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组委介绍奥运气象服务筹备工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5日23:27 新华网

  4月25日,奥组委召开奥运气象服务筹备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邀请到北京市气象局王建捷副局长、市气象局王玉彬副总工介绍情况,以下为发布会实录:

  [北京奥运新闻中心主任李湛军]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奥运气象服务筹备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北京市气象局王建捷副局长、市气象局王玉彬副总工请到新闻发布会现场向大家介绍情况。另外,在前排就坐的还有中国气象局办公室王雪臣副主任、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王迎春所长、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常务张蔷常务副主任、北京市气象台郭虎台长、北京市气象局办公室杨晋辉主任、北京市气象局业务处梁丰处长。现在,我们请王建捷副局长介绍情况。 [ 2007-04-25 15:03:55 ]

  [北京市气象局副局长王建捷]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下面,我代表

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介绍北京奥运气象服务筹备工作的进展情况,我将介绍两方面情况。一方面是我们筹备工作的进展情况,把今年筹备工作的重点向大家做介绍。在介绍进展之前,我先用很短的几句话把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向大家做一介绍。 [ 2007-04-25 15:05:30 ]

  [王建捷]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是代表中国气象局向北京奥运会提供气象服务的临时机构,中心的指挥部和运行办公室设立在北京市气象局。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个是负责北京赛区的,管北京气象服务的北京市气象服务机构,还有协办城市的气象服务机构,以及国家级支持的中心。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发布气象监测、预报和警报,根据天气变化,并且及时更新和补充相关信息,它主要是针对奥运赛和奥运相关活动,以及赛地城市运行相关的信息,主要包括场馆的气象预报,精细化程度要求比较高的,还有突发性的天气,短时临近预报和预警。 [ 2007-04-25 15:07:05 ]

  [王建捷]经过和有关方面的沟通和对社会的调查,我们了解奥运对气象需求分四部分,一个是对大型活动而言的需求,第二,体育赛事本身的要求,第三,公众服务,第四,在奥运期间城市运行方面的需求。这些需求里有一些 有共同点、共通点,但也有相独立的、特殊的要求。如果拿开闭幕式来看,它对我们气象服务的需求涉及到方方面面。 [ 2007-04-25 15:08:31 ]

  [王建捷]如果从城市运行的角度来看,这一方面对气象的预报或者信息要求的需求也涉及到很多方面。(播放幻灯片)在信息系统里,它要求的信息精细化程度是非常高的,比如它要求除了北京承办城市,还经历了六个城市所有赛管、赛场多种气象要素,并且时间间隔频次很高的气象要素,从实况到预报、警报方方面面的信息。我们经过了解,发现对气象需求服务来看,无论在时间、空间、精度、内涵上都是具有特殊性的。(看图) [ 2007-04-25 15:09:15 ]

  [王建捷]从北京二环到五环分布很多赛场,从目前业务来看,我们实际是作为一个点考虑,但到奥运时它需要每个场馆的信息要分别提供,每个气象要素的点都要分别提供。经过需求分析以后,我们知道在能力方面满足需求我们还存在距离,要通过能力建设提升我们满足需求的技能。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中国气象局统筹规划做这项工作,在2002年编制了行动计划,之后又细化为一个实施方案,分不同的阶段,现在的阶段已经由以系统建设为主的阶段,转向气象服务为主的阶段。 [ 2007-04-25 15:10:02 ]

  [王建捷]在不同的阶段,通过不同的计划、不同的规划指导我们的筹备工作。与此同时,我们已经向国际奥委会还有北京奥组委分别提供了天气运行的计划和气象服务的运行纲要。为了加强能力建设,我们在几个方面做了工作。 [ 2007-04-25 15:10:57 ]

  [王建捷]大家知道,就气象工作而言,探测是基础,科技是支撑,当然人是很关键的。第一,在综合探测系统方面,(看图)这是青岛、北京。我们新建了不同的雷达,有风廓线仪,建了很多自动站。对气象要求来讲要非常精细,我们希望能够建成一个立体的、全天候观测的系统。中国气象局在这两年发射了风云2C、2D卫星,也是支撑提升我们探测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 2007-04-25 15:11:44 ]

  [王建捷]这么多的信息,光监测还不行,监测到以后我们必须要通过非常快速的通信手段把它采集到我们预报的平台上来。同时,我们进行了通讯传输以及存储设备的建设,包括软硬件设备的建设。海量信息完全通过人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要借助于计算机设备进行加工、处理。到现在为止,数据预报是我们一个重要的数据基础。为了满足这一服务需求,我们在计算机和局域网络上也进行了升级和改造。 这是我讲的在监测(基础)部分。 [ 2007-04-25 15:12:42 ]

