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转型进行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05:19 山西新闻网

  ―――太原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新理念谋定新格局

  绿色转型指的是立足于资源环境承受能力,强化绿色发展理念,通过产业优化升级将传统“黑色”工业经济转化为绿色经济。

  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在市第九次党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出:太原要坚持以推进绿色转型为目标,努力构建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为先导、服务业全面繁荣的省城产业新格局。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季节,太原市组织专家学者对《重型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进行高层研讨,吹响加快进军新型装备工业基地的号角;市商务局在对第二届中博会项目进行最后筛选中,把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全部拿下,“招商引资”变为“招商选资”。

  这一切都表明:太原正在举全市之力,积极推进经济绿色转型。

  构建省会特色绿色产业体系―――“三大基地”“四个中心”顺势而动数字回放:去年,太原GDP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居各产业之首;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52,创历史最好水平。

  长期依赖煤焦资源,使前些年太原经济染上一层浓浓的“黑色”,90%以上一次能源、80%以上工业原材料均来自矿产资源,万元GDP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0%,水耗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人均拥有水资源不足全省平均水平一半,环境质量在全国47个重点监测城市中排名倒数第5位。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趟出一条绿色发展新路子。

  借鉴“太钢不锈”成功经验,太原以世界视野规划新一轮产业发展格局,将建设争雄全球的不锈钢生产加工、新型装备制造工业和铝镁合金加工制造“三大基地”,进而形成以“铝镁园、不锈钢园、富士康园”为主轴的绿色支柱产业园,辅以电子信息产业园、汽车产业园在内一批新型产业园,共同构建具有太原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

  太原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新伟深有感触地说:正是基于这种“放眼全球、力争一流”的大思维,去年高新区相继成立了煤化工技术研发基地、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心三大特色园区,目前已有20余家企业入驻煤化工基地,170余名留学归国人员入区创办94家高科技企业。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太原现代服务业发展一直相对滞后。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并重,以服务业为主”的新理念下,太原积极构建“四大中心”:一是构建现代商务中心和“金融中心”。近年来,民生、华夏、浦发、光大、兴业等多家民营银行纷至沓来,国贸、希尔顿等五星级酒店争相入驻,服务全省“会展中心”和“现代金融中心”崭露头角;二是构建黄河中游“区域物流中心”,利用太原贯通东西、连接南北的特殊区位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使其成为黄河中游生产要素集散地,借以影响全国;三是构建“华夏文明看山西”国际旅游中心,以“富士康文化产业园”和“太原文化产业园”等为载体,借以吸引世界。

  根据太原市发改委提供的相关数据,在“十一五”时期太原产业调整投资项目中,服务业项目多达92个,总投资223.82亿元,2006年,太原市第三产业投资增速明显加快,正呈现出以第三产业引领经济增长的“三、二、一”发展新格局。

  率先制定绿色考核指标―――资源节约化经济增长蓄势而发数字回放:2006年,太原万元GDP能耗下降6.6%,水耗下降12.5%,万元GDP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13.1%,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每年至少可节约原煤500余万吨。

  推进科学发展,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尤为重要。太原在全国率先制定绿色指标体系。参与此项工作的太原统计局局长张勇称:这套体系选取考核的8个方面、65个指标,都是着眼于推进经济绿色转型而精心设置的,其中生态环保、资源节约与利用、节能降耗方面的指标就有30项,接近1/2,在某些指标上也更为严格,利于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推进太原经济绿色转型。目前该考核体系已进入最后征集意见阶段。

  设立产业发展“绿色高压线”,设置市场准入绿色门槛,去年,太原市先后否决整顿145个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取缔49家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企业,压减50对煤矿矿井,关闭8个小机焦项目。坚决按有利生态原则取舍招商选商,不贪恋一时经济利益。曾有一投资额数十亿元的外资电厂项目欲在太原建设,但考虑到有可能会污染环境,最终该项目未获批准。正如市长张兵生所言:“各类项目企业,不论其对地方经济贡献有多大,只要触及‘绿色高压线’,一律坚决取缔。”此外,作为全省启动循环经济最早城市,建设10个环境友好型和循环经济型企业,建成20个废水“零排放”企业等目标正在逐个实现,太钢、经济区正加紧完善区域经济循环,一大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区蓬勃发展。

  2006年,太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59.7%,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由此节省原煤150万吨;过去长年“点了天灯、黑了环境”的焦化企业废弃煤气,通过产业循环都各有所用,煤气使用量增加8.6亿立方米,折合原煤40万吨,一升一降凸显出太原在提高废弃能源利用方面收到显著成效。目前太原拥有6座以煤矸石、中煤等废弃能源为燃料的电厂,装机容量达80万千瓦,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每年至少可节约原煤500余万吨。打造绿色太原新形象―――城乡居民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数字回放:2006年,太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万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92亿元大关,城乡人均收入、财政收入、企业投资效益三项指数均高于同期GDP增速。在杏花岭区采访时记者了解到,该区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联席会,形成了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平台,其经验与做法被推广到全省。同时,他们在全省率先实施诸多关爱老年人举措,被评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全区残疾人就业率达到了88.6%。把解决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要着力点,积极破解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与问题,太原通过着力解决各类民生难题,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高起点、高标准构建新型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就业优先战略再就业扶持政策,使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绿色转型带来的好处。2006年,太原市财政筹资3.5万元,分流安置下岗职工2.7万人,新增就业岗位12.6万个,3373名零就业家庭成员全部安置上岗,为8.1万名城市低保对象、5.3万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亿元,很好地解决了社会弱势群体生活保障问题。

  ―――为彻底缓解广大农村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太原设立了农村巡回医院送医下乡制度,同时在全市113所医院开设惠民济困门诊,使农民和困难群众在得到有效大病医疗救助同时,还享受到了较好的医疗服务。

  经济绿色转型大大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市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有了大幅增加,日常消费结构也趋向优化。食品消费由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居民在选购食品时更注重营养性、均衡性和多样性,衣着消费追求渐趋品牌化、时尚化和个性化。

  选择绿色,不仅是选择了一种生产生活方式、追寻着一种精神品质,更是确立了一条走向未来的康庄大道,新太原的美好图景正在我们的眼前一天天清晰起来。

  本报记者李永平

  (编辑:勾天)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