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皮革:“禁售令”后的求变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10:15 河北日报

  辛集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皮革服装生产交易中心和亚洲最大的羊皮制革基地。据统计,2006年,辛集皮革出口创汇2.2亿美元,其中90%为俄罗斯市场。最多时有330家辛集皮革企业在俄罗斯市场从事皮革直销,绵羊革服装在俄罗斯的市场占有率最高时达到80%。

  距俄罗斯4月1日实行"禁售令"已近1个月,辛集皮革企业到底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4月22日,穿行在辛集皮革商业城,顾客相对较少,这跟往年没什么不同。

  "这阵子是皮革产销的淡季,工人都放假了。本来四、五月份就跟秋冬季生意红火时没法比。"辛集皮革商业城管委会副主任姜中星这样解释。

  不过,在辛集不少皮革商户心中,今年的淡季又与往年有着不同的滋味,因为2006年11月,俄罗斯签署一项法令,规定从2007年4月1日至12月31日,外国人将被禁止从事零售业。

  尽管俄罗斯移民局并未在2007年4月1日采取特别行动,但俄罗斯政府决定从这天起禁止外国人在露天市场和商亭从事商品零售活动的做法,仍然影响着大约20万在俄罗斯从事商品零售的中国商人,包括600多名从事皮革直销的辛集皮革商人。

  1、俄方店铺:

  从紧俏货变为无人租

  "别提了,俄罗斯'禁售令'一出,原先要20万美元才能购买一个集装箱的使用权,现在价格却跌得没法说,而原来租用的话,除了一个月要交纳5000美金的租金之外,还要一年给出租方5万美金的好处费,现在变成了出租方求着别人使用这些集装箱。"辛集一家皮革企业总经理王会说起"禁售令",一脸无奈。王会口中的"集装箱"就是国内所说的店铺,在俄罗斯统一称之为集装箱。"到现在,我在西伯利亚的生意已经停止了,只剩下俄罗斯莫斯科市场的那个集装箱了。"

  王会的企业始建于1993年,到目前为止拥有职工500多人,可年产中高档皮革服装、尼克服、裘皮服装等品种20余万件。

  "我是辛集最早一批去俄罗斯做生意的。"说起开拓俄罗斯市场的经历,王会不乏得意神情。1998年,在并不是所有人都敢去俄罗斯做生意的时候,王会去了。

  面对当时已经低迷的国内市场,辛集市政府决定把目光转向国外市场,他们选择了气候、地域都易于开发的俄罗斯市场,鼓励辛集皮革企业到俄罗斯市场经商。1998年,辛集市有20多家企业首次进入莫斯科市兵营市场和集装箱市场,进行摸索开拓。这一年,对于辛集皮革产业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转折年。

  "最初的生意并不是很好做,因为开始什么都不太懂,但是到了2000年的时候,辛集皮革开始红火起来了。那时候运输比较正常,辛集皮革产品以羊皮为主,做工精良,尤其价格比较低,绵羊革服装在俄罗斯市场的占有率一下子达到了70%。"

  王会沉浸在过往的辉煌中。

  据辛集市有关部门的统计,1998年辛集皮革业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主要出口地为俄罗斯。随后这一数字不断增长,2006年,辛集市90%以上的出口额是由皮革业创造的。

  为鼓励企业出口创汇,2004年辛集市专门设立了出口创汇专项奖和国际市场开发奖,并对年度出口创汇在300万美元以上的东明实业集团等17家皮革企业和对开发国际市场有突出贡献的6家皮革企业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在市政府统一组织下,辛集皮革企业采取兵团作战、集体出击,在俄罗斯形成了以莫斯科市场为中心,以西伯利亚、圣彼得堡和远东地区三个边贸市场为补充的市场营销网络。

  伴随着辛集皮革商人在俄罗斯的聚集,辛集市驻俄办事处也应运而生。

  "现在我们心里惶惶的,以后怎么办呢?"王会像是问笔者,也像是在问自己。

  对于现在的莫斯科市场,王会表示自己正处于观望中。他告诉笔者,以前企业的发展重心在俄罗斯市场,而现在就要由"一条腿走路"转向"多条腿走路",要重视内贸,也要抓其他国家的订单。

  王会也表现出了一些担忧,毕竟自己企业在俄罗斯市场所形成的规模,一时之间在其他国家难以实现。

  "有没有考虑过跟俄罗斯商人合作?"

  面对笔者的问题,王会表示自己目前还没想走这一步,因为一直以来自己都是单干,与俄方人员合作,如果不知根知底,风险太大。

  2、辛集企业:

  吃着碗里,也得看着锅里

  “我们现在是在给北京那边的市场做风衣,等这批风衣做完,我们就要给韩国市场出货了。”

  在辛集皮革商城,笔者看到一家正在开工的企业———巴迈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管库工人王妥这样对笔者说。

  巴迈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1300多名员工的大型企业,总资产有1.1亿元,在国内采取区域代理、专卖店、店中店及直销等多种形式,产品畅销国内40多个大中城市和地区;在国际市场上建立了自己的营销网络,使产品远销俄罗斯、东欧、美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

  在被问及“禁售令”的影响时,巴迈隆公司副总经理刘海荣很干脆地回答:“我们不止俄罗斯这一个市场!巴迈隆早就开始开发欧美以及韩国市场了。”

  早在2004年,巴迈隆公司就看到单纯依赖俄罗斯市场风险大,开始研究开拓欧美以及韩国市场。目前与韩国市场的业务往来正在稳步增长。

  “我们在莫斯科市场有一个集装箱,当然不愿意也不可能就这样放弃了这个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市场。”刘海荣表示,尽管现在禁售令在莫斯科市场暂缓实施,但将来一旦真的实施了,巴迈隆会考虑与当地俄罗斯人合作,雇用俄罗斯人在市场上销售,以保住这个市场。