  [王建捷]与此同时,我们加大了对关键技术的研发,这是我们做好气象预测、预报和警报的技术基础和技术支撑。我们重点解决了哪些技术问题呢?一个是我们精细的数据预报技术,还有对突发性天气灾害的临近预报技术,以及我们研究了关于体育和气象之间的关系,建立了一些评估的方法和技术,还有人雨作业指挥平台的建设。这些关键技术的研发,得到了科技部、北京市科委和北京市气象局在“十五”、“十一五”科技项目的支持,大部分科研项目已经验收,正在逐渐转化为我们的业务能力。 [ 2007-04-25 15:14:31 ]

  [王建捷]与此同时,我们积极争取到世界气象组织天气研究计划的支持,北京作为主持单位,主持了这样一个国际示范的项目。我们在北京提供这样一个环境和平台,把国际上先进的临近预报,它是对于解决突发性的灾害性天气很关键的技术。把和这个技术相关的系统引进到我们的平台,参加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北京、中国香港。在奥运会期间,也将在我们的平台上展示,为我们的预报决策提供支撑。 [ 2007-04-25 15:18:05 ]

  [王建捷]这是我们去年进行的第一次国际示范项目的测试情况,各个的系统到本地进行本地化的工作,先把系统调试运行通。第三方面,关键的因素人。首先,从全国的气象队伍中遴选优秀的预报服务人员,形成核心的服务团队,对他们进行特定的知识、技术和语言方面的专门培训,包括岗位的实践训练。从今年开始,我们在气象日也开始招募奥运气象服务的志愿者。 [ 2007-04-25 15:18:51 ]

  [王建捷]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开展了一些测试演练和服务的情况。这是去年我们启动第一次演练的场面,一个是测试自己的预报预测的系统和各个环节,进行模拟演练。第二,我们实实在在为一些测试的比赛提供了相关的活动和服务。模拟演练我们在去年做了火炬传递、开闭幕式,我们在相应的那天和赛事区间都进行了自己的预报、预测的模拟。我们假象一些公共事件发生以后,对它进行应急响应。 [ 2007-04-25 15:19:21 ]

  [王建捷]此外,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在2006年第11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气象服务中对182个国家和地区的2284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提供气象保障服务近2个月,其中现场气象保障10天。另外,在2006年第11届世界女子垒球锦标赛,以及青岛奥帆赛等重大赛事活动中都成功地提供了气象保障与服务。我们尽最大努力,在现有条件下提供我们最优的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 [ 2007-04-25 15:19:54 ]

  [王建捷]当然,我们还不能以此骄傲自满,我们分析,通过前面的演练和准备,我们发现在工作、技术上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今年筹备工作有两个方面的重点工作,第一,第二次的演练测试和模拟演练。第二,“好运北京”有系列赛事在北京和其他地方开展,北京大概是26项,我们要实战为他们提供服务,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实战演练的机会。这次演练的重点,除了内部系统各个环节以外,我们要特别关注从产品到服务的端口,在这之间是不是能够非常畅通。 [ 2007-04-25 15:20:30 ]

  [王建捷]我们希望通过演练,基本将完成奥运气象服务筹备工作机制向奥运会赛时机制的转换,实现赛时机制基本就绪;推动各相关单位气象服务系统的全面整合,基本建成奥运会赛时气象服务格局,实现奥运气象服务软硬件资源配置基本就绪;各项重点工作进入实际操作与运行状态,实现奥运会赛时气象服务服务流程及管理措施基本就绪。 [ 2007-04-25 15:21:18 ]

  [王建捷]对天气的预报有一个可预报的极限,我们永远不可能摆脱预报的不确定性,但是我们可以去认识它,通过认识去减小不确定性,可以和用户的沟通,使得他们把我们的气象信息用到极致,在奥运期间,让用户第一时间获得科学、有用、易懂的科学信息,我相信我们能够做到这点。谢谢大家。 [ 2007-04-25 15:21:49 ]

  [李湛军]感谢王局长的情况介绍,下面,欢迎记者朋友提问。 [ 2007-04-25 15:22:26 ]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请问在气象服务科技部分,总投入的费用是多少?由几部分组成,项目是由国家财政拨款还是以怎样的形式?谢谢。 [ 2007-04-25 15:23:05 ]

  [王建捷]如果说具体数我不太好说,我们对奥运的支持实际是纳入了国家“十五”、“十一五”的计划当中,我认为它是正常业务发展的投入。召开奥运会,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能够使我们更快,或者是集中进行科技问题的攻关。但是没有举办奥运会,我们也一定要在精细预报,服务于大城市、服务社会方面做工作。谢谢。 [ 2007-04-25 15:23:55 ]

