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和在美华人 助八旬老人跨国寻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7日08:08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记者张屏 通讯员王超 叶千

  “在美国20年了,我没感受过这样的温暖。感谢大家,不然我将留下一生的遗憾。”昨晚7时,在常青花园一个小型会议室,55岁的童菊明挽着老母亲的手说:“我再也不走了,我要留在武汉照顾妈妈……”

  童菊明是旅美华人,父母住在常青花园。若不是一场跨国大寻找,她也许还留在美国,甚至来不及赶上父亲的葬礼。

  最亲的人之间也难免发生“伤害”——

  半年没联系,八旬老人寻找博士女儿

  2006年6月23日,常青花园四社区党支部书记曹云山交给社区网站《武汉常青网》一个“任务”:帮助住在13小区的八旬爹爹童少卿寻找独生女儿童菊明。

  女儿是老人一生的骄傲——她早年从广州外语学院毕业后,在武汉大学图书馆系从事科技情报工作,后赴美学习,读到博士学位并在当地工作。女儿多次接父母去美国居住未果后,便为父母在常青花园买了房子。

  最亲近人之间的一场小误会却让童菊明与父母失去了联系。

  “1月18日,她带儿子回武汉过年,只待了两天,年没过就走了。”童菊明的妈妈舒彩兰婆婆说:“老头子脾气倔强,他说话太伤女儿的心了,女儿这才走的。”

  两老没想到,女儿这一走就再也没有消息,连电话也没有一个。

  一晃半年过去了,两位老人越来越担心女儿是不是出了什么事,童爹爹打电话给女儿在洛杉矶的一位朋友,对方回答说,她已离开了工作单位,不知去向。

  “她都快退休了,上次回来也说准备在单位干到退休,怎么突然不干了?”两位老人焦虑不已。他们想找到女儿,可他们只认识几个字,对女儿在美国的情况一无所知,家里只有几个女儿从美国寄回的信封和一本女儿带回家的、登有她专题报道的杂志,要想找到女儿,无异于大海捞针。

  有一天,童爹爹将心头的烦心事告诉了一位邻居。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这位邻居将此事告诉了常青花园第四社区居委会。

  一定要帮童爹爹找到女儿!第四社区居委会就此张罗开了。只是谁也没想到,这场寻找,竟然持续了10个月。

  令人揪心的坏消息突然降临——

  老人身患肝癌,想最后见独生女儿一面

  接到寻人求助的当天,常青花园社区网站65岁的詹工赶到童家了解详情,并起草寻人呼吁。这份“寻人启事”经社区多位“高手”反复推敲,最后定下一个2000字、附有9张照片的版本。

  2006年7月9日,武汉常青网在新闻公告栏里最显著的版位发出《紧急寻亲人———童家老人急切呼唤亲人》。

  呼吁发出的第二天,新浪网转发了;7月23日,新浪网又转发了一次;许多民间论坛也纷纷转发。

  为了使老人不因寻亲受到打扰,詹工在寻人帖子上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号码,一时间,他接到了不少热心网友的电话——8月1日,网友“小丑鱼”根据信封,推测最后一封信来自加州;8月2日,网友小朱给加州发出了邮件……

  然而,由于童家老人文化程度太低,说不出准确地址,也提供不出准确电话和其他联系方式,只能说一个大致方向:“洛杉矶”、“俄亥俄”、“加州”、“新泽西”。这涉及到半个美国。提供的几个信封上的地址也模糊不清,如:“逢他那市”“Corona科罗那市”“哥伦布”等等,网友们只能像侦探一样,研究其中的蛛丝马迹。

  一转眼过了4个月,寻亲仍无进展。这时,常青花园社区网站通过互联网向中国驻美大使馆和驻美其他几个州的领事馆查询,因无确切地址,仍无结果。

  就在此时,传来令人揪心的坏消息:2006年12月,童爹爹被医院诊断出患有心脏病和肝癌,将不久于人世,太婆在医院照顾婆婆时不小心摔了跤,左手骨折,生活难以自理。

  2006年12月22日,武汉常青网发布了童爹爹的病情,并郑重地写上了老人最后的心愿:在弥留之际见女儿一面。

  在美华人伸出援助之手——

  老人手捧照片:“这是我女儿!”

