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成:与其在北京打工 不如回包头创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5日18:08 内蒙古晨报
孟繁成:与其在北京打工不如回包头创业
孟繁成 首席记者 晓波 摄影

  内蒙古晨报报道(首席记者 晓波)1999年,他在包头市一家广告公司做广告创意,月薪500元。“当时拿到钱的时候,我都呆了,居然可以拿这么多啊。”那一年他19岁。

  2005年,他离开光线传媒,当时其月薪已经达到9000元,那一年他25岁。

  2006年,他在包头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包头市亦康通信有限公司”。其中的“亦康”二字源自他最好朋友英文名字的缩写。那一年他26岁。

  ★幕后的“80后”

  2005年3月24日晚7点30分。

  位于北京北四环亚运村附近的奥体中心,灯火通明。

  周杰伦、孙燕姿、李宗盛、林俊杰、林志玲等诸多腕级人物云集于此。这里是被誉为“中国格莱美奖”的百事音乐风云榜的第五届颁奖盛典现场。

  “全场倒计时,20、19、18……5、4、3、2、1,进片头。”在盛典现场一位身材瘦小、神情冷峻的小伙子手持对讲机,向全场发出倒计时指令。

  他叫孟繁成。当时他胸牌上标明的职务是“转播流程总控”。那一年,他25岁。

  音乐起,灯光亮,嘉宾从后台左面楼梯上出场。

  “音响组、灯光组、艺人组左上出口注意,广告还有30秒结束,准备“迎人”……还有15秒……倒计时8、7、6……”

  “视频组注意,还有1分钟林俊杰演唱结束,准备进A05号视频……还有20秒……还有5秒”;

  当时在4小时的现场直播,十几平米的转播车里,十几个人在同时工作。“整个直播过程非常刺激,全场71个环节,每一个环节,流程总控都要用对讲机倒计时读秒。”

  按照常理,两家卫视,一家北京当地电视台同时直播的大型颁奖盛典,“转播车流程总控”这样一个核心职务,怎么能够让一个只有25岁的年轻人来担当。“我只是其中的一位,这次颁奖盛典的其他几位核心执行人物,都是80年左右出生的年轻人,例如转播车里的导播:王莹27岁,颁奖现场的总导演:唐巍25岁……”

  可以想象的是,这次颁奖盛典非常成功,总时长接近4小时,与春晚的直播时间相同。“半年后,依旧是我们这批人,又成功地直播了‘第一届电视剧风云榜颁奖盛典’,有7家卫视同时直播,比第一次多了4家电视台。”

  当晚11点30分,颁奖盛典直播在冷焰火与爆点中落下帷幕,看着片尾字幕徐徐走完,电视画面转到广告内容时,孟繁成一个半月来紧张的神经彻底舒展了,摘下对讲机,打开手机,问候的短信嘀嘀想起:“正在看你们的直播,没看到你人,看到你的名字了,片尾字幕导播组第一个就是你的名字……”

  当时的孟繁成,供职于我国最大的民营传媒机构——光线传媒,时任公司资料中心总监,兼后期制作部总监。

  ★“光线四大轴”

  光线传媒的资料中心是公司所有信息与资料的交换处理中心。作为公司内部的“窗口服务”部门,全天24小时为公司的9档节目提供查询、借阅、转换、收发等服务,每天有来自北京、上海、香港、台湾、韩国的超过4个小时的视频素材要入库,同时还要为公司上百位编导提供140万分钟影视内容的查询与借阅服务。

  2005年4月,孟繁成将光线传媒资料中心进行了整体升级,将过去记录本的管理模式升级为条码管理系统,由过去的表格查询升级为内部网页模糊查询,“在同行中,除央视、

东方卫视
湖南卫视
等少数几家媒体之外,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轴”,光线传媒内部术语。“在一次深圳之行中,大家都很放松,在酒店吃饭时,大家开玩笑说起光线内部的‘4大系列’来,什么‘4大抠门’、‘4大惹不起’、‘4大磨’等。”孟繁成出现在了“光线4大轴”中,其他三“轴”有两个制片人,一个普通编导。