  [彭博新闻社记者]请问奥组委对气象中心,比如在开幕式、闭幕式上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如果气象不理想,你们会不会考虑人造雨解决空气质量等等的问题。 [ 2007-04-25 15:24:43 ]

  [北京市气象局副总工王玉彬]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奥运会开幕式时,在明年开幕式那天,从气候概率分析来讲,降水情况大概是什么样,我们经过对30年资料的统计分析,降水概率大概是50%,其中小雨多一些,大概占一半,中雨和大雨占另外一半,大体是这样。但是大家总希望开幕式是好天气,如果出现了降雨情况,可能会对开幕式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气象的服务和保障来说,最重要和首先要做的还是要准确地把降雨预报出来,以便准备者有多种措施做防雨的准备。 [ 2007-04-25 15:26:24 ]

  [王玉彬]开幕式的措施一定是很充分的,作为气象部门,我们也把对人工消雨做了一系列的试验。为了做好这项试验,在过去几年里,我们开展了人工消雨的催化剂试验,人工消雨的方案试验。在这些试验的基础之上,目前正在由中国气象局组织,包括北京气象局和其他一些院校的权威专家,正在编写2008年夏季奥运会人工消雨作业的实施方案。主要内容是围绕体育场馆做消雨的防线,针对可能的降水云系做消雨的。经常也有媒体问到这个问题,我们对消雨作业的预期效果也做了估计和试验。 [ 2007-04-25 15:27:19 ]

  [王玉彬]总的来讲,对局地或者范围较小的局地降水,实施人工消雨作业还是可以起到效果的。但是对于范围大,降水强度大一些的,比如大范围深厚雨层降水消雨的效果,从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来说还做不到完全消雨。 [ 2007-04-25 15:27:51 ]

  [王玉彬]从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规模角度看,我们国家在世界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从目前的人工消雨作业、消薄、人工增雨作业方面给我们积累了很多的经验,这方面没有多大问题。但在人工消雨方面总体上经验还不是十分多。人工消雨属于气象科技的前沿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大体还属于试验范畴,所以,我们在这方面做的工作也脱离不了现实。总而言之,我希望在开幕式的气象预报、保障服务方面,我们能够做得让全世界满意。谢谢。 [ 2007-04-25 15:28:39 ]

  [香港文汇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我想知道气象部门正在对火炬传递珠穆朗玛峰做保障性的东西,目前正在进行试攀。气象部门对火炬传递珠峰有哪些保障?珠峰特殊的气候条件是不是对火炬传递有一定的影响,气象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第二,香港作为北京的协办城市,在8月份,奥运气象中心对香港有没有监控设施?有没有相关的服务支持?请教各位专家,8月份香港的气候是比较闷热的,对赛马和运动员会不会有一些不太好的影响? [ 2007-04-25 15:30:27 ]

  [王玉彬]大家知道,3到5月份是登珠峰的好季节,6月份以后,由于东南季风的影响可能有降雨、降雪的天气。气象部门多年来为珠峰的登山活动提供了很多的气象服务,也积累了这方面的经验。在珠峰登山的一系列活动中,我们都做了相关方面的保障,我们对保障是充满信心的。 [ 2007-04-25 15:31:05 ]

  [王建捷]我回答一下刚才记者的第二个问题。香港实行“一国两制”,在行政管理上,中国气象局和香港天文台之间从行政管理上来讲也是“一国两制”,不太一样。大家知道,气象信息国际上进行交换是毫无问题的。香港作为我们的一个特区,我们可以得到他的信息,他也可以完全得到我们的信息。我们和世界其他地方交换的信息,比和香港交换的信息可能要少一些,所以从信息交换上是毫无问题的。关于赛马比赛的

天气预报是由香港天文台直接承担。 [ 2007-04-25 15:32:08 ]

  [北京电视台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奥运会的气象服务“高要求”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二,为了达到要求,我们会不会采取和以往不同的技术手段和措施?谢谢。 [ 2007-04-25 15:32:49 ]

  [王玉彬]就奥运会来说,有28大项的比赛,不同的比赛项目需求不同。在奥运会的体育赛事和相关活动,例如火炬接力、开幕式、赛事、运动员一系列活动,包括交通、旅游、观光的需求来看,都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比现有的气象业务范围和支撑能力要高的要求,有一些是更细的要求,比如在体育赛事的需求里,要求每天四次滚动更新各个赛场的多种气象要素,0到72小时每隔3小时发布。 [ 2007-04-25 15:33:45 ]

