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难在观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00:08 华夏时报

  

大学生就业难难在观念

  昨日,国务院在京召开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一负责人强调,现在大学生找一个工作不难,难的是找到一个学生和家长们都感到满意的理想工作。

  “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

  针对“大学生‘低层次就业’是不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就业难”的问题,该负责人指出,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主要还是源于结构性的矛盾:一些大学生求职面临一定困难,而很多需要人才的地方和岗位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教育部部长周济将这种现象概括为“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

  目前党政机关进人数量十分有限,今年中央国家机关总共计划招录公务员1.2万余名,却有53万多人报名考试,而有的基层就业项目却没有招满。

  该负责人表示,总体来看,当代大学生是有激情、有抱负的一代青年,如果说就业上有观念问题,影响也大多来自家长和社会。当然,每个家庭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找到一个体面的工作,望子成龙无可厚非,但这个期望值应当与社会需求的现实状况结合起来。

  要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该负责人表示,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教育”时代。上世纪80年代,每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二三十万人,而现在已达到四五百万人,增长了二三十倍。现在已不可能每个大学生一毕业就进大机关、大企业、大单位,很多人都要从基层干起,在实践中逐步锻炼、成长。家长要适时调整对孩子的就业期望,不要看不起基础性的岗位,否则就可能不恰当地影响孩子的及时就业。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表示,这次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明确提出,要在全社会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学生、学校、家长、社会、媒体应当有这样的概念,应当与时俱进。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在“大众化”的条件下,应当认可大学生不仅什么工作都可以做,而且什么工作还都能够做好。

  ■链 接

  教育部官员:

  “大学生当搓澡工”不必大惊小怪

  前不久,大学生当搓澡工一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对此,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表示,其实没必要大惊小怪,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大学生的初次就业。

  该负责人称,大学生毕业后无论干什么,只要能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都应当鼓励。应该看到,同样是做基础性的工作,大学生与没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不一样的。

  大学生擦皮鞋擦出了连锁店,养猪养出了几百万元的效益,电脑养鸡出了亿元户,志愿者当上了村委会主任,这类例子很多。他们自身素质高,能够迅速掌握行业规律,发现商机,提高技术、管理、服务水平。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看似不起眼的工作起步,脚踏实地奋斗,实现了人生价值。

  ■背 景

  2007年4月15日,北京权金城集团举办了一场大学生专场招聘会,现场2000多名大学生表示愿意从搓澡工这样的基层职位干起。这则新闻立刻引来了诸多评论:有人说大学生愿意当搓澡工,是摆正了心态;也有不少人说大学生自贬价值、浪费教育成本、企业炒作。

  ■相 关

  劳保部发布第九批新职业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第九批新职业信息,包括衡器装配调试工、汽车玻璃维修工、工程机械修理工、安全防范系统安装维护员、助听器验配师、豆制品工艺师、化妆品配方师、纺织面料设计师、生殖健康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10个职业。

  上述信息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任刘康介绍的。

  据悉,中国在1999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当时把社会职业归纳为八大类1838个职业。从1999年到现在,中国在8年时间里先后发布了8批新职业,昨天发布了第九批。到现在为止,社会职业总量已经达到1989个。

  ■对 话

  大学生应调整就业期望

  今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495万人,严峻的就业形势依然牵动着社会各界的神经。日前,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下称“学生司”)。

  记者:目前一些大学生求职面临一定困难,而很多需要人才的地方和岗位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怎样看待这种矛盾?

  学生司:这是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造成的矛盾。不能因为存在一定的就业压力就简单地说我国高校毕业生供过于求,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仍然很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城市社区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而高素质人才的缺乏正是制约这些领域发展的瓶颈。

  记者:我们注意到,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都倡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但海南、黑龙江等地的“大学生村官计划”却陷入困境。你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学生司:这些计划的意图是好的,方向是对的,但启动得比较早,要随着经验的积累和时代的发展来逐步完善。当然,要从根本上化解这一结构性矛盾,必须依靠更加合理的制度环境,进一步解决编制、经费以及人事、用工制度改革等一系列问题。

  记者:在大学生找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为他们提供哪些服务和帮助?

  学生司:当前的重点是加强信息服务,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此,教育部提出将2007年作为“全面服务年”,并联合有关部门组建启动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目的是吸引用人单位、高校和大学生,增加双向交流的机会,这是一个前景巨大的网络服务大平台。

  记者:不少大学生反映求职成本太高,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司:我们正在积极同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希望出台政策,使政府主管的就业服务机构全部免费服务,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招聘大学生实行免费,包括报名费、考试费和门票。同时,我们正在呼吁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免除大学生求职的相关费用。

  记者:有一种观点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因为高校学科设置不合理,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发展,没有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

  学生司:这个观点起码不太全面。教育主动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这始终是教育系统追求的目标。但是教育也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长周期和多层次。因此,本科教育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的本科教育,可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进入工作岗位后具有较强的学习提升能力和发展潜力。

  记者:在新形势下,应该如何把握我国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学生司:目前,我国大学生占人口的比例还远低于发达国家,高素质人才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中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键要靠大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人才,这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生存发展的大问题。综合新华社等消息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