  正是在资料中心的“过分认真”,让孟繁成有幸成为“光线四大轴”,依旧是这份“过分认真”,也让他成为了光线的后期制作部总监。从此,广受观众喜爱的娱乐节目如《娱乐现场》、《音乐风云榜》、《电视剧风云榜》、《时尚风云榜》、《明星》、《娱乐中心》等节目,都要有孟繁成的签字后方可与全国观众见面。

  在2006年,阳光卫视曾主动找到孟繁成,希望帮其建立一个像光线传媒那样的资料中心,由于正处在创业初期,孟繁成最终放弃阳光卫视。

  尽管如此,创业的种子也已种下。

  ★初次创业失败

  “2005年4月,我每天都在查资料看方案,身体虽然很累,但精神是高度兴奋与激动的,信息的整合与处理太有意思了,能有这么大的一个工程让我负责,这是我的幸运。”

  正是在这次改造中的积累,让孟繁成有了自己创业的想法。2006年初,孟繁成从光线传媒办理了辞职手续,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很专业化的“电影视频搜索引擎”。

  “当时baidu、google等搜索概念炒得特别火,加上当时我在资料中心的成功,可能让自己有点膨胀了。当时在想,我一定会成为下一个马云。”但后来的事实却证明,“其实创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运作这个项目,至少需要300万资金。”从2006年2月开始,孟繁成开始四处找风险投资公司。对方答复孟繁成,“这个项目的前景不错,你现在做得也不错,但是现在的一切并不足以说服我们进行投资。”

  “他们对我们的搜索理念还是认可的,同时他们也指出我目前做的产品并不成熟。”这次创业前后总计5个多月时间,以失败告终。

  “就像一个从没盖过房子的人,一上来就想盖摩天大楼,可是自己的能力只够打地基,指望着有别人来为自己的后续工程投资,可是只有一个地基还不够,你至少要把大厦的框架搭建好,才会有人愿意投资。”后来孟繁成经常反思自己的第一次创业,“当时或许除了技术,以及‘我肯定能行’的创业冲动外,我几乎一无所有。”

  这次失败,给孟繁成带来了沉痛的打击,“我最在乎的人,因为创业的失败,对我失去了信心,这是短时间内无法挽回的损失。”

  ★“亦康”出世

  初次的创业失败,让孟繁成重新认识了自己。“现在我老实多了,过去的创业是云端漫步,现在的创业是脚踏实地。”

  2006年5月,孟繁成开始白天晚上不停地约见朋友,把自己在北京方方面面的朋友都见了,听取他们对自己的建议。多方收集信息后,孟繁成回到了家乡,创建了包头“亦康通信”,开始了新项目的运作。

  但无论之前的“电影视频搜索引擎”,还是后来的《电话百事通》,都有一个“根”——一种难以割舍的“搜索情结”。“这个项目运作的前提以及其蕴含的巨大商机正是各类信息的不对称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担心的并不是没有资料,而是怎么能从繁杂的信息汪洋中把它们找出来。”

  2006年夏天,酷暑难耐。孟繁成选择《电话医院百事通》作为“亦康通信”的第一个产品。他每天提着硕大的笔记本电脑,往返于包头各大医院之间,带着2552个问题,一对一地采访了52位医生。包钢医院前面八一公园的石头凳上,肿瘤医院后面迎宾广场的长椅上究竟睡了多少个中午,竟然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

  好在功夫并没有白费,《电话医院百事通》于2006年年底正式开通,运行的头一个月,日拨打量就超过了100,“虽然这与我的期望值还相差很多,但相比同行,这样的增长速度已经很令人吃惊了。”在对用户回访中,顾客也都真诚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每一个好的回应都使我欣喜若狂、每一次小小的建议都使我感动不已。”一切,才刚刚开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