  [王玉彬]这个要求在我们在做奥运气象服务的准备过程都要考虑到,比如从预报角度讲,我们就要把探测的站网加密,使得预报能够满足更细的预报输出的要求。从服务角度讲,我们还要在很多场馆布设自动站,提供测站的气象要素,满足体育比赛的需求。从体育赛事的要求来讲,要输出到场馆一些具体的时段,比如像降雨的强度,对这样一些输出我们也做了一系列的准备,比如在客观的数值预报的方法、临近的数值预报的方法,都做了很多技术方面的准备。 [ 2007-04-25 15:34:24 ]

  [台湾“中央社”记者]以现有能力,你们希望能够在多少前准确预报出奥运会开幕式当天可能会下雨?并且开始采取所谓的消雨措施。你们刚才提到消雨的能力有限,大概能消多大的雨、面积多大?你们希望派多少飞机和

火箭,消除多大量的雨? [ 2007-04-25 15:36:00 ]

  [王玉彬]就这项工作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试验,包括提前多少天作出预报,在试验预报中增加这方面的内容。我们将组织全国高层次的专家进一步完善方案和试验的能够。我相信,通过演练和试验,我们将公布结果。 [ 2007-04-25 15:36:46 ]

  [美联社记者]很多人看北京都会感觉北京的污染比较严重,尤其北京汽车很多,在下雨之后,北京的空气将变得清新一些,你们是否作出一些研究,利用降雨使北京的空气能够干净一些?谢谢。 [ 2007-04-25 15:37:36 ]

  [王建捷]空气的污染问题是和气象条件有关系的,降雨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自然因素来清洁大气。我们刚才讲,人工影响天气实际全程是“人工影响局部天气”,要注意“局部”二字。目前,人工影响局部天气主要从事的领域是在“人工消薄”和“人工增雨”两方面。作为像北京地区水资源比较紧缺的地方,人工增雨需要有自然的作业条件才能够开展,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做。所以,当有这样作业条件的时候,我们会开展人工增雨的作业。它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增加降水,另一方面确实有自然降水、清洁大气的作用。 [ 2007-04-25 15:41:02 ]

  [厦门卫视记者]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气象服务中,有没有台湾地区的专家来参加气象服务?两岸的气象专家有没有合作? [ 2007-04-25 15:41:35 ]

  [王建捷]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个省。在科学技术层面上,确切地讲,中国气象行业有一个中国气象学会,这是一个民间、技术的组织。中国气象学会和台湾的同行,包括大学的教授、台湾气象方面的学会是有联系和往来的。两岸之间经常还有学术的研讨会,比如关于暴雨。台湾是经常受暴雨、台风影响的地区,在气象灾害的防御、暴雨和相关的研究领域,两岸还是有很多合作的。谢谢。 [ 2007-04-25 15:42:04 ]

  [新京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关于登珠峰,为火炬传递登珠峰的气象预报和普通的登珠峰气象预报提供的服务有没有不同?第二,场馆气象预报的精确性和精密性,我们可能会在周围增加适当密度的地面自动观测系统,请您介绍一下这个观测系统的分布情况,譬如一个场馆周围可能会分布几个这样的观测系统?它的监测、精细度具体能够达到什么程度? [ 2007-04-25 15:42:43 ]

  [王玉彬]我刚才已经说过,气象部门有多年的登山气象服务的经验。我们在登山气象服务的过程中,提供的气象服务随着探测技术和高性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发展。到目前为止,我们尤其在北坡登山的气象服务方面,中国气象局,包括国家气象中心在这方面的气象服务还是比较优秀的。 [ 2007-04-25 15:43:19 ]

  [王玉彬]场馆的气象预报是这样,从奥运会赛事气象服务的需求角度讲,它要求我们从空间角度要精确到场馆来提供预报和实况的信息。其中的实况信息是,以北京为例,城区布设的自动站大约密度是每五公里间隔一个自动站;在城区边缘往外扩展大概是10公里间隔一个自动站。这些监测站都能够提供包括场馆在内的城区的气象监测的信息,当然,还有一些主要的场馆我们也布设了自动站。 [ 2007-04-25 15:44:06 ]

  [路透社记者]刚才您提到人工消雨也只能在有限的区域里进行,能否进一步说明有限的区域是多大的区域?多有限?第二,能不能对科学技术不是有太多了解的人简单描述一下,从科学技术角度来说,人工消雨的过程是怎么进行的? [ 2007-04-25 15:49:18 ]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蔷]有限区域就是我们针对奥运场馆主要是针对主会场进行保障,对“消云消雨”,我们针对不同的云系,作为气象部门,我们把云分成冷云和暖云,我们针对不同的云系进行人工催化,使它的降水有一部分能够提前降落。 [ 2007-04-25 15:50:14 ]