  童爹爹身患重病的消息传到网上,网友纷纷表态,加快寻找进程:“至少要让爹爹临走前见到女儿!”。

  2006年12月23日,“金色时光”网站将寻人呼吁转到美国相关网站;2007年2月3日,寻人呼吁又发到美国加州的另一个网站上。

  2007年2月5日下午2点17分,在历经大半年的艰苦寻找后,武汉常青网终于得到了第一个有价值的回复。

  这一天,南加州旅美华人组织协会的人员到童菊明曾工作过的加州妇女感化院图书馆查询,并发来信息:童女士曾在加州妇女感化院图书馆工作,但她在2005年12月已经离开此单位,并将她在位于Fontana的房子卖掉,同丈夫一起前往新泽西州……

  当天深夜,对方再次发来信息,将请住在附近的会员进一步查询。

  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的寻人,现在终于见到一丝曙光了!詹工回忆说,那天晚上他激动得睡不着。

  在美国的华人朋友们非常积极,他们找到了童菊明以前的同事,查到了童菊明的手机号码,但遗憾的是,这个号码拨通后转往语音信箱,始终无人接听。另一些会员则追踪到了童菊明夫妇2006年5月做过义工的新泽西州一个戒毒中心,并拿到了他们的照片。可惜的是,两人离开后就联络不上了。

  “是的是的!这是我女儿!”2007年春节已经临近,当卧病在家的童爹爹看到这张从美国传回的珍贵照片后,不禁泪如雨下。

  深情父女最后一面错过23小时——

  女儿抱住老母亲哭:“再也不分开了”

  春节后,童爹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再次住进医院。

  在美国,南加州旅美华人组织协会此时仍在四处寻找童菊明。在写给詹工的信件上,他们写道:在美国,外人无权过问别人隐私,否则可能触犯法律。单位有保护员工隐私的规定,不方便将童的地址电话给我们。

  詹工急了,他不停地催促对方,终于在4月1日的凌晨2点40分收到对方的信件,其中留下了童菊明所在单位负责人的三个电子邮箱地址。

  詹工决定不睡觉了,给对方写信。他翻着词典,一字一句地将写给童菊明单位的信译成英文。“后来给人看,说是语法不通,错误百出,但他们应该能看懂。”詹工说道。

  在信件中,詹工附上了童爹爹的病历和给童菊明的信。4月3日凌晨3点49分,他收到了回信,信中只有一句话:WewillprintthismessageandsendittothelastaddresswehaveforMs.Tong.(我们将复制此件并尽快替你传送给童女士)。看到这句话,守在电脑前的詹工高兴地喊了一声“洗澡睡觉!”

  童爹爹得知有了女儿的消息了,开心地笑了。

  第二天,得到老父病危的童菊明就从美国打电话回家,但家里没人接听,她又打给邻居,请邻居转告她父母:已定好机票,4月8日到家。

  遗憾的是,也许是童爹爹听到喜讯后过于激动,影响了病情,老人于7日下午4时许溘然长逝。而这时,离女儿到家只有23小时!

  奔波万里赶回家的童菊明,终究没赶上跟老父亲说上一句话。4月8日下午3时许,她一到家就跪在父亲遗像前,她紧紧地抱着老母亲,哭成了泪人:“再也不分开了!”

  “庆幸的是,我赶上了爸爸的葬礼。”昨日,童菊明对记者说,父亲身体一向很好,她原本打算今年10月为父亲办个盛大的寿宴,但因为一些误会,这竟成了她永远的遗憾。“我和爸爸都有些倔,如果我们能再多为对方着想一些该多好!”

  童菊明说,她将决定留在武汉,陪妈妈安度晚年。“为人子女,再不能留下这种遗憾了。”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