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大学就业压力更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09:51 东方网-文汇报

  今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达495万人,严峻的就业形势依然牵动着社会各界的神经。国务院在京召开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前夕,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专访了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这位负责人认为,结构性矛盾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症结所在。

  “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

  记者:关于大学生就业的讨论已经很多了,应该从哪里着手破解这一难题?

  学生司负责人(下称“学生司”):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主要还是源于结构性的矛盾:一些大学生求职面临一定困难,而很多需要人才的地方和岗位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这种现象可以概括为“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

  记者:应怎样看待这种矛盾?

  学生司:这是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大背景造成的矛盾。不能因为存在一定的就业压力就简单地说我国高校毕业生供过于求,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仍然很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城市社区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而高素质人才的缺乏正是制约这些领域发展的瓶颈。

  拓宽渠道完善服务

  记者: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各级政府应该重点朝着哪些方向做出努力?

  学生司:一是扩大“增量”,通过发展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增加就业岗位。二是激活“存量”,综合运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各类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三是促进“对接”,搞好公共就业服务,培育并规范市场,促进“人岗匹配”。

  记者:在大学生找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为他们提供哪些帮助?

  学生司:当前的重点是加强信息服务,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此,教育部提出将2007年作为“全面服务年”,并联合有关部门组建启动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

  记者:不少大学生反映求职成本太高,应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司:我们正在积极同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希望出台政策,使政府主管的就业服务机构全部免费服务,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招聘大学生实行免费,包括报名费、考试费和门票。同时,我们正在呼吁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免除大学生求职的相关费用。

  需更新就业观念

  记者:前不久,大学生当搓澡工一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你如何评价这些人的就业选择?

  学生司:其实没必要大惊小怪,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大学生的初次就业。大学生毕业后无论干什么,只要能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都应当鼓励。我们要看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看似不起眼的工作起步,脚踏实地奋斗,实现了人生价值。

  记者:大学生这种“低层次就业”是不是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就业难?

  学生司:现在大学生找一个工作不难,难的是找到一个学生和家长们都感到满意的理想工作。关键是,在当今时代,什么样的工作算是“理想”?目前党政机关进人数量十分有限,今年中央国家机关总共计划招录公务员1.2万余名,却有53万多人报名考试,而有的基层就业项目却没有招满。

  记者:这是因为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陈旧吗?

  学生司:大学毕业生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他们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积攒陈旧观念。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是有激情、有抱负的一代青年,如果说就业上有观念问题,影响也大多来自家长和社会。望子成龙无可厚非,但这个期望值应当与社会需求的现实状况结合起来。

  记者:还有人将大学生就业难归咎于高校扩招。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学生司:这更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就业形势严峻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据劳动部门的数据统计,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约900万,而需要就业的人数达到2400万。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实际上是全社会就业压力传导的结果。单就大学生来讲,不上大学也要就业,而且如果没有经过高等教育阶段的文化、技能培养,可能就业能力总体上还要低些,那么这些孩子可能面临更加严峻的就业压力。

  (据新华社北京4月25日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