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翁创作唐山"清明上河图" 百米长卷书百年历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10:51 燕赵都市报

  新闻梗概

  “如果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没了,就再也没人知道老唐山是什么样子了。”62岁的于海跃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2006年他用了1年半时间创作了第一个百米长卷“成兆才的一生”,随后老人便开始“用画笔记录唐山”。现在于海跃老人又萌生了一个新的想法,在有生之年,再画一幅属于唐山的“清明上河图”,用画笔展现唐山百年的历史。

  手绘唐山历史

  今年62岁的于海跃老人在1970年拜刘汉宗为师以来,一直跟着师傅一心学画,钻研工笔重彩。几十年来,老人每到一个地方,还会背着画夹,把所见所感记录下来,以积累素材。构思中的唐山“清明上河图”由开滦历史、记忆中的老唐山、唐山大地震、重建新唐山和曹妃甸腾飞五部分组成。现在于老已经完成了20余米,是属于“记忆中的老唐山”的部分。为了还原给大家一个真实的老唐山的面貌,于老翻阅大量资料,走访古稀老人,力求能够最真实地完成这幅百米长卷。

  背起画夹,走到曹妃甸对于即将开始绘制的“唐山第一条铁路”部分,老人决定从开滦矿开始,背着画夹一直走到胥各庄。于老说,“我记忆中的部分已画得差不多了,剩下的我都要背着画夹去走一走,看一看,这样才能下笔。”老人现在最想去的地方就是曹妃甸。“等到画‘曹妃甸’部分的时候,我一定亲自去那看看,听说过去那里只是个荒岛,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可以说是唐山发展的缩影吧!”

  只想给后人留下些东西

  记者了解到,76年的大地震夺去了于海跃老人的父母和姐弟7人的性命,是山东莱阳人民医院的医生护士救了老人的命。而这次于老绘制的百米长卷也是为了纪念唐山抗震30周年而作,“我希望能用这一百米的画表答自己对医疗队、解放军和莱阳人民医院的感激之情。”

  老人说,他们这代人对唐山的过去还了解一些,等到这代人就没有了,现在的年轻人能够知道唐山历史的就不多了。“我只是想趁着自己还能画,给后人留下些什么,不要忘记唐山的历史,我觉得这是件挺有意义的事。”于海跃说。

  (本报记者:田林;实习生:边静)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