  但是目前为止,公司还没有想过在俄罗斯注册企业,问及原因,刘海荣的回答是:“那需要很大一笔钱。”

  不过,刘海荣告诉笔者,现在不少辛集皮革商人正在考察北京雅宝路市场,那里是俄罗斯商人进口中国商品、主要是服装类产品最主要的市场,如果价格适中,他们不排除在雅宝路设立企业摊点的可能。

  “前两年,中国商人大量到俄罗斯经商,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北京雅宝路市场一度趋冷,今年由于俄罗斯‘禁售令’的实施,中国商人撤走,俄罗斯商人又都跑到这个市场上来看货了,现在雅宝路市场一个摊位的价格翻了两番还要多。”辛集皮革商业城副主任姜中星介绍说。

  雅宝路市场摊位现在炒得特别贵,对辛集许多中小型皮革企业而言是一个高门槛。据了解,目前辛集皮革商人除了在北京雅宝路市场,还在新疆边贸口岸、黑河、满洲里、绥芬河以及晖春等口岸设点。

  “除了在国内一些市场、口岸设点,我们现在正在争取欧美、中亚那边的订单。”作为皮革商业城管委会的副主任,姜中星在2002年兼任辛集市驻俄办事处主任。他对“禁售令”带给辛集皮革产业的影响自有看法。

  他认为,不利影响是有一些的,但对整个辛集皮革产业而言,由于一些大中型企业早在“禁售令”前,就已开始采取在俄罗斯注册合法公司、开拓其他地区市场的做法,因此不利影响的破坏性并不太大。

  据姜中星介绍,辛集部分企业已认识到要在俄罗斯市场站稳脚跟,注册合法公司是最安全的办法,截至目前,已有30多家企业在俄注册。

  同时,他们对欧美、东亚市场开发初见成效,有8家企业在西欧、北美注册了公司,21家企业的产品打入欧美和东亚、中亚市场。

  3、未来之路:

  "辛集造"能否变身"俄罗斯造"

  "今年我们将以重新繁荣皮革城为切入点,下大力激活国内市场,开发欧美、东亚市场,打好市场攻坚战,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4月12日,在辛集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市长张连钢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提到支柱产业皮革业的发展思路时这样表述。

  按照这个思路,辛集在今年要依托制衣、制革工业区,引进一批能够带动产业升级的重点项目,主要抓好总投资4.69亿元的28个制衣、制革项目,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步伐,着力开发一批适应国内市场需求的时尚新品种。

  显然,这与2003年时辛集市制定的"巩固俄罗斯,辐射独联体,开发欧美,占领东亚"的市场开发路子有所不同。无疑,这种思路可以看作是辛集市皮革产业发展方向的一个调整。

  之所以有这样的调整,"禁售令"是一个重要原因。不过,辛集皮革业内人士认为,短时间内,其他市场做到俄罗斯市场那么大的规模,困难不小。

  "不过,俄罗斯市场并非全无机会了。一是'禁售令'在莫斯科市场暂缓执行,二是浙江等省的企业已开始在俄罗斯建厂,变'中国造'为'俄罗斯造'。这给我们提供了转型的机会。"

  据国外媒体报道,由于"禁售令"严重影响了俄罗斯老百姓的生活。为缓解物价上涨压力,稳定零售市场,莫斯科市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取消限制外国人在俄市场从事零售业的法令,自2月12日起允许外国商人继续在莫斯科市场经营。

  "虽然莫斯科市场目前还允许外国商人经营,但以后会怎么样,谁也说不准。还是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想想别的出路。"王会认为,辛集皮革商人中有的已经在俄罗斯经营将近10年,在当地形成了自己的营销网络,那么在熟悉俄罗斯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和法律的情况下,与俄罗斯人合作,建立自己的工厂,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姜中星认为,把"中国制造"变成"俄罗斯制造",这对皮革商人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为浙江以鞋业为主,这与辛集的制衣业出口是有区别的。"制衣业要考虑的问题太多了,大到皮毛,小到一粒纽扣、衣服上的装饰品,都要收税,这样成本就太高了。辛集的皮革业在谋求'俄罗斯制造'的同时,也应该是努力开拓欧美以及中亚市场。"姜中星的观点也代表了辛集一些企业的看法。

  近几年,辛集皮革业一直都在提高研发能力上下功夫,在用绵羊缩纹仿鹿皮替代山羊摔纹仿鹿皮等项目上都获得了重大突破,辛集已拥有皮革研究院、皮革生产力促进中心,有能力也有条件依靠新品种、高品质的产品占据市场。

  "无论是巩固俄罗斯市场还是开拓欧美、东亚市场,研制生产款式新、品质高的产品都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对于辛集皮革产业的未来,姜中星表示乐观。

  □本报实习生 王赫

  链接

  浙江鞋业谋求"俄罗斯制造"

  2007年4月1日,俄罗斯实行“禁售令”后,国内鞋业巨头浙江康奈集团随即表示,康奈已开始实施“俄罗斯制造”计划,即把原来出口到俄罗斯的成品,以半成品方式运出去,在当地俄罗斯经济贸易合作区内加工,摇身一变,把“中国制造”变成“俄罗斯制造”,以化解“禁售令”带给康奈集团的影响。

  据了解,目前不少浙江制鞋企业都欲采取类似办法以保住已有的俄罗斯市场。他们认为在当地生产的好处是没有清关的阴影,即使莫斯科税警拉走他们的鞋子,凭着原产地在俄罗斯的证据就能安然无恙地要回来。

  整理/本报实习生 王赫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