  [北京日报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今年即将举行第二次演练与去年演练相比重点是什么?第二,如果2008年奥运会开幕期间出现降雨,是否会采取人工消雨作业? [ 2007-04-25 15:50:47 ]

  [王玉彬]大体上奥运气象服务,我们是这样做筹备工作的:首先,了解需求,搞相应的研究,做系统的建设、演练。演练是看你的研究和建设是否达到需求所要求的气象服务的标准。我们的演练今年是第二次,2006年已经做了一次。2006年和2007年有什么区别呢?2007年我们更实际一点,针对气象服务的比如“好运北京”的测试赛,直接做实战的气象服务。 [ 2007-04-25 15:51:16 ]

  [王玉彬]从整体演练的角度讲,主要的区别在这里。从我们服务的内容看,在2006年演练的过程中,我们有一些研究的成果还没有完成,还在进行中,一些建设项目也在建设当中。今年研究将应用到实际的业务中,建设的准备工作也要就绪,新的内容也将放在2007年的演练中。所以2007年奥运气象服务的演练,是一个相对全面、完整,同时,更强调了它的实战性。 [ 2007-04-25 15:51:48 ]

  [王建捷]我再补充一下,如果用通俗的话讲,气象服务是一个系统过程,在第一次演练的时候,我们更侧重于在前面,我们的信息要观测、采集、搜集,还要进行加工处理,才能最终转换成我们服务于用户有针对性的产品,最后对用户进行培训,让他们进行使用,这是一个长的链条。我们去年比较注重前面的链条,就是从信息的采集、观测、加工、处理、快速形成预报产品,今年的重点是在后端。从我们的预报产品出来以后,怎么把它加工变成服务的产品,到达用户端,还要对用户怎么使用这个产品进行培训。整个的链条都要考虑,但今年的重点在后半段。 [ 2007-04-25 15:52:20 ]

  [北京电视台BTV-5记者]请问各位领导,在奥运会举办期间,有没有可能出现沙尘暴情况,我们将采取什么措施进行预防?谢谢。 [ 2007-04-25 15:53:37 ]

  [北京市气象台台长郭虎]我把北京的沙尘天气向大家介绍一下。沙尘暴从气象分四个:沙尘暴、扬沙、浮尘、强沙尘暴。如果出现沙尘天气要有几个条件:沙源、强风把沙源卷起来,进行输送,再到一个地方进行沉降。北京都是外来的沙源造成沙尘暴,通过政府治理,北京本地的沙尘基本没有了。外来的沙源主要是蒙古地方,北京的沙源从气候条件来看,春季是出现沙尘最多的季节,春季将占到全年沙尘的一半以上。令人比较欣喜的是,本来这个时间是北京出现沙尘多发的时间,目前为止北京还没有出现一次的全市的沙尘天气。从我们统计的资料来看,北京的沙尘主要是3、4月份,北京夏季50年来还没有出现沙尘天气,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奥运会我们可以不考虑沙尘暴天气对北京天气造成的影响。  [ 2007-04-25 15:54:43 ]

  [香港南华早报记者]在北京举行奥运会期间,有哪些可能会影响赛事的不利因素,概率大概是多少?第二,全球气候变化会不会对我们的气象预报工作产生影响?谢谢。 [ 2007-04-25 15:55:09 ]

  [王玉彬]明年8月8号到24号期间,天气应该是什么样,现在不可以预报,因为时间过长。但历史上是什么样,我可以说一下。通过气候统计,在这个期间强降水(大于25毫米的降水),在北京出现的概率大概是6.5%;闷热天气,温度和适度人感觉不是太舒服的情况是4.1%。大家比较关注的热或者强降雨的概率还不是很大。我们在这个期间举办奥运会,小的概率不会总在这个区间出现。谢谢。 [ 2007-04-25 15:57:10 ]

  [王建捷]我来回答第二个问题。不久以前,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评估报告显示,全球系统变暖,不光是地表温度的增暖,包括海平面的上升,还有冰雪的减少、冰川的退化,全球系统变暖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有很多专家研究表明,气候变暖确实也使极端天气事件出现概率增加的情况。全球系统变暖这种气候变化会增加我们预报的难度,大家知道,大概率事件预报好一些,极端的事件是难预报的。对预报极端天气来说,比如过热或者降水过强是有难度的。 [ 2007-04-25 15:58:37 ]

  [李湛军]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王局长和王副总工程师到会介绍情况。 [ 2007-04-25 15:59:30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