洲总人口规模增长了5倍,城镇供水量增长了10倍。而水资源的调节能力相对不足;同时部分城市河段水污染严重,加上珠江河口地区大量挖沙造成河床下切以及出海航道的疏浚等,是珠江三角洲咸潮入侵频频发生的主要原因。

  “其实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不要怪老天爷水太少还是水太多,首先要怪人类自己。”胥加仕说。据了解,广东的水源合格率仅为58.8%,珠三角每年43.36亿吨工业废水、19.9亿吨城镇废水发疯一般地注入珠江。小小珠三角造成的污染就相当于珠江流域的一半以上。

  与此同时,珠三角城市污水处理率只有不到12%,污水增长很快,治理却远远跟不上。在调水压咸中,胥加仕就发现,合格的淡水千辛万苦被引进来了,可是仅仅三天时间就几乎都被珠三角的排污给污染了。“如果没有污水侵入,这些宝贵的淡水还可以使用更长的时间。咸潮退了,污染却更凶,太可怕了!”

  ◎应对

  珠江也要建“三峡”?

  至今,在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的组织下,珠江流域先后两次实施了2005年、2006年应急调水和去冬今春珠江骨干水库统一调度。“如果说2005年的首次珠江应急调水是一个创举,那今年初的水库调度则是质的改变,两者有本质上的不同。前两次经国家防总批准实施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澳门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供水紧张的局面,并改善了河口地区的水生态。然而,应急调水毕竟是被动的,是迫不得已采取的应急措施,不可能每次都来这样应急。”珠江委主任岳中明说,应当在总结前两次应急调水经验的基础上,转变思路,主动研究应对咸潮入侵的办法和措施,因此才有了今年珠江骨干水库调度方案的诞生,这标志着珠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正在从被动应急向主动应对转变。

  由于受现行行政部门管理体制的制约,水资源管理呈现“多龙管水”的局面,流域干支流已建、在建和拟建的各类水库,分属不同地区和行业,一些河流由于防洪调度和水资源配置引发的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区域之间的水事纠纷时有发生。在这些背景下,珠江防总去年成立,岳中明任常务副总指挥。他说,从几年前的被动应急到如今的主动调控应对,实行珠江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是关键。

  珠江委认为,制订《珠江骨干水库调度管理条例》迫在眉睫,有利于有效协调各方、各行业以及上下游之间的利益和矛盾,确保流域的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有利于规范水事行为,使珠江防总在流域防洪抗旱过程中职责规范、法制化。岳中明表示,我们必须考虑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上游用水不当,下游就会遭殃。现在有一个提法就是“山区迎接珠三角产业转移”,他对此非常担忧。高污染的企业跑到云南、贵州去,那么地处下游的珠三角就永远是污水排放区,花多少钱都无法清白了。

  “从‘硬件’上来说,应尽快立项兴建大藤峡水利枢纽,为压咸补淡提供可调配淡水。”岳中明说,长江有三峡水库,黄河也有小浪底;由于调度得力,黄河可调动的水量已经大过了自然的径流量,水没有浪费。唯独珠江不是这样,珠江是中国径流量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江河,流经6省(区)以及香港、澳门,每年的径流量2300亿(立方),但可调用的水也就100多亿立方,多少年来水都白白浪费了。珠江流域缺乏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力不从心,上游的水库根本帮不了下游的防洪。珠江三角洲咸潮上溯更是年年泛滥,直接威胁市民生活的供水安全。上游如果不放水,下游要谈压咸也是“无米之炊”。

  据介绍,大藤峡位于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黔江河段广西桂平县城上游约12公里处,无论在水资源配置、防洪安全、水资源保护等方面,都是珠江流域无可代替的控制性枢纽,相当于长江的三峡。

  记者昨日从珠江委了解到,目前国务院已对包含大藤峡水利枢纽项目的《珠江流域防洪规划》进行审议。而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今年两会期间面对澳门特区全国人大代表询问时透露,澳门等地供水安全真正无虞,须等到大藤峡水利枢纽建成后。目前,该工程正在抓紧进行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方案已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接受。将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开工,建设约三四年时间。他估计,珠三角地区不再受咸潮威胁还得等7年左右时间。届时,珠三角“咸患重灾区”有望彻底摘帽。

  珠三角近年咸潮事件

  ●2005年初广东沿海及珠江流域,出现42年来最强的咸潮,形成“守着珠江无水饮”局面。

  ●2004年10月大旱致海水倒灌,咸潮持续超过5个月,影响珠三角1000多万人的食水。

  ●2003年底咸潮提前袭击珠海,持续7个多月,影响中山、珠海、番禺供水。

  ●2002年深圳受咸潮影响,街头排队买水的人随处可见。

  ●2000年广东出现建国以来最早的咸潮,中山最大自来水厂关闭,数十万人依靠消防车供水。

  ●1999年几十年罕见的咸潮袭击羊城,广州4家自来水厂被迫间歇性停产。

  ●1998年广东出现50年一遇的大旱,珠三角部分地区海水倒灌,咸潮造成中山市大面积停水。

  咸潮:又称咸潮上溯、盐水入侵,属于沿海地区一种特有的季节性自然现象,多发生在枯水、干旱时期,即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出现在河海交汇处。当淡水河流量不足,令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近年来珠三角河流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咸潮上溯的频率提高、范围扩大,这已经危及到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工业、生活饮用水源水质,以处于珠江水尾的珠海澳门等城市为甚。

  欢迎来电

  本报“珠三角城市群检讨”系列报道,旨在从各方面探讨珠三角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迄今已推出四期。对此,您有什么建议、意见和线索,请告诉我们。

  电话:020-87388888 邮箱:gdxw2004@126.com

  A12-13版采写:本报记者庄杨杰通讯员蔡尚途张虹

  (南方都市报)

[上一页] [1] [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35,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