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高校扩招扩建陷入贷款漩涡 须谨防走国企老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16:37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电(记者 刘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高校贷款总额已超过2000亿元,扩招扩建热使得多数高校都在"负债运行",这种状况与上世纪80年代的国企贷款热非常相似。然而,即将到来的还款高峰却让很多高校面临"破产",给中国的高等教育带来危机。因此,高校要警惕财务风险,避免再走国企老路。 扩招扩建高校陷入贷款漩涡 据审计署对18所高校进行的审计,至2003年末,18所高校债务总额72.75亿元,比2002年末增长45%,其中基本建设形成的债务占82%。由此可见,高校为扩招之后的基本建设,背上了不轻的债务。而政府的鼓励、支持,进一步加快了高校贷款的步伐。 1999年,我国高校开始大幅度扩招,由于国家财政并没有为高校的扩招新投入多少经费,扩招之后面临的新建校舍、新增设备等问题,国家交给了学校来解决。教育部曾在高校扩招之初就明确要求,在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开拓教育经费筹措的新渠道。而"新渠道"之一就是,各高校要利用银行贷款加大校园改造和建设力度,使学校的教学设施、体育设施、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 另一方面,为了追赶国际一流大学,自2000年起,全国高校刮起了并校风。好几个学校合并到一起,为了融合,开始建更大的新校区。而各地也争相开发"亚洲第一""中国第一"等各种排名的"大学城"。 再者,教育部"211工程"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高校扩建的诱因。教育部门有评估硬指标,每个学生要占一定校园面积,每个专业达到一定招生量,达不到这些硬指标,一些专业就被停招,所以,学校不断圈地扩大规模。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2005年以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500亿-2000亿元,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高校银行贷款总额将超过2000亿元。 谨防高校走国企老路 巨额债务已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年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指出:全国仅72所部属高等院校的负债已经达360亿元。从2005年起,审计署在连续两年的审计报告中,都对高校债务风险提出了警示。同样,从2005年1月1日起,教育部门开始全面实施对直属高校资金流动的即时动态监控,要求控制贷款规模,审批贷款。 2008年前后将是高等院校还款高峰。而一些高校自有资金不足,其他还贷资金来源也很有限,个别学校甚至资不抵债,"破产"隐患凸显。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将很有可能给中国的高等教育带来一场深刻的危机。 然而,一个怪现象值得注意:长期以来,处在发展中且身负重债的我国高校,并没有放慢贷款的步伐。原因在于高校-银行-地方政府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尽管高校是事业单位,没有像企业一样规范的财务报表,评级公司无法严格按赢利企业那样进行评估,但银行都将高校认为是嘴边的"肥肉",加上高校独特的政府背景,各大商业银行竞相与高校签订"银校合作协议"。地方政府通过低价出让土地的办法,利用银行贷款,不但解决了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还坐收了由高校扩建拉动的GDP增长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大学借贷扩建过程中,高校、银行、地方政府三方共谋利益--高校借扩招之机,抢占市场份额;政府则希望高等教育拉动消费需求;而银行则认为,作为事业单位的高校,无论怎样贷款都会有财政托底,绝对安全。 回望上世纪80年代,国家停止了对国企的拨款,为充实自身发展资金,国企开始向银行贷款,而银行认为"贷款给国企是国有对国有,出了问题也是国家承担",因此对贷款给国企"非常慷慨",于是大批银行信贷资金源源不断涌入国企,国有银行与企业资金互相牵连,最终因国企无力偿付贷款本息,造成大量银行贷款呆滞在国企,成为国家财政的巨大包袱。 如今的高校贷款扩建热,与当初的国企贷款热是如此惊人的相似:银行经营存在"垒大户"倾向,贷款风险高度集中,高校把银行贷款当成了扩大规模、渡过难关的"提款机"。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使高校走上盲目贷款-财务危机-不良贷款-财政负担的国企老路,其后果可想而知。但学校的破产远没有一家企业破产来得容易。 破解高校"财务危机"的对策 首先,要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2006年我国GDP为20.9万亿元,1个百分点是2090亿,若将我国教育财政投入从2.82%(2005年数据)增至规定的4%,新增投入将超过2000亿元,由此可让这些学校轻装上路,关心教育教学,提高办学质量。 最近,一些地方政府出资为高校贷款还息。对我国来说,高教事业的公益性和高校的非盈利性的特征决定了政府是其最终的责任承担者。因此,作为最终责任人的政府,加强对高校贷款的监控,合理控制高校贷款的规模,保证银行贷款的有效合理利用,防止和降低银行贷款的风险,避免高校重走国企老路已是当务之急。 其次,有专家建议,由相关部门联合对全国高校贷款负债状况进行全面普查摸底和依法审计。严格控制公办高校贷款,确需贷款的要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有详细的还款还息计划,主管部门应成为共同责任主体。对于部分高校可考虑采取"政府还本、学校还息"的埋单模式。对部分负债严重、无力偿还贷款的学校,可以采取"债(贷)转股"的形式,用优惠的政策鼓励民间资本介入,建立新型的股份制高校。 第三,开展新校区建设绩效评估,总结建设经验教训,建立健全高校贷款和债务管理机制,高校债务情况要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和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范围,作为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未经批准举借债务、截留挪用债务资金、未按计划偿还债务及对国家财产造成损失的,要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此外,还有专家建议政府帮助高校争取国家开发银行中长期贷款和贷款贴息,缓解高校债务压力。鼓励和支持高校进行园区置换,用老校区的土地出让金偿还贷款。鼓励社会捐赠,拓宽高校经费来源渠道。社会捐赠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资金来源,美国一些名校接受的捐赠与捐赠基金会投资收入,已占学校年度预算的20%-40%。而在这方面,我国高校才刚刚起步。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制定相应的税收等政策,支持和引导社会资金向高等学校捐赠。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