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忧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7日01:12 哈尔滨日报

  塞北雪

  面对“忧患”二字,我感到一种肃然和凝重,心底顿生岁月沧桑之感,历史兴亡之叹。

  从大历史观俯视,从秦汉算到今天,封建王朝更迭周期,没有多于400年者。少则几十年,十几年,一个王朝,也不过几个和几十个皇帝“你方唱罢我登场”,似走马灯般轮转,多数皇帝在权利顶端的时间,不过忽微而已。长寿者如康熙、乾隆,寥寥可数,多数短命,且死得千奇百怪,败国亡家时的凄凄惶惶,悲悲切切,不堪目睹。这便是历史周期律。当他们沉迷于奢靡、安逸、享乐、淫欲的满足时,一个让人们无法相信的败亡结局到来之前,他们很难相信。只有血腥风雨都摆在眼前,才悔不当初。看看末代亡国皇帝的忏悔录,就会知道此言不差。

  时时唤醒“忧患意识”,无疑是重要的选择。居安思危,不忘忧患,是中华民族总结的最重要政治经验,是政治智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一类箴言、慧语迭出,不绝于耳,成为治国宝典,如警钟长鸣。许多开国君主,如草莽皇帝朱元璋,也教训子孙,不忘忧患。

  其实,这也是历史辩证法。“安危”、“存亡”、“忧患”、“祸福”,看是对立,实则无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即老子所说:“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庄子所说:“安危相易;祸福相生”。五代时期的后唐从公元923年李存勖称帝起,到公元936年亡于后晋,仅存在14年。盛衰兴替,何以如此短促?打天下时,李存勖勇武善战,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挡万夫,夙兴夜寐,日夜劬劳。做皇帝后,心满志骄,所占地盘也不过弹丸之地,而且腹背受敌,国内政局不稳定,他却以为天下太平,高枕无忧。不亲政务,大修宫殿,亲信伶官,酷爱打猎,为女色所迷,他还经常粉墨登场,扮演戏文,有所谓“李天下”绰号。整日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乐的结果,“四方饥馑,军士匮乏,有卖儿贴妇者,道路怨咨”。当李嗣源兵反,李存勖如冰山倾倒,在兵乱中被杀。诸如此类的人物不胜枚举,数不胜数。

  许多著名的治国贤臣,往往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言忧患之切切,斥安逸之恳恳,不敢少有放纵。国人都知道魏征敢言直谏,他念念不忘者,就是“忧患”二字,经常以隋、唐两朝兴亡加以对比,劝戒太宗要以隋亡为鉴,节嗜欲,省游畋,息靡丽之作,罢不急之务,慎偏听,近忠厚,远奸佞。这些话虽是历代谏臣反复强调的老生常谈,魏征却能在简约的文字中阐发得深刻精当。终于造就“贞观之治”。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通向政治清明、社会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想起往昔历史,对于加深理解“忧患意识”,未必无益。方孝孺说:“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牢记于心,这是真清醒。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